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侯宗宇 《魅力中国》2013,(32):387-387
公众是推动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机制的公众参与制度则是推动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的公众参与程度较低,制约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本文从对比政府、企业、公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的角度,阐述了公众在保护环境中的重要性。最后,文章建议政府应该通过提高公众的环保重要性意识。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和环保知识水平,提出了促进公众参与的思路与对策,从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2.
程宇航 《老区建设》2011,(21):56-59
每当我们走出国门,都赞叹发达国家的蓝天白云和洁净的空气。这与他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实行的"公众参与制度"有关。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并在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与环境改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发达国家的民主思想传统、大力的环境宣传与环境教育以及法律的规范等,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基础,公众参与环保的广泛性、参与方式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及参与范围的深入性,都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一、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有关  相似文献   

3.
吴维维 《魅力中国》2011,(8):109-109
本文首先阐述了生态行政管理的内涵,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认为环境管理体制相对滞后、公众参与环保意识匮乏、环境经济政策不足以及环境公益诉讼的缺失是我国生态行政管理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基础,为健全我国生态行政管理体系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刘成 《魅力中国》2010,(35):142-142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试图通过对环境权入宪的法理障碍和实践障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寻求环境权益法律化的适宜模式:将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权和知悉环境信息权首先规定在环境保护法基本法和单行法中,进而在不久的将来将其宪法化,促进和谐社会以及生态文明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取得了4个方面的突破,包括: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机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大行政监管部门权力和责任,突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二是对环境影响评价编制和审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将战略和规划环评提升到新高度;四是环境影响评价违法惩戒力度进一步加大。文章就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优化经济发展、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方面的作用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是:环境权益立法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保障相对滞后;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程度较低;环保组织自身能力弱,规模小,影响力有限。大力推进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有: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为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加强教育,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为环保组织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7.
公众参与原则是环境法的精髓和灵魂。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目的是通过社会力量监督影响环境的行为和活动,把对环境质量的影响降至最低。公众参与在我国尚处于发端,我们既要立足国情又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持续地推动和完善我国的公奄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8.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已成为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中的热点问题,对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实践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试图从扩大并完善公众参与评价方式、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等方面来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推动公众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参与。  相似文献   

9.
环境司法专门化旨在从司法程序上解决环境问题,促进审判专业化,维护公民环境权,协调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促进可持续发展。但中国当前的环境司法专门化尚处于萌芽阶段,发展不成熟,配套的环境保障机制建设相对滞后,致使难以发挥其实际价值和功能。本文将从生态损害救济角度、环境侵权案件特殊性和复杂性、爆炸式增长的环境侵权案件需求的角度来分析环境司法专门化的发展路径,推动公益诉讼的发展、鼓励公众参与环境诉讼、加快建立和完善环境司法联动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0.
环境权理论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然而环境权概念的内涵比较模糊,不便于指导司法实践,因此在环境权理论的基础上派生了公众参与环保权的概念.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国际和时代的潮流,我国应把握这一趋势,加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三江源国家公园独特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决定了其生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特殊性.公众参与在这里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有利于加强政府与民众间的交流,促进社会稳定.由于民族文化和宗教原因,当地农牧民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应该建立"本地人保护为主"的模式,并注重发挥本土民间环保组织在环保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何丽芳 《北方经济》2012,(18):23-24
城市湿地是一个新的概念,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与乡村或荒野湿地不同的特点。城市湿地分布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具有较高的环境保护、观赏游憩和文化科学等生态文化价值。城市湿地保护利用应注重合理规划保护、维护城市生态和公众安全、维持生态服务功能、推动公众参与等措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损害影响的深远性、不可逆转性及克服传统生态损害赔偿制度缺陷等原因,在环境保护法中构建生态损害预防机制十分必要。我国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构建了生态损害预防机制的基本框架,但还存在一些需完善之处。从生态文明建设及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发展来看,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应从明确界定生态损害概念与范围、强化政府生态损害预防责任、优化公众参与预防机制及完善环境公益诉讼等方面进一步推进生态损害预防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项燕娜 《魅力中国》2014,(21):42-42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对环境的改善和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指出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说明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策略,对如何发挥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生态文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切。然而,我们不能不看到.中国在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峻的环境危机。环境危机影响美丽中国建设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影响国家政治系统的稳定。因此,建立政府主导、环境信息公开、公众广泛参与、企业勇担责任和环境NGO推动五位一体的综合环境治理格局,是当下中国解决环境危机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16.
日本环境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公众参与是日本环境保护史中的一个重要“法定”。80年代以后,在环境管理方面,日本政府通过将公众环境权益法律化、制度化、将公众参与的程序纳入政策制定的过程中等手段进一步加强了社会制衡的作用,从公众参与机制的实施效果看,其对日本环境管理的作用是难以替代的。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相关的立法在不断完善和丰富,但是公众参与的程度仍然较低,需要给予一定的关注。分析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结合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权利基础,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立法建议,以期推动我国环境保护立法的层次提升。  相似文献   

18.
公众参与甘肃生态安全屏障区建设有理论的支撑、现实的需求。课题组以随机匿名的方式发放"甘肃生态安全屏障区建设公众参与"的调查问卷1 600份,回收1 480份。问卷调查发现,公众虽然对甘肃生态安全屏障区建设了解程度不高,但参与甘肃生态安全屏障区建设的意愿很高,且参与途径为多种形式。因此,政府需要通过制度化的建设保障与公众沟通渠道的畅通,善用媒体促进环境信息的公开,并积极探索公众参与的新模式,以保障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宁波通讯》2011,(12):68-68,F0003
宁波市环境保护局致力于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市环境保护规划、计划,拟定和监督实施国家及省、市确定的重点区域、重点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和生态保护规划,负责对本市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负责全市环境监理和环境保护行政稽查以及全市环境监测、统计、信息等工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现状为切入点,对公众参与过程中存在的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公众环保意识等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建立多样化信息公开方式、完善公众参与方式、建立公众意见采纳反馈机制和加强公众参与宣传等应对策略,其目的是切实提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力度,达到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制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