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为什么“不看”广告——广告回避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荣 《中国广告》2011,(6):120-123
广告信息的处理是一个攀登"AIDAS"①阶梯的过程,如果没有第一步"注意"的基石,后续的效果就无从谈起。因此了解受众,或者说媒介用户的广告回避行为,以及不同媒介用户的广告回避规律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采用滚雪球文献搜集法,对近50年来的广告回避研究做了梳理,重点呈现三方面的信息:其一,广告回避的主体描述,侧重对有强烈广告回避倾向受众的特写;其二,不同广告回避方式所造成的注意力流失情况;其三,受众为什么回避广告的解释模型。  相似文献   

2.
徐静  丁建辉 《中国广告》2007,(7):145-147
在广告传播过程中,广告主、广告代理机构、大众媒介、广告文本、广告受众以及社会环境等各要素之间形成了非常奇特的传播生态系统。我国当前的广告传播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广告生态问题:虚假广告充斥媒介,广告文本污染视域,广告法规执行不力,消费者维权无路等。本文尝试从传播生态学的视角分析广告传播中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冲突关系,并提出改善我国当前广告生态、促进其和谐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丁汉青 《广告大观》2004,(10):127-129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中国媒介广告经营尚处地初级阶段的时候,多方借鉴是一种既经济又高效的明智之举,本篇文章介绍国外媒体在广告经营方面的成功经验,以期为国内媒介广告经营的创新与变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媒介融合。媒介融合的影响面涉及媒介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其中也包括广告传播,媒介融合对广告传播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本文着重探析媒介融合对广告主体、广告媒介、广告信息以及广告客体的影响,以期找到演变中广告传播活动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5.
徐卫华 《中国广告》2008,(8):136-140
广告代理费制度的变迁的本质是产业创新的过程,它推动了广告代理公司的转型,并促进了广告产业发展。具体而言,佣金模式为广告产业的产品创新提供了空间,孕育了独立的广告产业;服务费模式直接推动了广告产业的组织创新,实现了广告代理公司的专业化转型;奖励模式则促使广告代理公司参与企业战略决策,重组产业链,使广告产业呈现出与其他企业决策咨询服务产业融合的趋势。可见,广告代理费制度作为产业创新不可或缺的工具,对中国广告产业的发展与升级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者认为,媒介融合是当前中国广告业面临的最大实际问题,媒介融合打破了中国广告业的生态。他认为媒介融合的提出和实施将对传媒业的改革、文化产业的振兴和信息社会的构建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使中国广告在理论和实践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也带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广告理论创新,这是中国广告业个性化、品牌化和独立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刘嘉 《广告大观》2011,(11):156-156
伴随着电影产业发展,电影的衍生边际市场亦开始兴起,其中与影院经营关系最密切的是影院映前广告。当中国电影产业迈进"十二五"第一年门槛时,中国市场已跃上年度百亿元票房之高度,成为世界第五大市场。回顾中国电影产业从贫瘠走向开拓的历程,伴随着电影产业发展,电影的衍生边际市场亦开始兴起,其中与影院经营关系最密切的是影院映前广告。  相似文献   

