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首次公开发行新股(IPO)的长期收益是IPO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IPO长期收益对提高我国IPO市场效率和完善新兴证券市场IPO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对IPO长期收益衡量方法以及研究现状,吸收西方学者运用信息效率和行为金融理论分析IPO长期收益的基础上,对我国公开发行新股长期收益的长期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对国内外新股长期收益率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然后以1997到2000年上市的A股作为研究样本,采用累计调整收益率对我国新股长期收益率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整体上新股的长期收益率不如市场平均收益率,影响新股三年期累计调整收益率的因素主要有上市第一年每股收益、流通股比例、发行市盈率、总股本等。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信息不确定的角度研究我国新股发行的财务业绩偏离现象.研究发现作为不确定性变量的公司股票收益偏度对新股发行的价格收益表现出显著的解释力.偏度更大的新股发行长期市场表现差,但不确定性高的新股,其长期财务表现更好.文章最后用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理论”解释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抽取了中国A股市场2000‐2007年IPO企业上市三年的月收益率,发现中国股票市场的新股总体的表现为初期震荡、中期弱势、以及长期强势。就长期回归公允价值而言,A股的IPO表现出抑价和溢价双重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我国新股发行定价制度变迁的基础上,对IPO定价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新询价制下IPO发行价格较旧询价制更能反映公司内在价值,IPO抑价率也有所下降。随着新询价制的实施,我国IPO定价效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本文针对新股发行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行监管体制直接影响着实体企业的上市融资和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为了探讨发行监管约束对IPO定价的影响,文章构建了一个基于监管约束的理论模型,借此研究发审委控制和发行价格控制影响IPO价格的理论机理。在此基础上,使用证监会颁布的15项新股发行的承销法规通过手工挖掘方式得到新股发行监管指标,并用2004—2018年IPO样本实证研究发现,新股发行的市场化改革降低了IPO高溢价,而且降低发审委控制和发行价格控制有助于提高IPO定价效率,但这种影响受到承销商行为、投资者情绪和信息不对称的制约。上述结论对推行新股发行改革的目标、时间表及制度设计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雪 《企业导报》2011,(13):32-33
IPO折价现象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上广泛存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IPO折价相关文献的回顾,选取创业板上市的152支股票作为研究样本,通过计算未经市场指数调整的首日收益率和经过市场指数调整的首日超额收益率来估计IPO折价的情况。对IPO影响因素的选择分别基于新股发行情况、投机泡沫假说以及承销商声誉假说,选取5个变量与首日超额收益率进行线性回归。以说明,在创业板市场,IPO折价现象的产生并非发行人和承销商的有意行为,新股的供不应求和投资者的投机行为导致了创业板IPO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股票的发行、上市、流通在时间上先后继起。良好的发行与交易制度能够引导建立一个资本市场投资者共赢的利益分配格局,但是中国创业板新股高溢价发行的存在却打破了这个格局。当前资本市场收益分布的特征是:初始收益高溢价和长期弱势并存,对两者间相关程度的细化实证分析表明,高溢价发行是导致收益分布格局失衡的主要原因。进一步探究高溢价的源头所在,则可追溯至现行发行制度的诸多弊端;而进一步追问收益分配失衡的影响结果,则显而可见资本市场公平与效率的不对称。因此,从根本上治理与完善发行制度,是均衡创业板各参与者的利益分配,促进创业板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之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股改后全流通状态下沪深两市的IPO抑价现象,并对其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股改后的我国证券市场IPO抑价率并没有下降,投资者在对新股进行投资时更多考虑的是公司的潜在成长能力,而不是公司的收益状况。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选取创业板从2009年到2012年的356家上市公司,实证检验了政治关联、IPO初始收益率与长期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IPO初始收益率与长期表现负相关,即IPO初始收益率对长期表现有一定预示作用;引入政治关联以后,政治关联与IPO初始收益率的交互项与长期表现正相关,即IPO企业政治关联对初始收益与长期表现起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将政治关联分为官员型和委员型,分别考察其对IPO初始收益与长期表现的调节作用,发现官员型政治关联对两者有负向调节作用,而委员型政治关联对IPO初始收益率与长期表现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新股发行不断增加.新股上市后的长期表现如何成为广大投资者和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之一.文章分别就国外、国内学者对新股长期表现研究进行分析和综述,发现新股长期弱势在国外普遍存在,而在我国新股长期是否存在弱势表现仍存在争议,并提出了研究建议,期望为今后我国新股长期表现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中国股市整体长期处于估值较高水平,而“炒新”使得新股的短期估值更是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本文从估值回归的角度考察新股“炒新”后短期估值水平对新股长期收益率的影响。结论表明,行政性的IPO暂停使得新股资源供不应求,从而新股“炒新”后短期估值水平较高。而新股短期估值越高,其长期超额收益率水平越低。因此“炒新”后新股存在着一定的估值回归现象。  相似文献   

13.
