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仿冒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是指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二)项的规定 ,擅自将他人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作相同或者近似的使用 ,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 ,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行为。这一行为的法律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仿冒的对象是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 ;二是仿冒行为表现为对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擅自作相同使用或者近似使用 ;三是从仿冒行为的后果看 ,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 ,使购买者误认是该知名商品。仿冒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第五条第二项规定:“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璜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璜,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行为,属不正当竞争行为。那么,知名商品怎么认定呢? 概念的认识 1、商品的名称、包装、装璜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商品。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商品  相似文献   

3.
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行为的认定 ,实际上是对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 ,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 ,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行为的认定。因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保护 ,不是一种授权性的保护 ,而是对已经存在的客观事实的认可。某一商品名称、包装、装潢只有在发生了仿冒 ,引起或可能引起商品的混淆 ,使购买者发生误认时 ,才对商品名称、包装、装潢权的归属给予确定 ,以保护公平竞争 ,维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防止消费者误认。也就是说 ,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  相似文献   

4.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二)项规定的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有两种基本的表现形式。一是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其特点是完全抄袭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不作任何改变,因而也简称其为相同使用。这种形式的仿冒认定起来比较容易。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简称近似使用。这种形式的仿冒是大量的,认定起来也相对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5.
销售仿冒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的商品 ,是擅自使用与知名商品相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行为中的一种情况 ,这是因为 ,由于商业流通环节较多 ,对最终提供给消费者商品的销售者来说 ,往往会出现无过错而销售了仿冒产品的情况。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的规定 ,对侵权行为追究过错责任 ,除法律有明确规定外 ,只有当事人具有主观上的过错 ,才对其侵权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国家工商局《关于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演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第九条对销售明知或应知是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商品的…  相似文献   

6.
知名·特有·保护──《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二项研讨综述国家工商局公平交易局《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竞争法》)第五条第(二)项规定:(经营者不得)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  相似文献   

7.
知名商品的认定申长友从全国各地立案查处的30多起不正当竞争案件来看,主要是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或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混淆,使购买者误认误购。处理这类案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什么是知名商品?有的商品闻名全国,有的在几个省、市知...  相似文献   

8.
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二)项所规范的仿冒行为的对象,是构成该仿冒行为的基本要件之一。在这一要件中,认定知名商品和认定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是两个同时存在的难题,但相比之下,知名商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认定知名商品的问题主要在于如何去理解和认识它,特有则是一个具有实质意义的硬性概念,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才是这一法定要件的本质东西,因而认定特有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对于认定该仿冒行为是否构成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第一条 为了制止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0.
二、什么是假冒他人注册商标行为?对这种行为如何进行处罚?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的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行为既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也是一种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因此,它是一种复合性的违法行为。根据《商标法》第38条和《商标法实施细则》第41条的规定,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行为包括以下行为: 1.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 2.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 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相似文献   

11.
日本《不正当竞争防止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日本《不正当竞争防止法》的主要内客(一)有关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定日本的《不正当竞争防止法》主要是通过列举的方式对不正当竞争进行了规定。其所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从大类上可划分为仿冒行为、侵犯商业秘密行为、虚假宣传行为、商业低毁行为和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五种。1、仿冒行为。《不正当竞争防止法》规范的仿冒行为有三种:第一种是混同导致行为,是指在商品或者营业上使用与被人广泛知悉的他人商品或者营业的表示相同或近似的表示,或者通过销售使用这样的表示的商品等,产生与他人商品或营业相混淆的行为。该行为具有如下…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你局《关于对擅自将他人知名商品特有的包装、装潢作相同或者近似使用并取得外观设计专利的行为能否按〈反不正当竞争法〉予以查处的请示》(川工商办犤2003犦26号)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知名商品特有的包装、装潢是《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一项重要权利,对其应当按照使用在先的原则予以认定和保护。经营者擅自将他人知名商品(四)使用该证明商标的手续;(五)使用该证明商标的权利、义务;(六)使用人违反该使用管理规则应当承担的责特有的包装、装潢作相同或者近似使用,并取得外观设计专利的行为,侵害他人知名商品特有的…  相似文献   

13.
商标侵权     
商标侵权是指未经注册商标权人许可,违反法律规定从事各种使商标注册人的商标专用权受到损害的行为。根据《商标法》第38条和《商标法实施细则》第41条的规定,商标侵权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未经注册商标权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商标的行为。2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行为。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行为。4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图形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使用,并足以造成误认…  相似文献   

14.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而认定知名商品及其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是为认定不正当竞争行为服务的 ,因此 ,知名商品及其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认定机关是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的规定 ,人民法院也是该法的执法机关 ,县级以上人民法院在办理不正当竞争案件中同样也有权认定知名商品及其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因此 ,知名商品及其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认定机关是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人民法院。知名商品及其特…  相似文献   

15.
保护未注册驰名商标的法律依据和法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我国法律是否对未注册商标予以保护,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曾经有人断言:“我国法律不保护未注册商标”。最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和商标评审委员会,以及有关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中,将“中化”、“惠而康”、“小肥羊”等未注册商标认定为驰名商标,并依法进行保护。对此,社会上产生了一些争论。有人认为,将未注册商标认定为驰名商标并且予以保护缺乏法律依据。在此,且不论述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不得擅自使用与他人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相同或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规定,实际上已经对具有…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元旦、春节期间市场活跃,仿冒、误导等违法行为表现突出,经营者和消费者反映强烈的特点,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工作部署,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于1999年冬至2000年春组织一次仿冒行为、误导行为的专项整治。这次专项整治重点打击下列违法行为:①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行为;②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行为;③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的行为;④对商品质量等做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或虚假宣传的行为,特别是利用乱排序、乱评比的结果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或虚假宣传行为;⑤不…  相似文献   

17.
商标侵权     
商标侵权行为是指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商标法》第38条明确规定了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几种情形:1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2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4、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商标法实施细则》第41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商标法》第38条第(4)项所指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1经销明知或者应知是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  相似文献   

18.
实施《反不正当竞争法》学习讲座《工商行政管理》编辑部,国家工商局条法局合办第七讲仿冒行为一、仿冒行为的概念及特征(一)概念仿冒行为是指经营者对他人的营业标志或商品(含服务)标志擅自作相同或者近似之使用,致与他人的商品发生混淆的行为,亦称混淆行为。其实...  相似文献   

19.
一、在知名商品保护方面的无奈经营者精心设计的商品的特有名称、包装、装潢,是企业的智力创造成果,属于企业财富的一部分,具有表明商品的来源、代表商品声誉的重要作用。经营者经过努力的宣传、营销,提高商品质量、完善服务保障等措施,将该商品造就成知名商品后,其特有名称、包装、装潢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知识产权,对经营者意义更加重大,法律理应予以保障。但因《反不正当竞争法》未对知名商品作出可操作性规定,使这项工作直至1995年7月国家工商局发布了《关于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的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  相似文献   

20.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三章规定了监督检查机关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权,其主要内容是监督检查部门可以对被检查者、利害关系人、证明人进行询问,对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协议、账册、单据、文件、记录、业务函电和其他资料进行查询复制,检查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规定的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行为有关的财物,必要时可以责令被检查人说明商品来源、数量,并可以采取暂停销售等行政强制措施。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应正确理解“与不正当竞争有关的”这一概念。一般来讲,在行政调查阶段,被调查人的行为是否构成不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