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从小酷爱阅读,喜欢文学,希望长大以后成为文学家.可是高考之后,父母帮我选择了会计专业,由此我和会计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我仍然喜爱阅读,但从读会计、教会计、做审计,到在澳洲学习注册会计师课程,攻读会计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以及从事会计学术研究,我深深地爱上这门专业和我的工作.这一路上有过几次转折,考验和体会最深的莫过于在澳洲大学里当老师的经历.  相似文献   

2.
在到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国担任秘书、政务参赞之前,我曾有幸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翻译,直接感受了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我的亲切关怀和教诲.40多年过去了,那些美好的往事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不时在我的脑海里清晰地浮现,让我久久地惆怅、感怀和激动.恰好<秘书工作>的同志约我写一写我担任外交秘书的经历,我就想把这些故事先写出来.……  相似文献   

3.
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在清华大学财务处从事财务工作,转眼间,投身于高校财务工作已30余年.这30多年来,我一直在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是我成长的动力,也正是这份坚持和努力,塑成了我勤奋、严谨、臻于至善的工作风格.  相似文献   

4.
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在清华大学财务处从事财务工作,转眼间,投身于高校财务工作已30余年.这30多年来,我一直在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是我成长的动力,也正是这份坚持和努力,塑成了我勤奋、严谨、臻于至善的工作风格.  相似文献   

5.
我爱好收藏.我爱好收藏的,不是奇珍异宝、古董字画,而是签名书.古今中外的签名书都在我收藏之列.有时候,斯人远去,收藏签名书有困难,我就收藏盖章书.古人写信,见字如晤;古人掌军,见印如令.通过这些签名书和盖章书的收藏,我和这些作者们也如同会面,可以倾心交谈,可以亲耳聆听他们在书中的叙说.……  相似文献   

6.
项淳一 《秘书工作》2007,(11):21-22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曾给彭真同志当过一段时间的秘书.在彭真同志身边工作的那段日子,是我一生中难忘的岁月.彭真同志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人格风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对我的谆谆教诲使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7.
不忘初心     
肖明超 《经营者》2014,(20):152-154
非常高兴能够在这里和很多汽车行业的朋友、媒体朋友来谈谈我对金轩奖的看法.作为评审团成员,我和大家一样,都是带着问题来的. 在中国我每年会参加很多的评选,担任评委,每年也会看大量的营销、品牌传播案例.我算了—下,在汽车营销链条上,在中国,不管是协会还是媒体主办的奖项大大小小,每年有连续性的可能不少于40个.  相似文献   

8.
思雨 《秘书工作》2007,(6):48-50
我向来喜欢读书.在五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中,我有四十多年的读书生涯.是书籍启蒙了我稚嫩的童年,是书籍给了我知识和智慧,是书籍为我诠释了生活的哲理,是书籍给我带来了阅读的享受.书,已成为我最忠实、最友好的精神伙伴.  相似文献   

9.
CE:是什么让你将研究"幸福"成为毕生的事业? 泰勒·本-沙哈尔:我从小就是一个不快乐的小孩,虽然我是一个优秀的、成功的小孩:学习成绩好、考进了哈佛.我出生在以色列,并在那里长大,16岁那年获得全国壁球赛冠军,却仍然不快乐.我从小就被告知取得成就将赢得快乐和幸福,但是当我成为班上最优秀的学生,拿到体育赛场的冠军,却仍然不快乐.于是,我对之前的模式和逻辑提出了疑问.后来我知道,我和很多人一样,被迫强加了"错误的梦想",这个梦想并不通向幸福.最终我从计算机科学专业换到积极心理学这个领域,开始重新认识幸福,追求自己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10.
母亲和稿费     
在辛苦的写作生涯中,我曾多次收到报社、杂志社寄来的稿费.但嵌刻在我记忆深处且能拨动我心弦的,是和母亲有关的两笔稿费.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总有那么一些人,永远停留在记忆里.他们犹如闪烁在黑暗深处的灯火,燃烧精彩的人生,也照亮别人.在我的事业中,有许多老师和朋友给予了支持和帮助,为此,我深深感谢他们.但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已故著名会计理论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中国会计界泰斗杨纪琬教授.  相似文献   