蒙文翰  刘宏 《财会月刊》2008,(12):31-33
本文分析了股改后全流通状态下沪深两市的IPO抑价现象,并对其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股改后的我国证券市场IPO抑价率并没有下降,投资者在对新股进行投资时更多考虑的是公司的潜在成长能力,而不是公司的收益状况.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8,(9):242-246
证券市场IPO过程中,IPO长期弱势表现、火爆发行和IPO首日抑价是全球金融市场公认三大"未解之谜",其中IPO抑价最受国内外学者关注,一直是金融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对IPO抑价的研究诞生了许多有关IPO抑价的理论,其中以信息不对称和行为金融理论的研究居多。本文梳理两种理论的演绎路径并进行总结,发现结合两种理论来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最后综合两种理论来解释IPO抑价问题,以期丰富IPO抑价理论的研究,对于我国完善新股发行体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着眼于二级市场溢价视角,以我国创业板市场发行的267只新股为研究样本,对异质信念、投资者情绪与创业板IPO首日溢价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异质信念与IPO首日溢价显著正相关,投资者情绪与创业板IPO首日溢价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为我国特殊资本市场IPO初始收益高涨的形成机理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回顾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基础上,以新询价制为切入点,运用我国创业板市场2009年10月-2011年4月上市的新股为样本,从新股的询价区间及定价调整的角度对创业板询价制下的IPO抑价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询价制加强了新股定价的市场化,切合了新股发行折价的风险-收益对等的市场原则;机构投资者参与询价的经验不足,定价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08年底前中国沪深两地上市A股为样本,对新股现金分红后长期表现进行研究.匹配股票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新股上市后三年内现金分红2次和1次分别是判断长期股票收益率和长期净资产收益率的重要分界线.回归分析表明,中国股票分红后长期收益率与新股上市后三年内现金分红次数呈正相关关系;分红后未来净资产收益率与新股上市后三年内分红次数大体也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论整体上支持新股上市后三年内现金分红次数对股票长期表现具有信号效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9,(29):284-286
我国新股发行规定,拟上市公司在上市前需要向公众发布有资质的承销商撰写的招股说明书。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信息披露对IPO抑价的影响因素:叙事前瞻性信息披露、金融前瞻性预测和预测(未来的财务信息)以及风险因素危害公司的竞争地位等,探寻信息不对称对IPO抑价影响机理,以期丰富IPO抑价理论的研究,对于我国完善新股发行体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娟  徐文才 《企业经济》2003,(6):186-187
股票市场定价效率问题实际上就是检验新股首次公开发行是否存在抑价的问题。新股发行抑价是指新股发行价明显低于新股上市首日收盘价的现象。近两年我国新股发行抑价均130%,已严重威胁到股市的健康发展。本文在研完前辈学者关于新股发行抑价各种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的实际,提出研究新股发行抑价的多元回归模型,通过该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找出目前影响我国新股发行抑价的影响因素并给出适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转轨经济形式下,国内新股发行市场日益成为理论界的研究焦点,针对新股发行抑价、长期弱势、热销的发行市场以及新股发行定价效率等问题,国内学者进行了实证检验并提出各种解释,为我国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方向,丰富了世界有关新股发行市场的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