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自从华纳兄弟上周于2008年度CES大会开幕前夕宣布将在2008年5月后转入蓝光DVD阵营之后,以东芝为代表的HD DVD红光阵营与以索尼为代表的蓝光DVD阵营,大打"口水战"。国美电器黄光裕先生担任首任主席的EVD产业联盟更是借助红蓝之争大搅浑水,意欲借机翻身。  相似文献   

2.
张页维 《新前程》2006,(11):79-81
10月黄金周刚过,市场传来消息,东芝宣布能够应用在笔记本上的超薄式光驱即将面市。这款光驱的意义非比寻常,这是东芝把自己主导的HDDVD格式推向市场的一个起点。在DVD之后,下一代的大容量可擦写光盘规格是什么,一直是消费电子行业关注的焦点。2005年6月,61岁的西田厚聪正式升任日本第二大电子企业社长(CEO)一职。从上任那天起,他就挑起了“DVD格式”之战,而他的对手就是索尼和它所支持的“蓝光DVD”。虽然索尼所主导的蓝光光驱的笔记本已经走向市场,但是西田厚聪还是固执地推出了自己的产品,并且郑重许诺,这款产品一定会平价化。  相似文献   

3.
这次输的是东芝。2月19日,东芝公司于日本东京宣布停止开发生产新一代高清光盘HD-DVD业务,并随后停产HD-DVD相关产品,至3月底彻底结束相关业务。至此,一场延续了若干年的下一代DVD格式之争终于以东芝公司的撤退而打上了终止符,索尼主导的蓝光(Blu- ray)光盘技术成为下一代DVD光盘的惟一标准几乎已成定局。  相似文献   

4.
中国,或许将会是蓝光和HD- DVD这两个下一代DVD标准决出胜负的"最后战场"。1月24日,索尼在中国正式启动了蓝光DVD播放机(BDP-S300)的市场销售。但来自市场终端的反馈似乎并不理想,北京国美卖场内的销售人员  相似文献   

5.
早在2002年,新一代DVD标准大战就已打响,世界各国厂商都很看好每年数十亿美元的光存储市场,想从这块大蛋糕上分得自己的一份。日前全球光存储标准分为两大阵营,一个是以索尼为首的蓝光(blue disc以下简称蓝光)联盟,蓝光联盟的主要成员有:索尼、日立、LG电子、松下电子、三菱、先锋、飞利浦、三星电子、夏普电子等另一个阵营则是以东芝公司为主导的HDDVD联盟,主要成员有东芝、NEC、微软和英特尔等两个方案虽然有很多的不同点,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都使用了405mm的蓝紫色激光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企业也在为制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盘标准而不懈努力本文就蓝光标准、HDDVD标准的技术特点以及我国光存储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做一个分析.  相似文献   

6.
新动作     
8城市率先进入6G时代;雅戈尔并购美资公司;保时捷全球召回问题汽车;微软欲强势并购雅虎;东芝退出HD DVD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前,关于下一代DVD的技术标准之争愈演愈烈。不仅有索尼阵营的蓝光DVD格式、东芝阵营的HD-DVD格式,还有中国信息产业部的推荐标准(不是强制标准)EVD格式等。不仅如此,还有MP4、CDMA、数字电视等等的标准之争,正处在剑拔弩张的竞争状态。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技术标准愈显重要,技术标准的创造者可以获取超额利润。卖产品处在最低层次,进入门槛低,竞争者多,利润薄,拼的是成本、质量和价格。卖品牌处在中间层次,提高了客户认知度,增…  相似文献   

8.
庄芯 《新电子》2008,(5):54-55
赢得下一代DVD格式之争的索尼还未来得及欢呼胜利,却被怀疑将成为欺行霸市的江湖老大。除了口诛笔伐,索尼还要面对比东芝更可怕的对手  相似文献   

