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玉菲 《特区经济》2015,(1):140-142
世界遗产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建立一套符合世界遗产地的管理体制十分重要。雁荡山是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符合世界自然遗产的三个标准,近年来,雁荡山一直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努力。我国的世界遗产地面对许多问题,最为突出的是保护与开发的矛盾,而这种矛盾的关键在于我国世界遗产管理体制本身存在的一些弊端。本文从世界遗产的概念和标准出发,通过对雁荡山资源的可行性分析,发现雁荡山具备申请世界自然遗产的资格,并且从立法机制、管理机制、资金机制、经营机制、监督机制五方面对雁荡山进行了一套管理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2.
2001年4月,以“悍卫精神家园,传承人类文明”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武夷山世界遗产节在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武夷山隆重举行。在“节遗节”期间,举办了我国世界遗产管理方面的首次研讨活动,增强了人们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促进了全国世界遗产地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中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有着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样的文物古迹遗存,同时又是一个疆域辽阔、河山锦秀的国家,全世界691处遗产地中,中国拥有27处,其中4处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世界遗产,是自然以及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所保留下来的杰作,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近年来,由于追求经济效益,国内一些地区对世界遗产存在着开发过度、保护不力的问题。特别是旅游开发,造成人满为患,将索道、宾馆、商店都建在世界遗产风景区内,各种培训班也到风景区去办,使遗产遭到人为损毁。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通过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永续利用,取得遗产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是我们所有责任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由于观念、开发意识、管理机制等各方面的原因,我国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何对世界遗产进行旅游开发才能达到世界遗产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的双赢、使二者出现良性互动,这成为当前我国世界遗产地旅游发展中最为紧迫的课题。文章从综合分析我国世界遗产旅游开发的问题出发,就其表现和原因进行阐述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作为旅游资源价值的实现很大程度就是其美学价值的转化,研究美学价值对旅游区的开发非常必要[1]。本文通过对贵州施秉喀斯特进行美学分析,并通过与国内外相似遗产地的对比,认为贵州施秉喀斯特的美学特性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是"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5.
由于观念、开发意识、管理机制等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了问题的表现后对我国世界遗产旅游的开发原则和开发模式进行了归纳,以期对我国世界遗产旅游活动的开发和发展工作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是开展世界遗产相关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以《操作指南》为背景,从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三个方面重点论述七三一旧址申报世界遗产的可行性,以期为七三一遗产的申报、保护利用与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李思衡 《中国西部》2012,(23):70-73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通过了一项著名的国际公约——"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其目的在于通过国际合作,更积极有效地保存和保护对全人类具有重大价值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今年是联合国世界遗产中心成立40周年; 中国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世界意义,迄今为止,已经拥有42处世界遗产。尽管成就裴然,但是,作为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40年拥有42项,与我国自然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以及文化多元性是不相称的,。也许人们并不知道,  相似文献   

8.
云南石林申遗成功后,加大了遗产资源保护,促进了遗产旅游,但是村寨居民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凸显了遗产地资源保护与村寨发展矛盾.为了协调世界遗产地保护与维护原住居民利益,本文深入遗产地33个村委会对村寨居民的基本生产生活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经过分析,提出了"以旅哺农"的具体扶持对策,增加遗产地村寨居民收益空间,以便协调人地系统矛盾关系,构建遗产地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世界遗产的申报和开发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在成功申报了一大批世界遗产之后,越来越多的遗产也充分发挥了其开发旅游的优势,但是在开发、利用和保护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破坏遗产的现象。西方国家在开发遗产旅游中的有益做法如谨慎建索道、尽量减少景区内的商业设施、采用多样遗产教育方式、门票策略出奇招等对我国相关地方的遗产旅游开发和保护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工业遗产是在城市工业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工业文化遗存,具有科研、审美、历史、文化等重要价值。由于辽宁沿海城市带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遗产的动态保护与适度开发意义重大。在分析辽宁沿海城市带"一核一轴两翼"战略和工业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对沿海城市带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优势及价值进行深入研究,提出适合本区域带工业遗产开发与旅游利用的对策,以促进整个区域带工业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旅游利用。  相似文献   

