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佟吉禄 《当代通信》2004,(13):30-31
打破垄断、实现有效的市场竞争是各国电信行业改革的主要驱动力,我国电信体制改革的目标也是通过建立有效的市场竞争格局,促进电信业的健康发展。由于电信业“全程全网、联合作业”的特点,各电信运营企业间网络相互依存,服务的用户相互渗透,共同面临着技术、经营等行业性的风险,因此各运营企业在竞争中合作,实现共赢,是促进电信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仅就电信运营企业提升服务层次、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拓展合作空间方面做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信业在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产业重组后,一个多元化竞争的电信市场结构已经形成。应该认识到,电信市场的竞争是电信业务的经营为了追求和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技术的、经济的和社会的角逐过程。由于电信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引起了电信技术的创新和组织的变革,通信质量和服务水平有了普遍的提升,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电信服务业的发展。然而,  相似文献   

3.
关于电信垄断的认识误区十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时期以来,关于中国 电信如何进一步深入改革的问题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尤其在理论界和传媒界中更成为热门话题。从前一时期关于电信资费的争论,到最近关于肢解中国电信的纷争,焦点都落在垄断和竞争的关系上面。一个比较普遍的倾向是把我国电信业存在的包括发展、建设、服务、经营、管理等一切矛盾、缺点和弊病,统统归咎于电信垄断,并断言只有彻底放开自由竞争才能解决所有问题。 这显然是把问题简单化了。为了正确执行国家关于电信改革的方针,引导电信改革的健康进行,从而促进我国电信业的进一步繁荣,需要跳出对电信垄断认识…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电信业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改革为电信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必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壮大起到深远的促进作用。同时 ,改革中也出现了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必须进行正确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 ,这是调整工作思路、应对形势变化的前提。为此 ,笔者就此谈一些看法。一、电信业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发展问题。应处理好发展、改革、稳定的关系 ,不失时机地将企业和职工的注意力引导到通信生产和经营管理上来。这些年电信发展很快 ,但从总体上看 ,仍处于大发展时期 ,需求的不断增长与供给的相对…  相似文献   

5.
6.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电信业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实现了电信技术和电信业务历史性的跨越式大发展,为中国的信息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国家对中国电信业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总的指导思想是:打破垄断,政企分开,放开市场,鼓励竞争,加强监管。经过4年大力度的改革重组,中国电信  相似文献   

7.
8.
《当代通信》2003,(12):18-20
电信网间“联而不畅”问题十分突出。本质的核心是各电信运营商的经济利益问题。利益一致则“通畅”,利益相悖则“阻断”。这是因为:法制建设和治理跟不上电信改革的步伐,电信市场竟争还处在低层次的初级阶段;电信企业整体素质仍处在初步打造时期,还未走向成熟;电信企业自律意识不强,自律机制尚不健全,还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政企合一体制的影响,企业身在市场而没有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电信市场;把市场竟争对手视为“仇敌”而不以客户相待,致使“联不而畅”、相互打压、大打“价格战”的恶性竞争愈演愈烈。 信息产业部随着电信改革的不断深化,与时俱进地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制度,在对互联双方经济利益的处理上、互联技术问题上、互联管理上基本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快了政府依法行政实施监管、企业依法经营的步伐,为我国电信市场实现公平有效竞争创造了有利的法制环境,也为我国加入WTO后同国际市场接轨和《电信法》的制定奠定了基础。政府监管部门互联互通管理功不可没。 下一步电信监管的主攻方向是针对“联而不畅”问题采取的“硬措施”,是进一步有效实现电信网间互联的重大举措,把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解决互联互通的争议、纠纷、违规违法处罚的行为,纳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电信产业的改革艰巨而复杂 ,完成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改革固然是电信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完成企业公司化改造后 ,如何通过电信管制政策的制订 ,营造电信企业生存发展的良好空间 ,亦即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造合理的垄断竞争格局 ,是目前电信产业体制改革中非常有必要研究的前瞻性问题。当前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包括电信在内的通信行业的垄断与竞争格局几乎无法断言 ,但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制定电信管制政策和反垄断法的步伐也在随着科技发展不断进行更新和革命。美国作为世界先进科技最集中最发达的国家 ,处于世界电信市场改…  相似文献   

