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
李苑 《金融博览》2013,(10):54-55
今年6月,银行间同业市场出现的"钱荒"现象,进一步引发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飙涨,也使银行理财产品一时间成为最热门的投资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在这场钱荒中扮演了极其复杂的角色,而上市公司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追捧进一步放大了这个问题。上市公司投放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有两个来源:自有闲置资金和募集  相似文献   

2.
以往年的经验,银行间的揽储大战势必拉高市场利率,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会随之水涨船高。近期,众多理财产品已表现出这种征兆。每年的6月份都被称为“钱荒季”,也被认为是一年中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最好时机。去年6月出现的让金融界无比震撼的“钱荒”,我们还记忆犹新。如今又跨入了6月份,银行的揽储大战又打响了,“钱荒”是不是又来了?我们是不是要进点银行理财产品呢?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业务发展迅速,目前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已超10万亿元,这意味着银行理财已成为我国财富管理市场上仅次于信托业的第二大资产管理行业。一方面,快速增长的银行理财产品业务极大地改善了银行自身融资结构,优化了银行资产和负债的期限结构配置,增加了居民和企业的财产性收入,加快了银行业务经营转型升级步伐。但另一方面,银行理财产品业务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诸如存款理财化、银行同业理财过度所引发的银行间市场“钱荒”、银行理财产品的金融混业投资趋势所带来的金融风险隐患积聚等一系列问题,值得引起关注。本文在对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段雅丽 《金融博览》2014,(14):24-27
银行理财产品跟踪 第二季度,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1.7万款,募集资金规模10.07万亿元 2014年第二季度,189家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1.7万款,募集资金规模约达10.07万亿元,产品数量环比微幅增长0.4%、资金规模环比下降7%,相比去年同期,数量和规模则分别增长69.80%和74.1%.2014年,银行年中大考并未出现像去年一样的“钱荒”现象,总体来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水平较为稳定,未出现大幅度的波动.  相似文献   

5.
《银行家》2014,(1):117-118
银行理财产品跟踪2013年11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创历史新高。11月份,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和募集资金规模均创历史新高。发行数量为4336款,资金规模约3.11万亿元,环比分别上升27.9%和45.0%。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放量发行缘于三方面:一是在"调结构、去杠杆"的总方针指导下,国内融资环境趋紧;二是余额宝、现金宝等互联网金融工具对商业银行造成存款外流压力;三是年关将至,"钱荒"殷鉴不远,商业银行故技重演,"揽储大战"提前上演。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2013年年末钱荒现象进行梳理发现银行年末冲点、财政突击花钱较少、央行"降经济杠杆"的货币调控、银行贷款管理混乱、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和理财产品的疯狂增长和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美国QE3的退出等综合因素共同促成了年末的钱荒,并提出相应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关于6月钱荒的各种解释很多,从季末考核、财政存款入库等角度分析钱荒的发生原因。确实,6月因为刚好是商业银行的季末考核,有大量资金从理财产品中回到银行表内,形成存款的大幅上升,带来存款准备金率的交纳压力。但是过去几年中各个季度末都是如此,近期国内因素的走势并没  相似文献   

