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中国资金市场的"钱荒"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大家对引起"钱荒"的表面和根本原因似乎已形成共识,对中国央行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强化流动性管理,进一步促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支持经济转型升级等政策措施都是理解和拥护的.但同时也有人担心:"钱荒"蔓延或发展下去,会不会危及银行储户存款、引发银行倒闭潮,更有人预言"钱荒"会引发更大范围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2.
吴钩 《经济导刊》2014,(1):95-96
正宋朝的领导人虽然有非常明显的"重商主义"倾向,可惜经济学知识却很欠缺,而且比较迷信行政调控的力量,于是将市场的调节机制当成了造成"钱荒"的因素加以严厉限制,一边厉行"钱禁",一边铸币放水,加大流动性的供应。结果导致铜钱的购买力下降,而"钱荒"却一直没有解决。南宋理宗朝的一年春天,台州城的市民一觉睡醒,忽然发现"绝无一文小钱,在市行用"。也这就是说,台州城闹"钱荒"了,  相似文献   

3.
"钱荒"很意外,更意外的是股市的暴跌,绝对是在08年股灾之后,绝无仅有的现象。我们不否认"钱荒"与这次大跌的关联性,至于实质关联性有多大呢,也许我们都高估了。数据显示,股市保证金账户的数字并没有减少多少。说明这种从股市流出的资金,绝大多数只是因为害怕"钱荒"而选择减仓,这部分钱继续留在他们的股票账户里,很少钱从股市撤出后直接进入高利率的缺钱市场。存在少量这种操作的只是部分机构,将钱从股市撤出后进入银行间市场。总之,从股市直接进入高利率市场的这部  相似文献   

4.
于洋 《商周刊》2013,(15):60-62
"钱荒"来袭 "钱荒"指的是由于流通领域内货币相对不足而引发的一种金融危机。近日,"钱荒"一词强势登陆各大媒体的版面,迅速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田春城 《经济》2013,(8):156-158
近日来IPO重启传闻和银行间"钱荒"的新闻,导致股市震荡,搅动股民神经。近年来,上市企业的资质遭到各方诟病,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让A股市场沦为"圈钱市",多数股民对IPO即将"开闸放水"叫苦不迭,担心本就不厚的家底再被各路粉墨登场的资本玩家洗劫一空。这其中,  相似文献   

6.
"钱荒"作为一种金融危机现象,一般是由流通领域内货币数量相对不足所致。然而,货币数量不足通常只是"钱荒"经济表象,"钱荒"之下往往隐藏着复杂的金融经济问题。只有充分认识"钱荒"产生的背景和成因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
钮文新 《资本市场》2014,(9):124-124
<正>除非有人存心要废掉政府所有的经济武功,搞死中国经济。有鉴于此,我可以明确告诉股票市场投资者,钱荒一去不复返了。为了维系资金正常运转,必须大规模拆入短期资金,从而进一步推高货币市场利率;而余额宝类货币市场基金则趁火打劫,把手中的资金以同业存款方式向商业银行发放"高利贷",以此获得极高的投资收益;在天天实现高额收益的刺激下,"余额宝类"的投资者急速扩容,导致更多的活期存款甚至定期存款流入货币基金,进一步推高银行系统流动性的成本。资金如此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今年6月底出现了一次"钱荒",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突然直线上升,持续了将近一个月,引起了很多讨论。一种意见认为,中央银行迟迟不介入是正确的,以此提醒商业银行资产发生了错配的问题,需要改善自己的配置。另一种意见认为,在市场上出现流动性短缺时不作为表明中央银行严重失职。作为一个观察者,我觉得双方都有自己的道理。第一种观点主要是从长期的角度去讨论的,认为整个市场中的货币量并不短缺,而是信贷资源发生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错配,用总量扩张的办法无非是"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  相似文献   

9.
警惕实体经济“空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屋漏偏逢连夜雨",随着一系列不利因素的接连出现,不难想见,在"十二五"期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年初以来,中小企业生存状况堪忧:接连遭遇了严峻的成本高涨、钱荒、用工荒、电荒、油荒……  相似文献   

10.
“钱荒”背后的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以来,改革先是放慢,后来在某些方面倒退,于是就出现了对所谓"中国模式"的宣扬,即由强势政府而不是市场来支持高速增长。如果这种体制不改变,粗放的发展路线以及资产负债表的高负债率和高杠杆率都是很难改变的。不久前发生的"钱荒",正是根源于此。  相似文献   

