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间万物皆有序,即事物的运动皆有规律可循。人们试图探索世间万物的运动规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遵循其运动规律,从而更好地适应世间万物的发展变化。俗话说:“商有商道”,这个“道”就是规则。创业,实则从商,即从事经营活动。从商,应当遵守商业规则,这个  相似文献   

2.
周军 《新智慧》2005,(10):I0002-I0002
当人们赞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时,对普照万物的太阳都赞不绝口:万物生长靠太阳!然而,又有多少人曾经想到过,世界上万物生物也得益于月亮?  相似文献   

3.
土地是财富之母,民生之本,万物之源,如何使用和科学管理好土地,关系到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三月春光明媚,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所有事物仿佛在一夜之间焕然一新,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感觉。就像这期的《大众商务》,因为你们的关注而变得精彩绝伦。  相似文献   

5.
《齐物论》是《庄子》内篇中思辨水平最高的一篇,本文通过以下三种不同对待事物的态度,即"有限"、"道统一"、"弃知"的态度和方法,阐明了人要做到无我、忘我的理想境界,就必须齐"物论"、齐万物、齐物我。以庄子之见,在"道"的高度上,一切事物之间没有本质的分别,万物具有"齐一"性。  相似文献   

6.
金彤 《全国商情》2011,(4):36-37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在万物复苏的春天,一片崭新的气象,昭示着我们将迎来一个红彤彤的春天。康力F营销体系的起航,也为中国直销界送来一抹新绿,扮靓了这个美丽的春天。作为一支崭新的营销团队,康力F营销体系将围绕康力“阳光营销”的宏伟目标,阔步迈向新未来。  相似文献   

7.
《易经》这本书虽然难啃,但浏览多次,就会一回生二回熟。只要细心领悟,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老祖宗的思想确实博大精深,《周易》是用抽象的符号来组成各种卦象,其中蕴含大千世界万物之间的关系,最根本的思想是:"一阴一阳  相似文献   

8.
智慧与人品     
周国平 《新智慧》2009,(2):I0017
我相信,骄傲是和才能成正比的。但是,正如大才朴实无华,小才华而不实一样,大骄傲往往谦逊,只有小骄傲才露出不可一世的傲慢。优越感强的人,必定也有包容万物、宽待众生的胸怀。  相似文献   

9.
生死抉择     
黄琴 《新智慧》2005,(10):61-62
深秋时节,天空显得分外高远。白云在碧蓝的天空中漫步,霜叶在微风中喁喁私语,万物都沉醉在秋阳那宁静的光辉之中……  相似文献   

10.
春天是万物萌动的季节,脱掉笨重的冬装,心情也早按捺不住地飞扬在青山绿水间。 不过当心,春天里萌动的不仅仅是你的身体和心情,蠢蠢欲动的还有那些致病的病毒和细菌。春天是一年的开端,你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打理自己的身体和精神。  相似文献   

11.
朱国明 《现代经济》2009,(2):98-101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的哲学思想,留给后人许多思考的空间,后来的哲学家对这一思想有不同的理解:在认识论方面,认为它体现的是唯心主义思想;在道德理论方面,认为它体现的是道德教化的方法;在本体论方面,认为是对物我关系进行了各方面的探讨。在不同角度丰富和发展了孟子这一思想的内涵。本文试图根据中国哲学史上对孟子“万物皆备于我”思想的不同理解,挖掘出一些有利于认识物我关系问题的启发性思想,让现代人能更明确物与我的关系,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全国商情》2009,(6):30-33
大爱如歌,响彻神州,震撼苍生;大爱是水,延绵千古,润泽万物。冰雪封不住大爱的热情,地震撼不碎大爱的坚毅,病毒侵袭不进大爱的心灵。  相似文献   

13.
《现代经济》2002,(10):27-29
物业管理是“以物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首先应该说明“本”的实质是什么.“本”到何种程度,万物以生为本.以死为末.如果凡事都往源头反溯自然本到一处.也就没有什么意义,如果要把人视为万物之主.还可以说一切以人为本,社会因需要形成分工.因分工形成职业.当把职业进行合理组合并有效满足社会某类特定需求时就形成了行业,所以我认为,物业管理工作的本质.还是以物业管理的行业特征去界定才合理。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万物互联时代,要解决安全问题需要大数据技术,但大数据技术在带来机遇的同时,所引起的安全问题也成为隐患。本文就万物互联时代的大数据信息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到来,"万物互联"时代已经悄然走进我们的身边,当摄像机、路由器、汽车、智能医疗设备等全面智能网络化的情况下,仅仅从安全上网角度已经不能够解决问题。传统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已经崩溃,攻防对抗模式已经过时。传统的安全设备、本地设备,或者终端防护的手段已经无法有效发现未知威胁,解决"万物互联"时代带  相似文献   

15.
庄子认为"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要揭示"道",就得透过"小成",摒弃"荣华",以自然的心态,去认识和审视周围的一切。自然现象的自然无为,无拘无束,无意识无目的而又合规律合目的的自然运行的状态,就是庄子崇尚和提倡的自然之美。自然万物是共通的,人当然与万物共通,庄子通过想象描写这宇宙间万物的共通性。庄子挟带着共感的想象力,实质上来源于他视自身与自然同一的信念。  相似文献   

16.
立足于生产要素的特征,按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数字经济的历史脉络,结合中美两国数字经济发展历程,提出“网络化—平台化—智能化—智慧化”的数字经济一般发展逻辑,基于核心生产要素的作用、生产力的演进,探讨四个阶段的经济内容、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发现:网络化阶段以建设完善各种类型网络为主要内容,平台化阶段则是以各类平台的建设、完善和运营为主,智能化阶段是通过发展机器智能代替人的体力劳动,智慧化阶段则是提高数据价值,让机器智慧化进而代替人的部分脑力劳动。据此,提出网络化阶段从网络建设到万物互联,平台化阶段从平台建立到平台互联,智能化阶段从机器换人到万物智能,智慧化阶段从数据挖掘到数据规律应用的数字经济发展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赫拉克利特是早期希腊哲学中伊奥尼亚学派的代表人之一,他把活火这一自然物质当作万物本原,提出了"逻各斯"的概念,断定世界万物都在运动变化中,是辩证法的奠基人,虽然他的辩证法具有朴素、直观和单纯的论断性,但其哲学思想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体论是关于存在方式、万物本原、宇宙天体等问题探讨的学说,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哲学发展史上,有唯物主义物质本体论和唯心主义精神本体论之争,二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分野十分明确。实践本体论则企图摆脱物质本质与精神本原之争,以实践为本体,但仍未摆脱唯心主义立场,它是一种颠倒了物质和实践关系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9.
基于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先秦儒家所形成的社会思想的主旨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整合,实现整体和谐。“和,故能生万物”,这一思想为儒家认同和发展。这种孕生于社会失范时期的和谐观包含着一整套修身、齐家、治国的思想,涉及到个人修为、人际关系与社会整合多个维度,历经2000余年,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今时代仍然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荀子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万物各得其和以生”。人只有按照自然界的规律对其进行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做到“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造福于民,民富国强。如果违背自然规律,打破生态平衡,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导致县穷国贫。合理利用自然的目的,是“为天下生民之属长虑顾后而保万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