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采用混凝澄清和石灰预处理工艺,可以去除工业冷却水中的大部分或全部碳酸盐硬度,提高循环冷却水的浓缩倍率,降低工业冷却水系统的结垢速率及粘泥沉积。大唐电厂2×300 MW火力发电机组运行两年后,由于石灰处理后硫酸的加入量标控制不当,工业冷却水系统即发生大面积腐蚀。通过对石灰处理后的水进行腐蚀试验和对发生明显腐蚀的设备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笔者查找到了导致腐蚀的根本原因。调整运行控制方案后,腐蚀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长沙市生活垃圾清洁焚烧项目是全国目前运营的最大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本文分析了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废水利用现状及其废水"零排放"工艺设计,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绘制了全厂水平衡图。大量无机清洁废水直接补入循环冷却水,渗滤液、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后的清液回用至循环冷却水补水,剩余的少量浓缩液经DTRO减量化处理后回喷至炉膛或回用于飞灰固化和石灰浆制备。控制循环水的浓缩倍率,合理消耗工业用循环水,最终实现全厂的废水零排放,同时保证了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本研究探讨了在实现废水零排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以期能对其他垃圾焚烧发电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火电厂循环水排污减量新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新型水处理药剂,辅以数字化管理技术,可提高循环水浓缩倍率,实现循环水排污水节水减量处理及自动化管理的目的.系统在浓缩倍率6.5倍左右运行时,SS腐蚀率、污垢热阻值和黏附速率最大值分别为0.002522 mm/a、0.706×10-4 m2·K/W和0.072338...  相似文献   

4.
中水回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中水作为钢铁企业循环冷却水补水的一系列技术问题。通过研制缓蚀阻垢剂应用于循环水的最佳配方和投加方案,提出炼钢结晶器循环冷却水pH值的药剂及投加方案等,开创了山东省中水回用于工业生产的先河,为中水回用在工业领域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电厂所有用水环节中,循环冷却水用量最大。近年来,随着先进技术的应用,循环冷却水浓缩率有所提高,但时至今日其消耗依然偏大,电厂因浪费大量水资源而耗费更多成本,同时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基于此,本文论述了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节水的关键技术,并以某电厂为例,制定深度节水及零排放方案,分析方案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6.
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与处理率偏低,其治理迫在眉睫。本文开展试验,将生态循环膜生物反应器(ECR)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结果表明,进水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总磷(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00 mg/L、24 mg/L和10 mg/L,设备出水浓度分别为16.3 mg/L、0.29 mg/L和0.42 mg/L。运行时,污泥浓度为8 000~12 000 mg/L,跨膜压差上升速率约为0.5 kPa/d,在线维护性清洗周期为14 d,排泥周期为20 d。ECR将立体生态技术与传统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相结合,具有处理效果好、产泥量少等优点,适用于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7.
热轧浊循环水钢渣吸附-陶粒过滤除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钢铁厂热轧车间浊循环水中的油类物质的去除问题,采用钢渣吸附一陶粒过滤法进行处理,经吸附过滤后.出水油类能够降到2mg/L以下,满足该厂热轧循环用水油含量≤10mg/L的要求。钢渣可以回收利用,也可以进行安全有效的处置。该方法除油效果好,合理可行,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硝化茵样品、不同滤料和操作条件对封闭循环海水养殖系统的生物膜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并考虑其对NH3-N的去除能力。试验表明,优选活性良好的硝化茵液、采用塑料生物小球为滤料进行挂膜效果最佳,在水温为28-30℃,盐度为30‰,溶解氧5.5mg/L条件下,水流速由30L/h逐渐加大至120L/h,静态培养9d及动态培养13d,生物膜在封闭循环海水养殖系统中可成熟驯化。  相似文献   

9.
以苏州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例,本文分析并评价了其污/废水利用现状,然后研究了该垃圾发电厂的污/废水"零排放"工艺设计。首先,生活污水排到渗滤液站合并处理;其次,渗滤液经DTRO减量化系统再浓缩处理后,产生的浓水经MVR(机械式蒸汽再压缩技术)处理,最终少量浓缩液回喷于锅炉。渗滤液处理后的出水回用于厂内循环冷却水补水等用水点,从而实现污/废水的零排放。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某热电厂的440 t/h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的脱硝工艺,以尿素为还原剂,SNCR系统投运后,氮氧化物(NOx)排放设计值不大于200 mg/Nm3。为保护环境,降低NOx排放量,该热电厂进行机组烟气(尾气)再循环改造、二次风深度分级改造、喷射系统改造和锅炉燃烧调整,成功地将NOx排放量由200 mg/Nm3降到50 mg/Nm3以内,实现锅炉低负荷运行条件下NOx的超低稳定排放,达到相关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水温为15℃,初曝区、好氧区溶解氧(DO)浓度分别为1.5 mg/L、4 mg/L,悬浮填料填充率为50%的条件下,本试验采用人工接种挂膜启动O+A/O-MBBR一体化装置,研究其挂膜启动过程。结果表明,运行至35 d,系统对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3.06%、87.87%,生物膜量稳定在20 mg VSS/g填料左右,成功实现了O+A/O-MBBR一体化装置的微生物驯化培养。  相似文献   