9.
东芝组成的战略联盟敌不过全产品的提供商索尼,在格式之争上便最终落败。但这并不意味着索尼的蓝光是最后胜利者。  相似文献   

10.
据台湾厂商预计,蓝光播放机的成本有望在明年降低到50美元,曾经高不可攀的蓝光播放器有望降到平民价格,中国的蓝光标准CB—HD正蓄势待发,势要进一步降低蓝光播放器的入门门槛。更重要的是,随着蓝光光盘价格的持续走低以及破解,蓝光在中国普及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一、DVD专利之争到标准之争 彩电竞争梦被击碎之后,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将目光转向了蓬勃发展的DVD行业,试图通过仿制占领国际竞争的制高点。然而,DVD行业同样是国外厂商的技术禁地,缺乏核心技术的国内企业一触便是雷区。2002年1月9日,深圳普迪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运往英国的3864台DVD被飞利浦公司通过当地海关扣押。2002年3月底,索尼公司将销售中国产DVD的美国企业作为对象,以生产该产品的中国厂家没有支付专利使用费为由在美国提起诉讼,要求禁止进口和销售该产品。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消费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主动。于是,为了在与竞争对手的争斗中胜出,价格战一词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纵观近几年我国消费品市场上的商品大战,无论是以往的彩电大战、微波炉大战,还是频繁发生的空调大战、汽车销售大战,大都是从价格战开始的。这是因为,“价格”这个最原始的竞争武器使用起来最为便捷,不需要什么高深的学问,连马路上的摊贩都非常娴熟。  相似文献   

13.
《中外物流》2006,(4):57-57
4月7日,甲骨文中国公司(注册名为北京甲骨文软件系统软件有限公司)宣布,经过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和北京维深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成功合作,Oracle基于传感器的解决方案在经过了本地化之后已经顺利通过测试及评估,从即日起可以全面支持北京维深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射频识别(RFID)读写器Vision R9100。此举不仅意味着甲骨文公司的RFID解决方案与中国的RFID自主产品成功完成对接。  相似文献   

14.
后HD DVD时代     
鹤怀 《英才》2008,(4):30-30
看似一场牵动整个光盘存储业界的格式大战似乎告一段落,但对于索尼、东芝以及一干相关厂商而言,在市场上的博弈远远没有结束……  相似文献   

15.
多年前,由四川长虹挑起并引发年复一年的彩电价格大战,一方面打击了洋品牌,迫使其放弃在中国彩电业的中低端市场,另一方面也使得国内彩电企业陷入全行业亏损的泥潭。众厂商随后转投通讯和IT产业,以改变窘境。2001年春天,四川长虹倪润峰重出江湖,肩负起重振长虹的使命。他东渡日本,去东芝总部取经,在与东芝高层交谈中获知,东芝设在全球的生产基地几乎全部难逃亏损厄运,仅有生产背投的中国大连的厂家是盈利的。一语点醒梦中人,  相似文献   

16.
挑战知识霸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以“知识产权”之名,行“知识霸权”之实,使我国相关行业与企业蒙受了不公正待遇及巨大损失。一、我国DVD产业“专利之痛”虽然我国DVD产业在1997年才刚刚起步,但发展却异常迅速。据统计,2001年全年总销售量达到2598万台,出口总量达到了1050万台,成为世界基于MPEG2标准DVD设备的最大生产国。但我们必须认识到,DVD的核心技术和标准都由外国公司所掌握,很多核心元器件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在国内进行的只是简单的组装。在我国D V D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外国DVD专利技术的拥有者相继组成若干联盟,主要包括6C(由东芝、三菱、日立…  相似文献   

17.
《大众标准化》2009,(12):63-63
近日,酝酿两年的《重庆市南滨路餐饮服务标准体系》(以下简称《服务标准》)在重庆公布实施,该标准对服务的每一个步骤进行了全面规范。此举标志着,今后在重庆南滨路的餐馆用餐,顾客将不会遭遇坐“冷板凳”了。  相似文献   

18.
脉搏·产业     
《东方企业家》2008,(3):16-16
中国进一步放宽资本流出限制;下一代DVD标准之争:中国何去何从?;联想1亿美元出售手机业务;百度日本分公司启动;谁来接盘摩托罗拉手机?;索尼归来。  相似文献   

19.
标准之赌     
何斌 《中国企业家》2005,(20):68-69
从移动通信到无线网络,中国都通过利用各大国际厂商之间的矛盾,成功推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而这一次,轮到了下一代DVD。中国能继续走运吗?  相似文献   

20.
本土化严重不足是"骄傲"东芝在中国全面溃退的原因:而逐渐"醒悟"之后的调整之路也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