8.
2009西方广告学术研究的七大视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金融危机"和"全球化",构成了2009年西方广告学术研究三大语境,在此影响下,西方广告学术研究的话题和话语发生着渐变与切换。"植入式广告"、"口碑传播"在新媒体环境中具有新的话题价值,"数字媒体和数字广告"的发展促使"新媒体广告规制"研究成为必然的诉求,同时也促使"广告效果"、"消费者"和"国际广告"等研究领域,迸发出更多新的话题。在它们的影响下,西方广告学术研究的视野在拓展,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引起更多西方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阐述欧盟的立法框架及形式的基础上,分析了欧盟广告立法进程及监管特征,同时也分析了欧盟法与欧盟各成员国的国内法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变革中的中国广告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影产业的繁荣,电影广告媒介越来越受到广告商的青睐。而奢侈品消费在全球的快速扩张促使奢侈品厂商们以多样化的营销渠道拓展产品市场,电影媒介就成为其中之一。以美国时尚大片《穿普拉达的女魔头》为例,解读片中的奢侈品广告元素及其利用,以及奢侈品广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一方面思考着,如何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向,把中国经济汇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成功实现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对接;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思考中国经济与中国产业的自主发展问题。面对我国广告产业发展令人忧心的现实状况,以及跨国广告集团在华强力扩张的生存威胁,中国广告产业界必须通过“产业创意”,创新广告产业发展模式和广告产业运作模式,迅速实现我国广告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2.
《现代商业》2005,(3):43-43
作为反映经济发展的“睛雨表”之一,我国的广告产业在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带动下,保持了迅速增长的态势。据AC尼尔森媒介研究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大地地区2004年的广告花费(尼尔森媒介研究所监测的电视和平面媒体范围)已攀升至2.614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3.
雷鸣  李丽 《商场现代化》2007,(7):249-250
广告是通过媒介传达商品信息的活动,目的是要激发和满足人们的欲望和需求。这些欲望和需求的产生往往脱离不了所谓的“五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经验。本文就广告表现中,如何充分利用媒介载体,从传统的视听二维空间延伸到五维的多元感官体验展开研究,试图从中找到广告创作的新途径,为广告创作及其表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广告产业作为企业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企业的营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引起了各企业的普遍重视。因此,面对广告产业的重要性,本文从我国广告产业的主要阶段及其特征进行分析,通过简述中国广告产业的发展现状,从而提出了我国广告产业创新性发展的方向,为从事广告产业的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媒介融合背景下广告策划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会恩 《商》2014,(44):207-207
随着网络及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媒体及通信出现了融合的趋势,媒介融合之后,对受众、媒介消费等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广告业是与媒介紧紧相连的产业,由此,媒介融合也给其带来了比较大的影响。在传统的广告遥作中,任何一家媒体都可以有效的实现广告传播的目的,但是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单一的媒体刊播广告将不会在有传统时期的效果,因此,必须要对广告策划进行创新。本文中,介绍了媒介融合的表现形式,分析了媒介融合对广告策划的影响,最终提出了有效的广告策划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祝帅 《广告大观》2010,(2):68-75
广告史是广告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入反思中国当代广告产业的重要基础。但是中国广告自古无史,"广告史"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的形成,是20世纪30年代受到西方学术制度之"专门史"研究的传入而诞生的。将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广告史的研究从无到有,从"大事记"到学科反思,经历了一番复杂的学科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刘震 《中国广告》2014,(11):118-119
正广告主、媒介资源与广告服务机构之间的协调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回想数年前,当业界还在讨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区别,以及新媒体如何对传统媒体形成冲击趋势之时,如今的中国广告产业,早已豁然进入全媒体的时代,不知不觉中,所谓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界限也被信息的无障碍传输打破。在2012年,以京东商城为代表的一些互联网企业,即已利用央视这一权威平台,展开了全面的宣传争夺战,标志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全面融  相似文献   

18.
尼尔森 《广告导报》2005,(4):99-100
作为反映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之一,我国的广告产业在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带动下,保持了迅猛的增长态势。据尼尔森媒介研究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地区2004年的广告花费(尼尔森媒介研究所监测的电视和平面媒体范围)已攀升至2614亿元人民币,较2003年增长了32%,其中电视广告占76%。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广告》2004,(12):i003-i004
中国的广告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当前中国经济不断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中国媒介广告的投放量每年的增长幅度都相当大。根据尼尔森媒介研究最新的数据统计,2004年1-7月全国(限中国大陆地区)的电视,报纸和杂志等媒介广告花费共计人民币1,420亿元(其中,由2004年尼尔森媒介  相似文献   

20.
对2002年中国大陆广告学研究的基本状况进行梳理,目的是使大家能对刚刚过去的一年中中国大陆的广告学研究所取得的新成果、新观点以及广告学发展态势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把握,更好地促进广告学研究的发展。为了能更好地反映我国大陆广告学界研究态势和水平,本文的研究取样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广告类杂志,主要是《中国广告》、《国际广告》、《现代广告》、《视听界·广告大观》;二是媒介或高校主办的新闻传播类杂志,包括《当代传播》、《新闻界》、《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等;三是高校学报的哲学社会科学版中的相关论文,主要包括《厦门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复旦大学学报》等。我们认为以上这些刊物或著作的研究取向基本上能体现国内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