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研究合肥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化学组分特征,本文于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在合肥市城区采集环境空气中PM2.5样品,分析PM2.5中的碳组分、水溶性离子和无机元素信息。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合肥市PM2.5平均浓度为(46.0±21.2)μg/m3,浓度最高的3个组分为有机物(12.63μg/m3)、硝酸盐(10.53μg/m3)和硫酸盐(5.63μg/m3)。硫酸盐和元素碳在春季浓度较高,其他组分在冬季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2.
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的水溶性离子(WSIs)具有污染特征,来源复杂。本研究在嘉峪关市选取3个站点,使用中流量采样器采集648个PM10样品,分析样品中WSIs的污染特征,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确定WSIs的来源。结果显示,嘉峪关市PM10中WSIs平均质量浓度的排序为冬季(22.901μg/m3)>春季(17.312μg/m3)>夏季(15.668μg/m3)>秋季(13.342μg/m3)。K+与Cl-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NH4+在大气中主要以NH4NO3的形式存在,Ca2+与Mg2+主要来自土壤沙尘或建筑扬尘。嘉峪关市春季、夏季二次无机气溶胶(SNA)的主要来源均为移动源,冬季SNA的主要来源为固定源,大气成分存在明显的二次气溶胶转化过...  相似文献   

3.
以C5、C9镏分为原料,无水AlCl3为催化剂,采用阳离子聚合的方法合成C5/C9共聚石油树脂,通过改变C9加入量、溶剂比和催化剂加入量等工艺参数,对树脂收率、软化点及旋转粘度等性能的影响确定了作为胶黏剂用工业石油树脂的聚合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溶剂比为0.6,催化剂的加入量为0.85%以及C9的加入量为6%的聚合工艺最好。  相似文献   

4.
减少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环境治理领域的重要课题。现有的VOCs处理技术可分为冷凝回收、吸附吸收和分解三类,其中吸附吸收技术兼具较高的处理效率和较好的经济性,是相对理想的VOCs处理手段。但是,现有的VOCs吸附吸收技术通用性差。试验采用多元醇聚醚和脂肪醇组合作为吸收剂,经测试,“三聚甘油/四甘醇+三甘醇单甘醚/四甘醇二丁醚+十二醇”的组合对正己烷、二氯甲烷、甲苯、丙酮四种模拟VOCs具有98%以上的吸收率,在化工中试车间的工况测试中,“三聚甘油+四甘醇二丁醚+十二醇”的组合实现99%以上的VOCs吸收,处理后尾气VOCs浓度不超过10 mg/m3。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某热电厂的440 t/h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的脱硝工艺,以尿素为还原剂,SNCR系统投运后,氮氧化物(NOx)排放设计值不大于200 mg/Nm3。为保护环境,降低NOx排放量,该热电厂进行机组烟气(尾气)再循环改造、二次风深度分级改造、喷射系统改造和锅炉燃烧调整,成功地将NOx排放量由200 mg/Nm3降到50 mg/Nm3以内,实现锅炉低负荷运行条件下NOx的超低稳定排放,达到相关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6.
王珍  邓星鹤  陈凯军 《科技和产业》2023,23(23):243-248
针对高速公路常用热熔型标线存在反光性能衰减过快的问题,为提升标线长效反光性能,研发一种新标线——双疏长效反光标线(双组份型标线)。该标线具有反光耐久性、强黏附性、耐污性。依托兴畲高速,对长效反光标线涂料层厚度、玻璃珠粒径及级配、玻璃珠的撒布量及嵌入深度、施工温度、施工速度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玻璃珠粒径范围为0.3~1.4 mm,其中0.6~0.85 mm和0.3~0.6 mm分别占30%~33%和50%~58%,撒布量为0.3~0.4 kg/m2,施工气温为8~28℃、施工速度为3 km/h左右时,标线视认效果最佳,逆反射亮度系数达400 mcd/m2/lx以上;服役6个月后,标线无破损、玻璃珠黏附效果良好,逆反射亮度系数大于380 mcd/m2/lx,视认效果佳。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受到苯与甲苯等苯系物污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伤害。本试验利用芬顿试剂氧化处理苯和甲苯污染地下水,首先分析氧化还原电位(ORP)和pH随反应时间的变化,然后分别改变H2O2与苯系物、Fe2+的摩尔比,研究其对修复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H2O2与苯系物的摩尔比为10∶1,H2O2与Fe2+的摩尔比为2∶1时,苯和甲苯污染地下水修复效果最佳。芬顿试剂对苯和甲苯污染地下水有较好的修复效果,未来可以应用在实际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佛山市禅城区张槎街道为例,结合南北大涌以西片区主干内河涌的水质状况,分析区域引排水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水环境状况较差,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和总磷;总体来看,区域引水量越大,水质越好,增加排水量可进一步改善水质。7次水质采样监测结果显示,第2次水质相对较好,此时区域的总引水量为58.86万m3,对应的总排水量为12.654万m3,排水量占引水量的比例为21.5%,可作为区域水利调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严控措施对哈尔滨市空气质量的影响,本文选取哈尔滨市2019—2021年(1月21日至3月23日)的空气质量数据,分析在此期间的空气环境质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严控期间整体空气质量好于严控前,优良比例明显提高;各类大气污染物中,除O3外,其余污染物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表现为PM10>PM2.5>NO2>CO>SO2;从日变化规律上看,严控措施对O3峰谷类型及变化幅度没有显著影响,气态污染物SO2、NO2、CO日变化幅度减小,PM10及PM2.5日变化规律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榆林窟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研究对象(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重点考察其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并对污染来源进行简要分析。研究表明,榆林窟PM10中9种水溶性离子浓度的排序为SO42->Ca2+>Cl->NO3->Na+>K+>Mg2+>NH4+>F-;SO42-、Ca2+、Cl-、NO3-和Na+占离子总量的92.8%;硫氧化率(Sulfur Oxidation Rate,SOR)和氮氧化率(Nitrogen Oxidation Rate,NOR)年均值说明PM<...  相似文献   