11.
赵桂珍 《中国经贸》2014,(10):54-56
石林风景区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游客逐年增多,给石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同时,由于《世界遗产公约》对遗产地保护的要求,石林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区内村寨生产生活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遗产保护和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发展的矛盾也日渐突出。如何实现遗产保护和村寨生产生活协调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当下石林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区的核心问题。本文在对当前石林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区内村寨生产生活发展状况和传统产业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的对策,旨在促进石林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区内村寨生产生活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宋秋  易英霞 《特区经济》2010,(5):133-135
围绕着遗产旅游开发遗产地的各群体、组织在社会活动中结成了各种关系,遗产开发和管理的模式影响了各群体间的关系,在不同的模式下他们也就结成了不同的关系,这些关系反过来又影响了遗产地的发展。本文对我国传统的遗产管理和开发模式及其对遗产地的社会关系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型管理、开发模式与新型社会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正"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是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致贺信。7月28日,在中国福州召开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审议通过了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边界调整项目—重庆五里坡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由此,五里坡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湖北神龙架"的一部分。这也是继武隆和金佛山后,重庆第三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相似文献   

14.
马欣  李岩 《中国经贸》2010,(24):10-11
本文在总结了现有遗产地旅游开发模式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国内遗产地开发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适合我国遗产开发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景区拆迁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发展中的普遍现象,是解决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关系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景区拆迁是指景区建筑物的拆除与居民的搬迁。景区拆迁既是旅游地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一个极其敏感的问题。张家界作为湖南的旅游龙头,经历过"世纪大拆迁"且面临再拆迁,对张家界核心景区拆迁问题的研究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孟令凤 《老区建设》2013,(12):39-41
遗产地不是在真空状态孤立存在的,遗产地与边缘区之间也不是相互封闭的。由于遗产地与边缘区在地缘、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特殊关系,两者在生存环境、社会交往,物资往来和信息资讯等方面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在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加速和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情况下,边缘地旅游开发价值日趋明显。文章通过分析遗产地和边缘地之间内在联系和互动规律,针对边缘地重要性及其与遗产地关系的阐述、边缘地资源有效开发与保护的对策的研究等问题,以庐山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史,遍布祖国大地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华夏古老文明传承的现实载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资产,它是我国乃至世界的,具有唯一性,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特殊资源,也是世界珍贵遗产的重要部分和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作为历史的传承者、保护者和管理者,如何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前提下,站在历史的高度保护好这些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就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我就以青城山·都江堰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例,与大家商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问题,请大家批评指正,以求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对景区游客发放问卷的方式对新疆天山世界遗产地中的博格达遗产地(天山天池景区)的“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游客感知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内容效度检验来对比专家评价和公众评价的差异性问题。对天山天池世界自然遗产地中的价值流失问题进行讨论,公众感知虽然不及专家评价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但是公众感知对遗产地的教育传播、长期保护、价值追溯以及国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开平碉楼与村落”的保护及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平碉楼与村落"融合中西方建筑艺术和多元文化,是华侨文化的典型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旅游开发能实现遗产价值最大化,但旅游使遗产资源商业化利用,有可能使其面临退化和枯竭的危险,必须以法律的形式来确保遗产保护与管理到位,由于资源的独特性,保护和旅游开发措施要因地制宜。在保护管理模式上,政府"托管制"与民间"参与式"并举,对碉楼本体以及村落环境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在景区开发上,建议"建新区,保旧村",着重打造寻根系列游、休闲度假游、碉楼建筑游和爱国教育游四种类型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20.
鹿磊  韩福文 《改革与战略》2010,26(1):132-134
工业遗产是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科教、旅游等价值。由于城市化加速发展,工业遗产的动态保护与适度开发成为城市化进程中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在分析吉林工业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对该省工业遗产的特征、旅游价值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吉林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的几点对策,以促进吉林省工业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