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经济时代,文化是独特的资源,文化力就是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更是综合国力。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要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山西建成拥有强势人才、强势学科、强势活动、强势产业、强势品牌的文化强省。这既体现了当今社会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同时也体现了山西深厚的历史文化优势。  相似文献   

2.
关于"旅游产业范围和地位"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罗明义 《旅游学刊》2007,22(10):5-6
一、关于"旅游业是不是一个经济产业" 要认识旅游产业的范围和地位,首先必须明确旅游业是不是一个经济产业?笔者认为,判定旅游业是否是经济产业的关键,主要看旅游活动是否具有经济活动的属性.通常,判断人类活动是否属于经济活动,主要是从人类活动的目的、内容和支撑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旅游业以其前所未有的。朝阳”产业的优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成长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山西作为一个资源丰富、人杰地灵的经济欠发达省份,旅游业也日益显现出独有的魅力,尤其是假日旅游的兴起和旅游黄金周的火爆,深刻地启示我们,面向新世纪旅游业的发展,既面临崭新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和战略思索中,我认为,只有不断提高认识,实施六大战略,培育支柱产业,才能促进旅游业沿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前进。  相似文献   

4.
旅游业作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七大优势产业之一和“十五”期间的“八大战略工程”之一,以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1311”规划的重点,目前的发展情况究竟如何?如何使我省由旅游资源大省尽快转变为旅游经济大省、旅游产业大省,做大做强山西旅游业?省人大常委会十分关注。  相似文献   

5.
转型跨越是山西发展的必由之路。山西能不能实现跨越发展,关键看能否做到转型发展,关键看转型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电视台,在品牌传播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强大优势。为了促进山西经济的转型与跨越,7月19日下午,由中央电视台与山西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转型·跨越·发展——央视助推山西品牌快速发展高峰论坛"在太原迎泽宾馆隆重举行。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苏平,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兼广告经营管理中心主任程宏,山西省各  相似文献   

6.
宝馨 《山西旅游》2004,(5):40-41
临近“十一”黄金周,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组要求旅游、民航、铁路、交通、卫生等部门进一步落实好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和责任制,以“秩序山西”为目标,加大旅游安全的管理力度。山西省委书记田成平于9月30日上午9时亲赴山西省旅游产业领导组(假日办)和省旅游局进行视察。  相似文献   

7.
山西是一个资源丰富与经济落后反差明显的内陆省份。山西旅游业发展潜能深厚,然而起步较晚,发展规模与速度屈居全国落后地位,这与资源优势极不相称。 如何加快开发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山西经济的振兴和对外开放,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优势与劣势 山西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全省人文、自然、社会等各类资源极其丰富,其中不乏人无我有的高品位旅游资源。 文物古迹丰富多采——现有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8.
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记协会、山西省旅游局共同举办的“全国百家新闻媒体老总看山西”活动,于7月5日至7月13日圆满结束,取得令人欣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天宝 《山西旅游》2007,(3):44-44
(天宝):5月18日8时,由山西省委宣传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大型宣传采访活动在迎泽宾馆拉开帷幕。出  相似文献   

10.
论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与对策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冯学钢  于秋阳 《旅游学刊》2006,21(12):13-16
创意产业的兴起推动了理念、智慧和科技向经济效益的转化,成为现代服务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以其动态性、艺术性、产业链效应和高附加值效应等特点,为其他相关产业注入了活力.旅游业中加入创意元素,会进一步增强其活动和产品的动态性和参与性.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创意产业的特点、品种形态和对旅游业的借鉴,探讨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与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全民健身的浪潮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篮球喜欢篮球,这也使得一些城市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篮球产业,如广东东莞、辽宁阜新、福建莆田等城市就以"篮球城市"而著称。篮球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但给这些城市打造了良好的体育氛围,还带动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促进城市旅游业上功劳不少。本文从篮球产业的概念着手,深入分析篮球产业与城市旅游业之间的联系,阐明篮球产业在助推城市旅游业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山西省旅游业创新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当前山西省的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资源数量增加,融合发展情况喜人,旅游产业格局基本形成。但仍然存在着旅游综合体少、旅游品牌影响力不够、收入来源单一、创新意识不足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要转变思路、创新发展,多措并举来提升旅游业带动经济增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旅游是人类社会一项极为古老的活动,现代旅游业却是十分年轻的产业。漠视旅游业的经济特点,简单地把旅游业作为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是违反经济规律的,其结果只能使旅游业萎靡不振;然而同时又不能不看到旅游业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旅游产业有了迅猛的发展,在整个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农村旅游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继"2006中国乡村游"宣传主题之后,国家旅游局在2007年又正式启动了乡村旅游的"百千万工程"。即在中国推出100个特色县、1000个特色乡、10000个特色村。据统计,目前全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乡村旅游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新兴产业。山西不仅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胜遍布乡里名镇,而且自然风光优美独特具有田园特色,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序幕的开启,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产业不仅可以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渠道,而且可以使有价值的古民居,古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自然景观得到有效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因此山西应把农村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开发和推进。  相似文献   

15.
刘菽 《山西旅游》2002,(2):60-61
山西是旅游大省,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的朝阳产业——旅游业发展迅速,方兴未艾,其营运机制经历了由计划轨道向市场轨道的转换,旅游市场从单一的观光市场发展为多元结构的化经济市场,正在形成集观光、健身、探险、返朴归真为一体的知识型、享乐型的旅游格局,尤其是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了WTO,这极具魅力的契机将进一步刺激山西旅游业  相似文献   

16.
解读山西旅游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个资源大省。山西旅游业是伴随改革开放大潮逐步兴起和发展壮大的一个新型产业。20多年采,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事业接待型到产业发展型,产业规模不断扩张;旅游生产力快速增长,产出水平不断提高的发展阶段。特别是1999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十分  相似文献   

17.
正阜新市全国旅游扶贫试点城市。发展旅游业是阜新实现产业升级、致富脱贫、健全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手段。2016年,我市旅游业全面启动"项目市场开发年"的活动,塑造踏青赏花游、亲子欢乐游乡村体验游,冰雪温泉游四季旅游线路。旅游业是阜新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城市实现经济腾飞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近年来,我市也从政策法规等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及相关问题———以桂林旅游业的发展为例□邓祝仁截至1997年10月,我国已经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决定把旅游业当作本地的重点产业,或支柱产业、或龙头产业来发展,旅游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表现得...  相似文献   

19.
旅游产业范围的界定应符合经济学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守祥 《旅游学刊》2007,22(11):7-8
一 要科学地发展旅游,客观地评价旅游的经济贡献,合理界定旅游产业的范围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科学问题.我国学术界一直没有认真地区分旅游与旅游业,在概念的使用上还存在一定的混乱.国外理论界反对将旅游看作是一个产业的声音十分强烈,认为把旅游看作一般意义的产业,是贬低了旅游的真正意义.在国内,学界和管理部门大都认为旅游是个产业,而且是一个重要的产业.截至2005年,全国已有24省(自治区、直辖市)将旅游业确定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或优势产业,10多个省明确提出要建设旅游大省、旅游强省.其下辖市、县效仿,多将旅游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产业.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在我国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型农村发展模式,能够有效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地区经济水平提升。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不仅煤矿资源丰富,而且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旅游景点。近年来,为了推动山西旅游业快速发展,山西省政府采用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力争打造“乐水、尚城、崇山”旅游品牌体系,开启了山西省旅游发展的新时代。基于此,文章立足于乡村振兴视角,以山西偏关县老牛湾景区建设为例,对山西地区文化旅游建设路径展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