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我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9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为4381万吨,比1998年增加了1459万吨;原油进口量达到3661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比1998年上升34%;原油出口量降到717万吨,比上年削减54%;成品油进口量比1998年下降4.2%,而出口量却增长了52%,其中汽油出口量创下414万吨的历史最高记录。2000年我国的石油净进口量可能会突破5000万吨,原油进口量将达到大约4500万吨。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起,国家对石油石化业的保护性措施将逐年减少,国内成品油市场的封闭状况将被打破。预计我国石油进口增加的趋势在今后几年内将继续保持。  相似文献   

2.
2004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2004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以及发电、运输业对燃料的需求激增,使中国石油进口量在国际油价创历史新高的情况下仍大幅上升。原油进口量突破1.2亿吨,增幅达34.8%;成品油进口量首次超过5700万吨,增幅达34.1%;原油和成品油净进口量达到创记录的1.437亿吨,加上LPG和其他石油产品的净进口量,石油净进口总量高达1.515亿吨,同比增长45%,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接近50%。2004年,中国石油进口总额高达4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12.56%。由于国内炼厂脱硫能力的限制,来自中东的原油占进口原油的比例有所减少,俄罗斯和非洲石油所占比例增加。2004年,中国从多年的柴油净出口变为净进口,柴油进口量比2005年骤增2.24倍,全年净进口量达到211万吨。燃料油进口量增长28.4%,达3050.9万吨,与此同时,成品油出口量大幅度减少。展望2005年,中国石油需求增长的旺盛势头可能因经济增长放缓而有所减弱,但运输燃料需求的增长仍将强劲,预计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将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3.
田春荣 《国际石油经济》2013,21(3):44-55,109
2012年,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LPG)和其他产品在内的中国石油净进口量达到2.931亿吨,比上年增长7.9%,石油进口依存度升至62.1%。经济增长放缓使2012年国内石油消费量增长幅度减弱至4%,低于过去5年平均5.4%的增速。国内原油加工量仅增长3.7%,是11年来增长最慢的。进口原油占炼厂加工量的比例由前一年的55.4%提高到57.4%。汽柴油出口量连续两年大幅缩减,而石脑油及燃料油出口减少和进口增加,使得成品油净进口量上升到1553万吨,增长4.9%。液化石油气(LPG)净进口量继续小幅下降。包括液化天然气(LNG)和管道天然气在内的天然气进口量增长近3成,370亿立方米净进口量约占当年天然气消费量的25.1%。2013年,国内经济有加快增长的势头,油品需求增长会略有提速,在原油进口增多的同时,成品油出口量将上升。若2013年丙烷脱氢(PDH)陆续投产,进口液化石油气市场将回升;新建LNG接收站投产和中缅输气管道建成投运将使天然气进口快速上升的势头继续保持。  相似文献   

4.
近5年来,我国原油和成品油均呈进口量不断增长、出口量连续下降的趋势。1993年,原油出口量已由1989年的2440万吨降为1940万吨,进口量则由1989年的326万吨升至1565万吨。虽然1993年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但仍是原油净出口国。预计随着原油进口的继续增加和出口的减少,1994年我国可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从原油进口来源看,中东原油所占比例已超过亚太地区所产原油。预计今后中东原油进口量将会继续增多。1993年,我国成品油出口量从1992年的600万吨降为370万吨,而进口量则从1992年的770万吨增至1740万吨,增长幅度达到127%。成品油进口大部分来自新加坡,出口大都去往亚太地区。  相似文献   

5.
陈薇 《国际石油经济》2006,14(12):19-24
我国燃料油产量从1990年以后逐年下降,但是,最近几年,由于地方炼厂产量增加等因素,我国燃料油的产量出现反常的增长现象.在国际油价高涨、世界大部分国家燃料油需求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我国燃料油进口急剧增加并且无规律震荡,进口依存度高达60%.分析表明,在燃料油终端消费明显减少的情况下,造成近几年我国燃料油需求猛然增加或骤然下降的重要原因是:我国沿海一带已初具规模的地方炼厂使用进口商品燃料油为原料生产成品油.进口燃料油非正常消费凸现了我国石油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地方炼厂原料短缺;成品油存在多层次的需求;成品油供应不足;国内柴油价格决定我国燃料油的消费水平;国家政策有鼓励炼厂加工进口燃料油的倾向.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燃料油产量、进口量及消费量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我国实行的原油分配政策和成品油价格政策.如果国家能够逐步调整原油进口政策,并使我国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我国燃料油生产、进口和消费就会逐渐回归正常.  相似文献   

