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段泽  王志亮 《商》2013,(17):77-77
一、生态文明城市的定义及内涵 1)生态文明城市的定义 生态文明城市既是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城市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智慧城市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是一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和自然达到充分融合,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的创造力、生产力,并促使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稳定、协调与持续发展的自然和人工环境复合系统。智慧城市似一只好鸟,生态和业态如两只翅膀。建设智慧城市的一个根本落脚点,是要让市民充分感受到智慧城市更加节约资源、更加生活便利。而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正是“集约、智能、绿色、低碳”新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的注脚,也是建筑领域未来大势所趋,更是智慧城市的典型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3.
张蓓 《科技转让集锦》2014,(12):188-188
在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建设中,保护和开发利用好城市湿地对维护生态平衡、创造城市优良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西北半干旱地区中卫市为例,阐述了城市湿地保护和合理开发以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出发点,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适度开发、持续利用”,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自然环境保护同步的原则,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林业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相统一。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南宁市相思湖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湿地公园生态系统建设的生态、经济、社会和旅游价值,揭示了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系统建设的规律,提出了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系统建设应具备的基础条件和环境保护的措施:以自然地形地貌为基础,依托河湖湿地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实施水资源修复工程,为湿地公园维护滨水旅游和保护动植物存活的基础;为动植物多样化打造良好的栖息地;公园设计以塑造园林个性突显绿色关怀和生态美学等.  相似文献   

5.
湿地建设对大庆市生态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庆生态城市建设应进行科学的湿地景观设计,维护湿地生态安全和公众安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力建设生态城市,发挥资源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生态优势;提高全民素质,公众参与保护湿地,建立相应的政策指导,保护城市湿地。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主张人类在利用自然、发展生产力、提高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要遵循生态客观规律,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要实现人与自然的融洽和谐。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为促进我国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在发展与保护中找到平衡点,剖析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规划、利用效率等方面内容,进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因素分析,为建成生态文明城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杨逸卿 《商》2014,(52):80-80
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的问题有一块儿凸显的尤为重要即城市中历史建筑的维护和保护.历史建筑是整个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者,所以历史建筑的保留和维护是整个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就武汉地区的住宅类历史建筑里分进行调查研究,并且对其未来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希望可以为从事该项事业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王晶  唐文 《商场现代化》2012,(5):129-130
城市是大自然中人类建造的巨建筑,是人类生活生产的主要空间,然而伴随着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城市中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人们越来越渴望生活在与自然共生的生态城市中。从城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发,以城市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居民居住环境和公共环境,根据生态城市与自然共生的哲学思想,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9.
生态城市模式中,技术和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这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如何建设生态城市是当前各地十分关心的问题,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要有一个科学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同时,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10.
吴钢 《信息与经营》2012,(9X):216-217
<正>两千多年前,人类为了生存而聚集到城市,而今天,人们为了活得更美好而留居于城市。这种美好常常折射于在很多面:风景的瑰丽,商业的繁华,也有城市生活别样的惬意……如果非要为这些要素寻找一种交集的话,城市综合体成为人类为自己造梦的一个独特载体。曾经也有人喊出"谁拥有城市综合体,谁就将拥有城市的未来"的话语。1996年,维思平在德国成立,在全球40多个城市完成了近300个项目,接近30%的项目是城市综合体;在中国,包括有南京长发中心、合肥新地中心、武汉融科天城、杭州支付宝大厦等当地的标志性建筑。随着公司业务深入,对城市、建筑与人有着越来越多的思考:设计师要更加关注城市问题、生态问题、建筑与城市的结合以及城市与环境的结合问题。设计师作为建筑落地的关键人物,更要尊重自然、倡导健康生态、实现节能高效。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重点分析了湖南省城市生态存在的共性、个性和显性、隐性问题。体现在: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城市绿地缺乏科学、系统规划,道路绿化目标不明确和建设标准不规范,城市绿地面积严重不足;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下降。剖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生态理念缺乏;顶层设计不够系统;低碳、生态的经济体系既没有完全形成,更没有系统实施;先进、科学、绿色的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行管理缺失;具有改善微环境和良好生态调节功能的多层次立体绿地系统尚未建立。对此,文章提出以下策略:构建低碳、生态的经济体系;制定充分融合城市历史文化和自然禀赋的生态城市建设标准;构筑生态安全空间格局;构建以现有山水为脉络,以道路网络为框架,与居住区贯通,与城市外围绿化廊道相联通的绿地系统;以生态文化统领,打造城市灵魂。  相似文献   

12.
高校校园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群落,既能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又能满足校园景观的造景要求.校园环境与城市生态建设密切结合,与自然融合为一体,能够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美化城市风貌.  相似文献   

13.
反思建筑自身的发展模式,需要保护和建设绿化生态环境,需要多元化地正确有效地处理与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关系,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首先人们需要转变对于自然界生态平衡发展的观念,并经过必要的倡导和实践,使建筑本身遵循一定的自然法则,去严格适应、合理改造、美化和保护自然,构建一个建筑与模仿生态相融合的环境,这才是创建环保建筑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商》2015,(6)
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日益严重,使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面临恶化的趋势,每年自然的频发给予了人们沉痛的教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生态文明发展战略,是要求在寻求国家的全面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同时,以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本文以我国城市建筑为切入点,简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及当代价值,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下我国城市建筑的现状,提出了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指导下的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建设方向,以期从城市建筑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生态城市模式中,技术和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这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如何建设生态城市是当前各地十分关心的问题,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要有一个科学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同时,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16.
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理想模式和主流方向。鞍山市本着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生态优先、公众参与、长期性的原则打造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发展格局,从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社会建设、生态自然打造三个维度建设生态型城市,促进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的和谐统一,实现鞍山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态公园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毋庸质疑;同时,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也会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以唐山市南湖城市中心生态公园为研究对象,分析城市生态公园的生态经济效益,阐述城市生态公园对地区生态环境维护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主动保护自然生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和生态成果的总和.它是一种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公民的具体角色定位:增强公民生态意识;形成生态公民养成机制;倡导公民绿色生态模式.  相似文献   

19.
张灵 《现代商贸工业》2012,(19):180-181
随着城市建筑密度的不断增加,城市与自然共存、人类与自然对话,谋求环境与城市的共同发展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焦点话题。自然,搞好城市中植物与建筑的配置也成为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重中之中。通过探讨古典园林中植物与建筑的配置理念来寻求现代与传统之间的文脉,使之能够对现代城市景观设计起到借鉴和引导作用,并试图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的设计意识中得到发展和延续。  相似文献   

20.
曹东波 《现代商业》2014,(23):274-275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一个亮点就是将生态文明建设同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列入了我国"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为此,我们该怎样科学的理解和把握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呢?本文将从生态批评视角,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倡导人们建构一种以生态整体利益为宗旨的自然的、生态的、绿色的、可持续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同时本文结合城市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探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策略,从而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加快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使生态旅游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