11.
魏建军 《新经济》2014,(14):48-48
2013年6月份的“钱荒”事件引发了银行业的危机,体现出中国银行业目前资金困局的现象。此次“钱荒”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各大商业银行的自身流动性管理不足。像这样的“钱荒”事件值得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与研究。那么,“钱荒”到底对中国的银行业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庞欢 《新经济》2014,(23):1-1
中国式“钱荒”引发的银行业危机生动地呈现了中国银行业眼下的资金困境,凸显了调整货币流动性及实现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文通过对“钱荒”风波的解读,主要从资金错配、产能过剩、资金套利等方面入手分析了“钱荒”背后的流动性博弈,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钱荒”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2008年刚刚开始,中国股市就深陷"重婚门"。中国平安、浦发银行的巨额再融资计划引发金融股暴跌,深发展、中国联通、中国石化等又因再融资传言而导致股价放量下跌,从而沸沸扬扬、真真假假的再融资传闻,搞得资本市场鸡犬不宁。将增发、配股等"再融资"行为比喻为"重婚",是著名企业家尹明善先生在"股市婚姻论"中的精彩比喻,他还把IPO上市比喻为"结婚",并分为"早婚"和"晚婚"。其实,将上市和再融资作为企业家圈  相似文献   

14.
杜欣依 《经贸实践》2016,(18):113-114
2015年,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股灾",资本市场监管机构对于风险的掌控能力存在明显不足,与此同时,我国监管机构的"人才危机"也逐渐暴露出来.本文借鉴已有文献对资本市场监管及资本市场有效性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仍处于不成熟阶段,监管机构高层官员变更带来的政策不稳定会影响资本市场预期,同时不成熟的市场对预期变化会产生过度反应,市场交易规模发生相应变化,引发市场非理性波动,导致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楼市出现的"降价潮",最主要的原因是银行"钱荒",导致资金量明显不足,资金成本大幅上涨。从去年开始,全国有70%的城市全面停办按揭,随之而来的是一线城市交易量大幅下滑,开发商销售不达预期,资金链断裂,于是大幅降价。  相似文献   

16.
陈真诚 《新经济》2008,(5):48-50
原为7天假期的"五一黄金周",是从旅游市场延展至房地产等市场领域的。近几年里,"五一黄金周"可称之谓房地产销售领域实实在在的"黄金周",并由此打开"红五月"大门,在房地产市场的效应曾一度胜过旅游市场。今年,房地产市场已经发生了异变,已经从高度卖方市场逆变为买方市场。房价走势,已经进入了先行通道。因之,尽管已由7天调整为三天的"五一",在旅游市场依然可称之为"小黄金周",可在房地产市场已经不再"飘红"。  相似文献   

17.
陈希琳 《经济》2013,(8):89-90
"‘钱荒’那几天收益率基本都过7%了,这几天又降下来了。"中国农业银行一支行的理财经理对记者说,目前,银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基本上又回到了"4时代"。在"钱荒"态势正紧张的那几天,各大银行纷纷提高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以此来吸引投资者,特别是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确实出现陡升,一改此前小幅波动的局面。因黄金、股市而受伤的投资者纷纷重拳出击,大幅购买。  相似文献   

18.
巫彬整理 《商周刊》2013,(14):66-67
近日,"钱荒"成为多方瞩目的焦点,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利率攀上高位。大型商业银行加入借钱大军,导致各期限资金利率全线大涨。然而,与资金"旱情"带给市场的恐慌相比,央行在处理此次危机中的表现更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对于央行防水和进一步刺激预期的减退,资金的运用会变得越来越合理,"钱荒"自然而然就会消失,中国金融体系日益积累的风险也才能得以逐步化解。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市场区域性风险扩散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维安  贺聪 《财经研究》2005,31(1):15-24,89
文章关注于房地产市场特有的区域风险,从房地产市场的内部结构来讨论房地产风险产生和传导的机制.针对房地产企业的跨地区投资行为所可能引发的房地产市场区域风险的扩散问题,构建了双市场模型进行分析.并以浙江丽水房地产市场为例,对模型的结论作了"邹至庄检验",得出房地产市场区域风险通过资本跨地区流动从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扩散的结论,最后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