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张晓婷 《财贸研究》2010,21(5):138-144
实质课税原则主张根据纳税人的某一行为的经济实质而不是外观形式,决定是否及怎样课征企业所得税,是企业所得税法解释和适用的基本原理。实质课税原则秉承实质理性,不受制于行为的经济外观和法律形式,体现税负公平与实质正义,与税收法定主义内在契合。实质课税原则是企业所得税法发展的一条重要脉络,从仅有隐约体现实质课税理念的单一条款,发展到全面贯彻实质课税原则的法条群,充分展示企业所得税法的精进路径。  相似文献   

2.
滕阳云 《商》2015,(2):175
公平是法律基本价值之一,也是人类孜孜不倦追求的状态;公平内涵对不同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基于此公平有形式与实质之分。税法不仅仅具有调控功能,作为纳税人之法还应当有保障人权的功能。量能课税原则要求所有的纳税人依据其负担能力缴纳税款,体现了实质公平,虽然当前还有学者对其作为原则持保留态度,但笔者认为这一原则应当与税收法定原则作为构建公平税收原则的两个方面共同作为税法的基本原则。本文从税法的本质及改革方向等方面出发分析将量能课税作为税法基本原则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税收公平原则,通常指纳税人的地位必须平等,税收负担在纳税人之间进行公平分配.它是各个时期众多国家所确认的税收和税法基本原则.由于在不同社会形态或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间对于"公平"的理解和实现的标准有所不同,税收公平原则由最早的亚当·斯密的绝对公平原则演变为受益说、负担能力说,并与福利观念相结合.最终,负担能力说被吸收入税法,并发展成为体现税收公平原则的量能课税原则.本文对从量能课税原则的内涵、法源、地位和一般适用等方面进行阐释,从而展示出该原则对于解决税法理论和实践中的相关问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林益 《商业科技》2010,(15):94-95
税法与人的生存权具有天然的、历史的关联性。生存权这一概念里蕴藏着丰富的法理知识,其在税法中的意义是确保纳税人在履行税收债务的同时免受基本生活维持的威胁。课税不能危害纳税人的生存权,乃是宪法层次的要求,因而这一精神应贯彻到税收征管的始终。税收立法、税法制度应充分尊重纳税人的生存权,并责无旁贷地对其提供强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政府课税,最直接的效应就是给纳税人造成税收负担;因此,征税与纳税不可避免地成为一对矛盾,而治税则是税收保证的根本手段,本文就依法治税浅谈了一些笔者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合理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能够保障国家经济平稳运行。破产清算界定为课税特区,国家征税权只有合理合法地介入,才能打破破产法与税法的规则壁垒。税收债权理应界定为破产债权,税务机关的民事诉讼主体资格只有得到破产法的承认,税务机关才能在债权人申报阶段行使税款给付请求权。通过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的纳税协同,在企业清算中以商事法中债权偿付方式实现税收债权,不但能保障国家税款的有效征收,而且有利于纳税人权利的保护,最终促使国家税收债权在企业清算阶段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7.
<正> 一、税收筹划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税收筹划是纳税人的一项基本权利。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不违反法律、政策规定的前提下,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进行筹划,尽可能减轻税收负担,以获取最大的利益;其税收筹划所取得的收益属合法权益,也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其要点在于;合法性、筹划性和目的性,也可以叫做节税、税收筹划或税务筹划。在实际操作中,很多税收筹划方案理论上虽然可以少缴纳一些税金或降低部分税负,但在实际运作  相似文献   

8.
林益 《商场现代化》2010,(15):94-95
税法与人的生存权具有天然的、历史的关联性。生存权这一概念里蕴藏着丰富的法理知识,其在税法中的意义是确保纳税人在履行税收债务的同时免受基本生活维持的威胁。课税不能危害纳税人的生存权,乃是宪法层次的要求,因而这一精神应贯彻到税收征管的始终。税收立法、税法制度应充分尊重纳税人的生存权,并责无旁贷地对其提供强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如何在保证政府获得一定税收收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优化税制,以降低课税对经济和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这是历年来政府和经济学家们所关注的重点。最优税收理论是从效率和公平这两项基本税收原则着手,它要研究的就是如何构建好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之间的关系,其实质上是税收原则的延续和深化,对很多方面都有切实的现实意义。最优税收理论可以从最优商品课税、最优所得课税等方面研究。以下从最优所得税课税浅谈最优税收理论。  相似文献   