10.
许军 《当代通信》2006,13(15):18-19
中国电信运营业并购的动力 近几年来,中国几大运营商不断在海内外开展并购活动。网通出资入股电盈20%股份。中国电信也加快了并购的步伐,先后到印尼、中亚等地方进行考察,寻找并购对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国电信业发展速度已经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从长期看这种趋势难以改变。在内部无法实现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运营商通过海外并购获得收入的增长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中国移动CEO王建宙先生就是这样评论在收购华润万众时: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信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转折的时期。从垄断经营过渡到竞争经营,是电信业变革和转折的主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2.
经过一年多精心筹备,汇集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享誉中外的著名专家、学者及中国通信业界企业精英参加的中国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2004中国电信业发展新环境高层论坛于3月21日在北京隆重举办。  相似文献   

13.
《邮电经济》2010,(1):19-20
四年前,中国移动正式成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全球合作伙伴,也是我国电信业的第一家世博会合作伙伴。中国移动围绕“精彩世博,尽情移动”的参博主题,郑重承诺为世博提供“最前沿的科技,最精彩的展示,最贴心的服务”。经过四年的努力,代表着“最前沿科技”的TDLTE试验网已于4月15日正式开通;代表着“最精彩展示”的信息通信馆于4月19日开门接待首批体验者;  相似文献   

14.
鲁阳 《当代通信》2004,(10):6-7
在信息化建设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电信业对信息化建设的促进和拉动作用,如何更好地带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如何促进电信行业自身健康发展并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是当前电信监管工作中应当特别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电信业在经历了邮电分营、打破垄断、激活市场竞争后,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近两年,前进的脚步却放缓了,今年第一个季度的增幅只有7.9%,是近20年来首次低于GDP的增幅,为此整个行业陷入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阳春三月,2004年中国电信业发展新环境高层论坛在京隆重召开,信息产业部的领导与各方面的专家同仁会聚一堂,共谋中国电信业在新环境下的发展大计。此次论坛得到了信息产业部领导、相关部委有关司局和业内专家学者的关心与支持,得到了六大运营商及UT斯达康等业内知名企业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位于江苏省中部沿海的盐城,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815万,是江苏省面积第一、人口第二的大市,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近年来,在"以工兴市"战略的指引下,盐城市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在促进两化融合的进程中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作为盐城市主导电信运营企业之一的中国移动江苏公司盐城分公司,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以转变营销模式为主线,积极促进渠道转型,大力开拓农村市场,有效服务集团信息化建设,加快了向"移动信息专家"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现代电信业与电力行业发轫干19世纪下半叶,其代表人物和事件分别是莫尔斯与电报、贝尔与电话的诞生以及爱迪生与电灯/发电厂、蒂斯拉与交流电电力传输系统的诞生。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仅就企业而言,贝尔与爱迪生以及他们的发明分别造就了“贝尔系”和通用电气两支巨擘。但是它们在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其发展轨迹大不相同。目前信息业(IT 业)与电信业的融合正在加速,电信行业未来的方向又在哪里?本文期望通过对电力与电信的行业特征进行比较,给予大家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需求推动下,电信业持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上半年,中国电信业继续保持两倍于国民经济的速度增长,多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好于前两年。1~6月,全国电信业务收入完成219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1%,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近4个百分点(未剔除企业调整统计口径的不可比因素):电信业增加值完成1319.8亿元,增长19.2%,增幅比GDP  相似文献   

20.
滕辉 《当代通信》2003,(11):29-31
1998年12月广东肇庆正式推出“流动市话”小灵通,标志着“小灵通”产品进入中小城市的市话服务领域,自此以后,“小灵通”凸现在中国的400多座城市,截至2002年底,全国“小灵通”用户已经突破1300万户。2003年元旦前后至今,“小灵通”在媒体的一浪接一浪的炒作中、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一片反对声中、在众多用户的欢呼声中完成了疾风暴雨式的网络布置、网络放号等工作,大举进军南京、重庆等大型城市,并直逼广州、上海和北京这三大禁区,其来势之迅猛,使得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纷纷出台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