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统计学中回归分析法以科学理论为基础,预测社会经济现象未来发展趋势和自身演变趋势。为把握未来经济运行速度,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近期撰文指出,中国经济总体规模的迅速上升,促使中国的决策者和企业家在把握中国经济走势时,都必须更为关注全球的经济运行趋势.而中国经济的运行趋势也会对全球经济产生更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严峻,世界经济低迷,外贸出口受阻,内需增长不畅,经济生活中不确定因素增多。准确分析形势,把握趋势,抓住要点,是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的关键所在。纵观经济改革发展全局,应着重把握以下五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不仅使世界经济陷于衰退,也使中国经济一跌不振,进入了新常态,如何重新启动中国经济,使其恢复以往的高速增长是当前中央政府不容回避的难题。从西部经济崛起、新一轮市场化改革、新型城镇化建设、创新驱动、结构优化、贫富差距缩小、释放制度红利、大国经济特征和优势等维度分析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潜力与动力因素。在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若能把握好这些潜在因素,中国经济仍能继续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5.
本报告以作者的“人本体制论”、“广义产权论”和“第三波转型论”为理论依据,对中国未来几年发展转型的理论与方略进行了探讨。认为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总体上正由“生存型”阶段转向以追求人自身发展为主要诉求的“发展型”阶段,传统的低成本粗放型工业化模式进入调整转型期,城镇化将延续快速发展态势,体制改革也将呈现新的特点。在未来几年,中国应实行人本、绿色、创新和协调八字方略。人本战略:由“物本导向”到“人本导向”;绿色战略:由“环资启蒙”向“生态社会”;创新战略:由“加工基地”向“创新高地”;协调战略:寻求内外、产业、区域和城乡四个经济结构的各自均衡和总体协调。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在于体制的转型。应及时由单向度的经济转轨拓展为多向度的“五环改革”。要准确把握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制度“五环改革”的“靶心”,特别要注意摆脱特殊利益集团的束缚和掣肘,从而为发展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支撑和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6.
“十三五”,把握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关键是以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这既是适应经济转型趋势、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又是下一步市场化改革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7.
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尽管没有如以往那样对中国金融改革提出具体的改革目标,但如何应对严峻的国际金融市场形势,如何来把握金融改革的方向,未来中国金融改革应该从哪里人手,依然是我们必须认真反思的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8.
2014年伊始,中国经济态势成全球关注焦点。中国经济的走势究竟向何处去,如何不被“破产”和“高增长”等各种偏颇的噪音误导,关键在于按照经济规律正确认识国际经济的影响和中国经济现阶段的特点,尊重经济规律,把握政策的稳定,坚持产业结构的调整,坚定执行改革释放新的生产力的既定方针。可以说,中国经济今年能够延续过去两年的稳定增长态势,并在未来五年持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9.
叶航 《南方经济》2014,(6):75-80
最近10多年来,随着一些非主流新兴经济学科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一个新的、超越新古典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正在逐步形成。本文对新兴经济学在研究方法和基本假设方面的创新进行了阐释,这种阐释有助于我们前瞻性地把握经济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有助于中国经济学家尽快融入这场正在不断向纵深发展的理论创新思潮,从而缩短中国经济学研究与国际学术前沿的差距。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经济而言,保持平稳高速增长、防止大起大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鉴于前期高投资带来的高产能正在陆续释放,未来维持一定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增速,并大力启动消费十分必要。因此,应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在密切观察国内外经济形势动态和趋势的前提下,及时灵活微调,把握好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和方向,及时防范经济扩张和收缩的双向风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日本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与经济结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一方面加大了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力度,另一方面又开始了新一轮经济结构改革,这两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外国直接投资的大量进入,日本对劳动力市场、企业和金融制度、税收制度等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从未来趋势看,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可能在日本经济结构改革中有更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该文结合当前中国经济所处阶段和克强经济学来分析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克强经济学的核心可以理解为改革和市场化。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四个经济短波和两个经济长波的波底或低谷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赖以高速增长的根本动力正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因此中国经济开始步入增长下降空间,但未来中国的深化改革所释放出来的红利将使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其增长的下降速度要慢于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等国家。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是中国多灾多难的一年。那么,在美国经济放缓、可能的通货膨胀趋势以及中国各种自然灾害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在近期将受到哪些影响,未来发展又将如何?  相似文献   

14.
要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具开放的经济体系,必须将改革向纵深推进。正确把握并统一对当前改革主要趋势和特征的认识,是科学地领导改革和组织改革首先应着重考虑的问题。当前的改革不能固守过去的经验,改革的意义在于创新。统筹型的设计,综合型的思路,创新型的举措,组合型的推进,积累型的完善,构成了当前改革的主要趋势和领导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从信息化内涵阐述出发,从国民经济增长的新源泉,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传统工业重焕生机的重要途径,把握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力等五个方面阐述了信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对信息产业结构调整的依据和方向提出了八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本刊在去年最后一期刊登了著名经济学家温元凯的“中国未来的十大经济热点”概述,现应读者要求特全面刊登其较为详细的内容。温元凯:八十年代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之一,《中国大趋势》一书作者,中国第一部《企业破产法》立法提案人。九十年代在美国华尔街从事...  相似文献   

17.
迈进新千年的中国经济到底往何处去,为世人所关心!本文拟就未来中国经济可能的走向,改革中积累下来的诸多问题如何解决等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美元持续走低的原因有很多,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是利弊互现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美元贬值的趋势将会继续,中国应当采取措施减少外汇储备的损失,同时改革外汇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时代已经结束,随着中速增长和转型发展阶段的到来,对新一代中国领导人而言,需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防止中国经济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取决于改革的力度和转型的进度,据此估计宏观经济政策可能出现三种场景。  相似文献   

20.
阿里的崛起伴随着中国改革三十年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发展,而马云更愿意思考未来十年、甚至三十年的趋势。在中国金融业全面改革背景之下,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集团以搅局者的角色,引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融合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