12.
《浙江经济》2006,(3):F0002-F0002,F0004
水处理中心运行情况 目前污水二级生化处理微生物等各项运行指标正常,处理后出水稳定达标,出水水质各项指标良好,达到并超过设计要求的一级排放标准:COD〈60mg/L,BOD〈20mg/L.2004年度义乌市水片中心共处理污水1980万吨。  相似文献   

13.
某钞票纸厂废水先进行生化处理,后进行深度处理,出水达到中水回用标准。本试验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法,提出“臭氧+活性炭生物滤池+纤维转盘滤池”的组合工艺,对钞票纸厂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以明显削减造纸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和悬浮物(SS)含量,COD从77.2 mg/L下降到28.8 mg/L,而SS从18.8 mg/L下降到4.5 mg/L,完全达到企业中水回用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前,缺氧(预脱硝)-厌氧-缺氧-好氧(A3/O)工艺和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已经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可以进行组合运用。本文以我国北方某农村污水处理工程为例,分析了A3/O+MBBR污水处理站在冬季低温条件下的处理效果及运行成本。冬季运行期间,出水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氨氮(NH3-N)、总氮(TN)与总磷(TP)的均值分别为27.67 mg/L、7.16 mg/L、2.92 mg/L、9.50 mg/L与0.34 mg/L,出水各项主要指标均稳定控制在《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DB13/2171—2020)的一级A标准限值以内。处理规模30~200 t/d的污水处理站工程费用为1.29万~4.82万元/t,以设备购置费为主,冬季运行成本为0.92~1.45元/t,以电耗为主,人工成本及污泥处置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循环式系统水质及运行情况,本研究设计缓蚀阻垢剂配方并进行了静态阻垢、静态缓蚀和动态模拟试验,筛选出了最优的缓蚀阻垢剂,并制定了缓蚀阻垢剂投加使用方案。  相似文献   

16.
多相抽提技术对有机污染地下水具有显著修复效果,可以提高抽提井内真空度,促进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释放,并提高污染水的抽提量,降低污染物浓度。本研究提出动态梯度多相抽提运行模式,选取上海市某工业遗留地块进行中间试验,以修复地下水环境。结果表明,经过28 d的多相抽提运行,动态梯度多相抽提区1,2-二氯苯浓度由68.5 mg/L降低至21.3 mg/L,1,4-二氯苯浓度由33.6 mg/L降低至11.4 mg/L,其污染物去除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持续多相抽提模式。它可以形成以重污染区为中心的水力梯度,通过液位差带来的压力增加重污染区的重质非水相液体(Dense Non-Aqueous Phase Liquids,DNAPLs)相抽提量及总抽水量,从而促进地下水修复。  相似文献   

17.
瞿江 《魅力中国》2014,(20):236-236
将水样浓缩10倍处理.用空气一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直接测定水中微量铜元素的含量,在0—1.00mg/L范围内,被测元素浓度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不小于0.9990。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01、0.01、0.0008、0.0005mg/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16%、1.22%、1.15%、1.16%。该方法对标准样品的测试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基本一致,相对偏差均不大于7.0%。  相似文献   

18.
生活垃圾渗滤液具有高有机物、高氨氮等特点,若未有效处理而排放到环境中,将会导致水体中的某些污染因子含量严重超标,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本文以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渗滤液处理系统为例,分析渗滤液处理工艺,明确主要构筑物与工艺参数。自投产以来,系统运行稳定,渗滤液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的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电芬顿法处理孔雀石绿模拟的染料废水。其间用自制的石墨-PTFE电极做阴极,钛板做阳极,外加浓度0.2 mmol/L的Fe~(2+),在220 mL电解液体积条件下对100 mg/L的孔雀石绿溶液进行电芬顿研究,探讨了不同电解质浓度、不同pH、不同电流大小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得到了最优条件下的孔雀石绿去除率。试验结果表明,在0.1 mol/L硫酸钠做电解质、溶液pH为3、电流为10 mA、初始孔雀石绿浓度为100 mg/L的试验条件下,电解60 min,孔雀石绿去除率可达99.68%。  相似文献   

20.
刘建中 《发展》2011,(6):127-128
通过对沉积炉冷却水系统工艺管线控制的改进,保证该水系统安全、平稳的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