8.
目前大部分房企,尤其是中小房地产企业,银行贷款仍然是其主要融资来源,而银行表外资金的不断创新更是支撑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力量,随着今后一段时间银行对流动性的控制,众多房企的银行贷款,尤其是通过理财产品、房地产信托进行的融资都将趋紧。那么,银行“钱荒”是否能殃及到房地产业呢?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吸收存款能力和发行理财产品的关系及其经济后果。本文发现商业银行吸收存款能力越弱,通过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越多,理财产品收益率越高。具体来说,非四大国有银行,通过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越多,理财产品收益率越高;银行的网点数量越少,通过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越多,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越高;银行所在地区贷存比越高,通过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越多,理财产品收益率越高;银行所在地区的金融机构密度越大,通过理财募集资金越多,理财产品收益率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非保本理财产品加大了银行经营业绩波动,从而增大了银行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已成为居民替代存款所选择的家庭金融投资的主流产品之一。本文首先梳理了近几年来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及储蓄存款的发展现状及特征,在此基础上就理财产品的存款替代原因进行剖析,实证结果进一步证明了理财产品对储蓄存款存在长期的影响,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理财产品的存款替代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银行理财产品监管套利程度的测度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往文献对理财产品的研究较少,且这些研究侧重于定性分析,关于理财产品监管套利程度的测度等定量分析更少见,本文力求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本文测度结果表明,银行理财产品无论从单项产品还是从总体来看,监管套利程度都呈现上升趋势,理财产品的监管套利风险在增加。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理财产品监管套利程度与货币政策之间存在相互影响。本文认为,应该采取"疏堵"相结合的措施进一步防范理财产品监管套利风险。第一,根据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做好分类监管,尤其要做好对短期理财产品的重点监管。第二,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相配合遏制理财产品监管套利可能引发的风险。第三,从深度上推进银行理财产品纳入监管体系。第四,将银行理财产品监管套利程度作为货币政策关注目标。此外,在适度限制银行理财产品交易的同时,要有效促进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12.
正受益于稳定的收益率,2013年银行理财市场维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据同花顺数据显示,2013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大幅增加,共有181家银行发行44817款银行理财产品,较2012年同比增长38.33%。传统产品有望保持高收益2013年大型国有银行以及股份制银行增加了开放式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及产品类型,在投资标的上也有所创新。2013年10家商业银行试点债权直接融资工具,并发行了可投资债权直接融资工具的资产管理计划。2013年12月末,监管放行银行理财产品开立证券账户投资沪深两市固定收益类产品,进一步拓宽银行理财产品的直接投资范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各大商业银行都在加大中间业务的创新力度,银行理财业务已成为银行业发展的新热点,跨行业、跨市场的理财产品日益丰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文章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现状入手,探析我国理财产品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并进一步提出对银行理财产品监管措施,以促进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钱荒启示录     
《银行家》2014,(5)
正钱荒来了,又走了,排山倒海地来,悄无声息地走。隔夜SHIBOR现在都不到2%了,人们都快忘记钱荒了。但银行人士不应该轻易放弃这个绝佳的案例,一定要从钱荒中总结出一些经验。钱荒的根本起因2013年6月20日以隔夜SHIBOR达到历史高点13.44%为标志的钱荒发生时,各种观点超级热闹,现在时过境迁,是时候做个冷静的回顾与反思了。要理解钱荒,要从银行为什么会有流动性问题开始解答。那银行为什么会存在流动性问题呢,或者说银行流动性问题的起源到底是什么呢?是错配。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在银行的利润来源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借短放长,即进行资产负债合同期限的错配。这是因为,收益率曲线(Yield Curve)通常是倾斜向上的,短端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受宽松的资金环境影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一直处于下行通道,银监会近期出台的《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银行理财产品进行了清理整顿,进一步压缩了部分产品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理财产品市场的复杂现状,建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评价指标体系,以23家国内商业银行发行的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为样本,从风险和收益两个维度对理财产品进行综合绩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为理财产品市场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理财产品业绩受市场波动影响加大,有可能与原有银行间风险传染机制共振、放大银行系统风险。基于此视角,本文将银行理财产品嵌入银行间风险传染模型,研究银行理财产品对银行间风险传染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模型假定的条件下,考虑理财产品后,风险传染引发的平均损失增加28.76%。(2)如果考虑破产银行对理财产品的信息传染,平均损失进一步增加17.5%。(3)在投资者敏感性、资产非流动性较高时,银行对理财产品进行救助可以有效抑制风险传染;但冲击较大时,救助则会造成更大范围的风险传染。  相似文献   

18.
李要深 《金融博览》2009,(20):46-47
理财产品发行创今年新高 2009年9月,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为647款,比8月份增加了近30%(见图1),但少于去年9月份733款的发行数。9月份的理财产品发行数一举突破600款大关,把今年的理财产品发行推向了高潮。9月份,中资行发行了617款产品,外资行发行了30款产品,中外资行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外资行的理财产品发行数目前处于逐月下降的趋势。银行理财产品的热销,既有整体经济环境复苏的刺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认识误区和影响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因素,建议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应谨慎,毕竟银行理财产品不同于定期储蓄存款。  相似文献   

20.
“冲时点”银行理财产品隐退江湖了,随着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季末冲高的现象的弱化,短期理财产品的发行也越来越少,银行为保存款,从而拉长了理财产品的期限,开始主推收益高的中长期理财产品,致使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收益率普涨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