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如何发挥地方政府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央政府的节能减排目标与地方政府短期利益的矛盾,导致地方政府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缺乏内在动力。现有的财税制度和政绩考核体系形成的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不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鉴于此,本文提出了构建有利于地方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
实施节能减排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由中央政府主导的节能减排模式下,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成为影响节能减排成效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构建了理论模型,然后运用聚类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研究地方政府在实施节能减排中的经济行为。研究表明:地方政府节能减排动力和能力不足。在实施节能减排过程中,地方政府主要将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发展、工业污染治理项目建设、能源消耗、工业三废的治理等方面,对节能减排的投资力度和影响居民生活的方面重视不够。现行财权事权不对称的财政体制和政绩考核机制是地方政府实施节能减排的主要制度性障碍,因此,要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必须进行相应的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3.
政府推动,全社会响应黄华华省长在全省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要实行节能减排责任制、调整产业结构、抓好重点领域节能、推广新技术和新产品、狠抓环境保护以及建立节能长效机制,六管齐下推进广东省节能减排工作。更  相似文献   

4.
综合考虑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双重任务,将消费者购买行为、节能减排努力准入标准、政府监督信号考虑在内,构建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分别探讨了对称信息和非对称信息下政府如何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进行节能减排。结果表明:节能减排努力市场准入标准越高,政府应给与企业越多的固定补贴;政府应根据观测到的企业不同节能减排努力水平设计激励机制;政府监督对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沥青拌和站的节能减排是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领域的最重要工作,节能减排技术作为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及污染气体排放的重要驱动因素,已成为拌和站节能减排的关键。本文在对拌和站污染排放来源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四种节能减排技术,通过辽宁省拌和站的应用实践,验证了其节能减排效果,研究成果丰富了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领域节能减排的相关理论,可为各级政府公路管理部门制定和实施各项鼓励和发展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时期,我国工业领域节能减排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为实现全社会节能减排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节能减排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本文认为“两化”融合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行业发展水平和政府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管水平,帮助企业和行业实现节能降耗,提高能效并控制污染排放,是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文章主张从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做好典型企业的试点示范工作、建立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应用支撑和服务平台以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来做好今后的“两化”融合促讲节能漓排工作.  相似文献   

7.
造成我国近年来节能降耗目标实现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及政府规制不够健全和有效。要强化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就必须突出第三方服务,建立节能减排的服务公司或服务中心;要强化节能减排的政府规制,就必须突出激励与约束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8.
创新之窗     
地方传真福建推出75亿元绿色信贷福建省将贯彻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的重心转向增进和构建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促进金融机构加强和完善支持节能减排的金融服务,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福建省节能减排政银企合作洽谈会"近期在福州市召开。会上,7家银行金融机构与15家肩负节能减排重任的企业新达成了总金额达75.68亿元的"绿色信贷"。此次达成的  相似文献   

9.
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紧迫而又影响长远的任务。为了实现《京都议定书》所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发达国家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积极性,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很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学习。  相似文献   

10.
企业节能减排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而引发的资源、环境问题正日益显现。我国节能减排现状不容乐观,节能主体的观念意识问题最为突出,多数企业节能减排的动力不足。文章通过建立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和线性支付合同的激励函数,利用政府效用最大化原值对模型求解,得出最优的政府固定补贴和激励强度因子,最后提出了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节能减排作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一项主要举措在实施推广中存在诸多挑战。如何协调节能减排与经济平稳发展的关系,对我国当前时期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经济分析中常用的博弈论方法,首先借助“公共地的悲剧”模型,对同行业中企业为何陷入“减排难”的困境展开分析,提出政府在节能减排实施中参与规制的必要性;其次由于政府与企业在节能减排初期存在利益冲突,本文通过“规制博弈”模型,探讨政府与企业的利益均衡,就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对企业的行为进行激励和规制展开分析;最后提出了开展节能减排的激励与规制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经贸实践》2007,(5):5-5
4月27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在浙江分会场强调,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讲话精神,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举措,下铁的决心、用铁的手腕,坚决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临近一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周,今年可谓不一般,“节能减排”四个字频频见诸报端与视频。4月25日,温家宝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节能减排,将作为宏观调控重点”,并成立了以他为组长的国务院节能减排领导小组。4月27日,国务院又专门召开了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温家宝指出,这是“履行政府向人民的庄严承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刊编辑部围绕省经贸委的中心工作,本期聚集栏目重点关注“节能减排”并将持之以恒做下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时政     
部委声音国家发改委:推行10项措施确保节能减排目标实现8月2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务院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工作情况时介绍,下半年我国将推行10项措施,确保节能减排目标落实到位。一、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要把节能减排作为考核地方政府领导班子政绩和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的重点内容,实行节能减排问责制。二、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把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三、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四、加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施力度。五、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六、强化污染防治。要重点推进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饮用水安全保障和农村面源污染控制。七、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八、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将抓紧出台《关于完善污水处理收费制度的意见》、《垃圾焚烧发电价格和运行管理暂行办法》等。九、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十、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能否有效的节能减排,对于我国能否顺利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影响重大。本文在对嘉兴市皮革、电镀、水泥和化工行业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嘉兴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嘉兴实际,提出了推进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节能减排是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关切和重视的中心工作,在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布局中,农村节能减排有着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为此,本文在这里主要针对农村节能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农村节能减排的潜力,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正确处理农村污染,改善农村能源利用结构,促进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宁波纺织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中面一临问题的调查分析,提出了促进宁波纺织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水平的对策:实施财税激励政策以降低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成本;促成纺织企业联盟以增强中小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能力;建立政府干预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8.
节能减排是交通运输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本文分析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必要性及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经济效果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交通运输也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实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与传统的能源管理和节能改造模式相比,能源合同管理是一种市场机制,达到项目节能减排的社会效益目标的同时,还能为合同双方带来经济效益。但是,节能减排的社会效益是外生的,要保证赢利,项目技术风险就必须趋于零,这就不利于新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同样为了保证赢利,还不能有融资风险,所以通常不会选上那些节能减排社会效益大、投资回报小的项目。小心谨慎的投资运作会影响节能减排的速度,而对于中国来说,速度非常重要。所以,这种新模式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推广,或者由政府承担一些风险。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节能减排的现实意义入手,分析了我国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现状及缺陷,提出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政府的绿色采购政策、构建绿色税收体系等途径,积极推进我国的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