12.
是财富,把多年的狼狈和金融不安全感彻底消灭了做互联网十年,我一直没时间来想怎么花钱的问题。这艘Sunseeker游艇是我第一次花大钱在自己身上.名叫"快乐号",是中国大陆最大的私人游艇。我出名很早.但现在才真正衣食无忧.被社会承认是一个能做成企业的人。我喜欢跳舞、唱歌、登山,在天安门广场上溜旱冰,和明星们一起"搜狗",光着上半身出现在杂志封面上.但没人知道我的内心.也没人知道我曾经深刻焦虑过。  相似文献   

13.
有人把秘书比作绿叶.自2005年服务部领导以来,我一直在绿叶的天地里翩翩起舞. 有战友说我不值,在机关混了那么久,也没弄上一官半职.可是,红花须有绿叶衬,总得有人当配角.这十年一路走来,我虽然没带“长”,但岗位的磨砺增长了我的才干,这是一笔受益终生的财富.至今还记得初次张口的结结巴巴、初学办事的磕磕绊绊、初写材料的憋憋屈屈,那些折磨曾让我几近崩溃.随着阅历的丰富、笔锋的磨砺和思想的沉淀,笔头和口头渐渐游刃有余起来,举手投足间,我慢慢有了说话、写文章的自信.  相似文献   

14.
吕征宇 《经营者》2014,(20):150-152
各位朋友,非常高兴又跟大家见面了.我从去年5月份到香港工作,到现在已经大概一年半的时间,今年4月回来后开始给自己放假. 前不久,贾可博士找到我,问我最近在忙什么.我说忙身体健康,忙思想升华.他随后问我有没有兴趣参加一个我们的评奖活动.老实说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抗拒. 我在汽车行业工作了20多年时间,没有参加过评奖,但是被评奖过很多次.我去年离开中国大陆的时候还被评了奖,到香港后,也被东南亚和其他很多国家评奖了60多次,包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基本上不胜其烦.这些奖项实际上并没有实际的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15.
和<会计之友>的相识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初为学子的我在大一时,听从导师的教诲,努力拓展学术知识,在几名师兄、师姐的强力推荐下,我开始在图书馆广泛地接触关于会计的各种期刊书籍.这时,一本<会计之友>深深地吸引了我.她包装华丽却不浮躁,内容丰富却不浅薄.尤其打动我的是校企的紧密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海量案例.她真正成为了我会计学习的好友.我对她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  相似文献   

16.
也许是老天和我开了个玩笑,粗枝大叶的我竟然和会计结下不解之缘.我眼中的会计,是心细的,是木讷的,是刻板的,是不容得出半点差错,天天拨拉算盘珠子,带着老花镜整天和数字打交道的那个神秘的机械人.我依晰清楚地记得我成为会计人的那一天、那一刻.我忐忑,我迷茫,我能做好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际工作中,我深深感受到了理论和实践的差别,我在实践中去感受、体会、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开始了我无悔的会计人生.  相似文献   

17.
我的心里话     
今天,我能坐在这里,借这次冶金部劳模大会机会,向给予我第二次生命的党和人民表述一下我内心真实的感受,我感到非常激动.我深深地感谢关怀过我的各界领导,新闻界朋友以及在我伤重的时候给予我关心、支持和鼓励的冶金战线的同志和朋友们.我真心地感谢你们,谢谢你们了!  相似文献   

18.
今年年初,国家推出了振奋人心的"千人计划",其实在这之前也有很多吸纳海外人才的国家政策、部门规定和地方举措,我本人就是其中的一个受益者,我非常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看法和实践体验.我1981年至1986年在清华上学,毕业后被推荐为中科院研究生,3个月后经教育部推荐到日本公费留学.在日本北海道大学攻读完硕士、博士学位后,在北海道大学研究中心任研究员工作了近2年半.1995年去了美国,我喜欢通讯行业,在日本时就搞半导体、光电材料、激光器等,一直到回国都在搞通讯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我接触<中国乡镇企业会计>这本刊物是在1997年.起初很陌生,继而慢慢地觉得这本刊物很有用,后来是每期必读,再后来是自费订阅以便收藏.使我意想不到的是:我大胆地投了几篇稿,经过编辑人员的修改整理,我的名字竟然出现在刊物上.当时我的心情好激动、好激动啊!家里人也觉得好新奇,这事儿在他们中间谈论了好长时间.打这儿以后,我对这本刊物更加关心和热爱.  相似文献   

20.
贺光辉 《秘书工作》2007,(12):19-21
1979年3月到1983年7月,我在薄一波同志身边工作了4年多.回忆这段往事,老人家的谆谆教诲和音容笑貌,一幕幕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的高尚品德和工作作风深深感染着我,激励着我,使我难以忘怀,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