10.
王本宗 《中国电子商务》2014,(13):203-203,205
伴随着我国税务人员执法力度日益加强,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税务机关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执法自由裁量权。税收执法自由裁量权并不是税务机关能够任意使用的权利,一旦被滥用则会对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或者国家利益造成一定的损害。本文将根据税收执法自由裁量权的使用现状,就如何正确使用税收执法自由裁量权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葛方方 《现代商业》2007,(21):106-106
税收优惠政策是税收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在总的税收政策不变的前提下,为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或适应某些特殊情况的需要,对某些课税对象、纳税人和地区给予照顾或鼓励而采取减轻或免除税收负担的措施。本文着重论述了计划征收支队我国中小企业运用税收优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财务会计和税收分别是遵循不同的原则,服务于不同的目的。财务会计核算必须遵循一般会计原则,其目的是为了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务,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的全貌,为投资,债权人、企业管理以及其他会计报表使用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税法是以课税为目的,根据经济合理公平税负,促进竞争的原则,依据有关的税收法规,确定一定时期内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额。财务会计和税收法规的区别在于确认收益实现和费用扣减的时间,以及费用的可扣减性。  相似文献   

13.
李玲 《市场周刊》2020,(19):0080-0080
关于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曾有权力关系说与债权债务说之争,权力关系说强调税收法律关系是国民对国家课税权的服从关系,纳税义务需经过“查定处分”这一行政行为才能创设。债权债务说则强调税收实体法律关系实质上是国家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同时纳税人纳税享受公共产品而形成的公法意义上的债权债务关系。现国内外学界基本接受“税收是一种公法之债”的理念。论者或直接阐述“税收债权”或虽不明言但将之作为默认前提。  相似文献   

14.
孙兆虹 《消费导刊》2013,(2):182-182
土地财政对于这几年来说是一个新流行的词语,理性的来说,是贬义的,具体的含义是以政府为主体,针对于占用的土地来收取的财政活动,和同时拥有着利益分配的关系。税收国家则作为财政国家的一种相关类型,也就是说国家的收入主要就是来自于税收。政府权力的制约,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纳税人的权力。本文主要的阐述在于,税收国家框架下的“土地财政”法律制度改革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税收筹划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现代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实现,就要求企业最大化降低成本和税收负担。纳税人有权利在遵守国家税法的前提下,通过税收筹划减轻自身税收负担。一、税收筹划的概念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要求,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通过对生产经营、筹资、投资等活动事先进行税收规划、  相似文献   

16.
税收征纳关系是否和谐,既关系到国家税收收入的稳定,又关系到纳税人的纳税合作心理、权利及利益,因此,建立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税收征纳关系存在的不和谐因素,而其主要原因不是国民素质低,而是制度的不尽完善和政府行为的不规范。因而笔者认为和谐征纳,政府应先行;进而从政府的角度,保障纳税人权利、增加纳税激励、增加预算约束等方面探讨如何营造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从而保证国家税收收入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浅议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收筹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般纳税人税收筹划指在法律许可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与安排,为一般纳税人谋求最大纳税利益,达到企业减轻税负的目的而开展的税收筹措与规划.是企业实现税后利润或现金流量最大化综合方案中的纳税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18.
征税权作为国家重要的公权力之一,是整个国家生存的基本。但是征税权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国家以合法手段对公民私有财产的获取,为了避免公权力过于强大,必须以法律的手段对政府的权力进行规制,此即税收法定主义的要求所在。我国并未完全确立税收法定主义,征纳双方矛盾仍尖锐,而税收法定主义的确立对限制税收立法权的行使,限制公权力及对纳税人权利保障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外电子交易税收政策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小军 《商业会计》2011,(32):22-23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电子交易税收开始成为各国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保障本国在电子交易中的国际税收利益,许多国家先后就电子交易课税问题发表了指导性文件并且积极宣扬自己的主张。本文对国外电子交易税收政策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对我国电子交易税的政策制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税收只要存在,逃避税收的现象就必然存在.因为税收作为对纳税人经济利益的侵犯,必然刺激纳税人千方百计、挖空心思地去减少或消除自己的纳税义务.通过国际避税,跨国纳税人减轻了其应该承担的税负,减少了有关国家的预期税收收入.而且涉及国际和国家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问题.因此,反国际避税就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