11.
武山县温泉岩体是甘肃省潜力较大的干热岩靶区。为了定量评价武山县温泉岩体干热岩的资源潜力,本文在武山县温泉镇开展地质调查,采集12件花岗岩样品,对岩石放射性生热率进行计算。经评价,温泉岩体的总干热岩储量为0.3×106 EJ,折合标准煤10.25×1012 t,若按可采资源量的下限(2%)计算,折合标准煤2.05×1011 t,武山县温泉岩体干热岩具有可观的开采前景。  相似文献   

12.
苏州市某大型综合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承担着区域内印染废水、其他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的处理任务,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比例约为6∶4。出水执行《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32/1072—2018),出水排入吴淞江。现状二级处理生化段的厌氧-缺氧-好氧(A2O)工艺不能满足排放要求,因此分析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通过小试与中试,在现有工艺段后增加催化芬顿氧化提标改造工艺,处理后,出水指标符合排放限值要求。提标改造新建设施占地0.65 hm2,全部利用厂内空地。提标改造吨水投资为1 063元/m3,新增运行费用为0.53~0.77元/m3。该污水处理厂的成功运行为难生物降解印染废水的达标排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案例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臭氧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在饮用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以臭氧为基础的高级氧化体系可以提高臭氧的氧化能力。本研究构建一种快速高级氧化体系——臭氧/硫代硫酸钠(O3/TSA)体系,分析O3/TSA体系的反应特性,考察TSA投加量、自由基捕获剂对反应体系中去乙基莠去津(DEA)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TSA可以促进O3产生羟基自由基(·OH),反应时间为0.4 s时,O3与TSA的最佳摩尔比为10∶3,O3/TSA体系的自由基产率为17%。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急需提高尾水排放标准,以减小对受纳水体的影响。浙江省某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为20 000 m3/d,采用三级稳定塘+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对尾水进行深度处理。经过一年连续稳定运行,该组合工艺对污水处理厂尾水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3-N)和总磷(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3.91%、57.15%和35.13%,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Ⅲ类水要求,有效削减入河污染物总量,保障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出水可回用于农田浇灌、道路清扫和车辆清洗等,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浸渍法,以Mn(NO3)2为前驱体、γ-Al2O3为载体,制备负载型金属氧化物催化剂MnOx/Al2O3,用于处理氰化废水中的氰离子。其间考察了臭氧投加量、催化剂制备工艺参数、催化剂投加量、溶液pH等因素对废水中氰化物去除效率的影响。试验表明,从制备催化剂的最佳工艺参数来看,Mn目标负载量为8%,焙烧温度为500℃,焙烧时间为4 h。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氰化物浓度可以从5.4 mg/L降到0.2 mg/L以下。反应机理研究表明,MnOx/Al2O3催化臭氧氧化处理氰化废水遵循羟基自由基机理。反应动力学分析表明,该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为0.031 6 min-1。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某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氧化沟连续流间歇曝气生产性试验,并已按连续流间歇曝气方式稳定运行2年多时间。相比连续曝气,采用连续流间歇曝气方式运行,氧化沟生物脱氮除磷效率有了显著提高,总氮(TN)和总磷(TP)的去除率均至少增加11%。节能效果显著,氧化沟节能42%,单位电耗减少约0.05 kW·h/m3。  相似文献   

17.
苏州市平江河水质曾长期偏差,直接影响古城形象。2019年,乘轨道交通施工之机,苏州市新建一座超磁分离水体净化站作为平江河治理的水质应急保障工程。近年来,该工程运行稳定,累计处理水量超过5 200万m3。超磁分离技术对微污染景观类水体的改善与维持效果非常显著,悬浮物(SS)、总磷(TP)的去除率均超过90%。该工程通过构建河道水下森林,恢复水生植物的自净能力。除总氮(TN)外,实测水质指标已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Ⅲ类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高钙渣型对氧化铜精矿在1 500℃温度下进行1 h的焦炭还原熔炼,对产出的高钙渣进行黏度测定。其间从熔渣结构的角度研究组分和温度对黏度的影响机制,并进行TG-DSC和SEM+EDS分析。试验结果显示,随着FeO与SiO2配料比的升高,碱性氧化物对硅酸盐网络具有解聚作用,同时使得黏度降低。这间接验证了AlO45-四面体的形成和补网增加黏度的作用,也说明CaO和FeO可以作为电荷补偿剂,促进AlO45-发挥补网作用。熔渣的黏流活化能为166.99~235.26 kJ/mol。TG-DSC分析表明,该炉渣满足微晶玻璃制备的基本要求。SEM+EDS分析表明,炉渣主要由线性硅灰石构成,黏度较大,有未来得及凝聚分离的金属铜和冰铜微粒存在于渣中。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钢铁行业转炉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钢渣为试验原料,采用弱酸体系有效浸出Ca、Mg元素,以浸出液为固碳材料对钢铁行业产生的CO2进行固定,显著减少行业碳排放量。从弱酸体系浸出试验的最佳工艺参数来看,原料粒度大于200目,反应温度为55℃,液固比为5∶1,反应时间为2 h,酸加入倍数为1.2。在该条件下,Ca、Mg、Fe的浸出率分别为85.24%、26.44%、5.83%,实现Ca、Mg元素有效浸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