6.
2016年,中国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和其他产品在内的石油净进口量上升9.9%,至3.783亿吨,进口依存度达到67.3%.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炼厂加工量连续两年下降,但地方炼厂大幅提高开工率和国内油田产量下降使得原油进口量再攀新高,达到3.810亿吨.2016年,中国成品油净出口量为2045万吨,柴油成为成品油出口市场的主要品种.在化工产品和汽油调合组分原料需求的推动下,2016年中国液化石油气进口量创纪录地达到1612万吨.2017年,中国经济仍旧处在下行压力下,成品油需求将继续低速增长.增加进口原油加工量,进一步扩大成品油出口,仍将是炼厂维持正常运营的出路.进口液化石油气市场将进入稳定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7.
1997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中国原油和成品油进口量分别增加到3547和2380万吨,进口量合计接近6000万吨;石油净进口量上升到3385万吨,比上年增加144%,约占国内油品消费总量的20%。原油出口量下降2.8%,进口来源进一步多样化。成品油出口增长33.9%;在进口来源中,韩国和日本成品油所占比例大幅上升,新加坡油所占比例下降。1997年国内石油市场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轻柴油进口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石油风险不容回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我国石油进口量首破7000万吨大关,达到7013.4万吨,较上年的3661.4万吨猛增3352万吨,增幅高达91.5%,这也是进入90年代后,继1997,1999年我国进口原油两次超过3000万吨以来,进口量最多,增势最锰的一年,据海关统计,受原油进口激增,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的双重影响,2000年我国以原油,成品油进口癖用汇减去同期出口原油和成品油创汇计的石油净进口用汇从1999年的54.9亿美元陡增到142.6亿美元,当年多支出外汇87.6亿美元,我国2000年原油进口量如此大的增幅和石油净进口用汇的激增,已引起国内外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2002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2002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达到创记录的7180万吨,比上年增长了10.7%。其中,原油净进口量为6940、77万吨,同比增长了15.2%。原油净进口量占原油加工量的比例首次超过31%。含硫原油进口量上升到2410万吨,增幅为2.8%,约占原油总进口量的35%。苏丹成为非洲对华原油出口量最多的国家,来自苏丹的份额油达到642万吨,增长了29.2%。成品油进口量为2035.20万吨,同比下降了5.1%。成品油非国营贸易未对国内市场产生大的影响。成品油出口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1070.81万吨、增长了15.6%,其中汽油出口突破600万吨。预计,2003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仍将保持上升势头。成品油进口配额数量为2530万吨,其中非国营贸易为530万吨,配额中大部分仍是燃料油。2003年由于国家新标准16家机构从事非国营贸易,石油进口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加剧,但是柴油进口的少量增加还不足以影响国内市场的供需结构。中国石油进口量在不断上升,进口石油的一半左右来自局势动荡的中东地区,而中国缺少应对石油供应中断的手段,因此石油供应风险在增大。  相似文献   

10.
2001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1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从上年的6960万吨减少到6490万吨,下降6.7%。原油进口量随国内炼油厂加工量一同下降。来自中东的高友原油进口量猛增,占进口总量的比例由上年的26%增长到39%。伊朗取代阿曼成为中国进口原油的最大供应国。随着国际油价下跌,进口原油成本降低。燃料油进口量大增促使成品油进口量增长19%。汽油出口量创下了577万吨的历史最高记录,并使成品油出口上升了12%。液化石油气进口量在2000年出现10年来首次下降后,2001年恢复增长,489万吨的液化气进口量约占国内市场的35%。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原油进口实行解冻以有晨国有贸易单位进口成品油则可能会制约国内炼油厂增加加工量。2002年,原油进口量可能继续保持去年水平,LPG进口量可能会明显增多,华东地区LPG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