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下半年,美国上市中国概念股公司遭遇一系列集体诉讼事件,暴露出严重的财务造假问题。进入2011年,更有十余家中国公司遭遇停牌,22家中国公司被诉。SEC由此展开针对中国公司财务情况的专项调查。据不完全统计,2001-2010年间,共有42家中国概念股涉嫌83起  相似文献   

2.
狄雪瑶 《会计师》2019,(4):21-22
近年来,国际上陆续曝光上市企业财务造假的新闻,国内上市企业财务造假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本文以九好集团为例,详细分析其财务造假手段。从内因和外因出发,分析财务造假的根本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防范与治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复苏在全球各地的渐次展开,两年前从华尔街上刮起的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似乎已经被人们淡忘,但是,美国纽约州的总检察长科莫却对造成这次危机的责任者不依不饶,日前,他向名声赫赫、有百年历史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正式提起民事欺诈诉讼,指控安永对危机中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雷曼兄弟的财务造假负有责任.科莫认为,安永作为雷曼的财务审计机构,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涉嫌协助其粉饰财务报表,必须对这起财务造假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汪蕊 《会计师》2019,(2):10-11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财务造假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影响。本文以九好集团为研究对象,提出财务造假形成的主要原因,介绍财务造假经常使用的手段,通过案例分析反映出一系列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刘成立  高明 《会计师》2023,(11):49-51
上市公司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导致利润降低、资不抵债,出于业绩压力以及管理者的个人利益考虑,往往会在财务上造假。以2022年9月因财务造假而被证监会处罚的A公司为例,分析其财务造假的手段及原因,并提出防范财务造假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今年3月份以来,20多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因涉嫌财务造假或违规操作,被美国监管机构停牌或摘牌。近两个月,美国华尔街又悄然掀起一股中国概念股退市潮。  相似文献   

7.
2010~2011年,美国卖空机构相继发布研究报告,质疑绿诺科技等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涉嫌财务造假。其质疑随后被证实,多家中概股公司股价暴跌,最终停牌或退市。据Bloomberg报道,此次做空机构识别财务造假的重要信息来源竟然是此前未曾引起投资者关注的美国证监会(SEC)公开披露的公司公告意见信。本文以中概股危机为背景,研究SEC意见信对于财务造假的预测作用。研究发现:相较于没有收到SEC意见信的企业,收到意见信的企业更有可能成为问题公司。SEC意见信提出的问题数量越多,解决难度越大,企业越有可能成为问题公司。本文的研究对于帮助投资者理解如何解读SEC意见信,识别财务造假有重要意义,也为SEC制定合理的意见信披露制度提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在审计实践中,客户往往设计了很完善的体系来防止造假被审计发现。国内外这样的事件屡见不鲜。美国的财务造假案例,例如安然、施乐,是通过收入确认和租赁收益来造假的,造假的背后有财务经理和董事会等精确的操作和计算。而国内的造假目前而言虽说手段没有那么高明,但是仍然利用了相关设施不完善的特点进行造假,例如:胜景山河直接造假业务,锦州港虚构在海里的在建工程,绿大地造假无形资产等等。要在实践中发现造假,意味着审计师要  相似文献   

9.
修玉强 《中国外资》2011,(17):194-194
最近国内外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不断发生。国内相继出现了银广夏、琼民源、红光实业等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事件,国外经济相对发达的美国也相继出现了安然、世通、默可多等多家行业巨头的财务造假丑闻,全球第五大会计公司安达信也参与其中,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如何在众多的会计信息中,去伪存真的获得真实的会计信息,成为笔者撰写该篇文章的初衷。文中将与大家分享初步识别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浅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及其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务造假是个古老的话题,而今变得异常沉重。当前我国经济领域违法乱纪与财务造假结盟,且相互掩护,互相配合。当前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诚信危机等可以说都是财务造假的结果。财务造假广泛存在,手段多种多样,给国家和广大投资者带来的危害、损失不可估量。本文在分析财务造假的概念和行为特征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财务造假的主要手段进行总结和提炼,针对这些造假的手段,笔者尝试提出财务造假治理的防范措施及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证券市场上不断爆发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恶性事件。财务造假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弱化了政府宏观调控的效果、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误导财务信息使用者,导致其遭受严重损失和国有资产流失。本文主要就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问题进行探讨。首先,论述了上市公司提供财务造假的现状及危害,然后就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根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事情的缘起2012年5月9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缩写:SEC)发布公告,起诉总部位于上海的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德勤上海")未能按照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规定,向前者递交审计工作底稿,而这些文件与SEC正在调查的在美上市中国东南融通公司涉嫌财务造假的案件高度相关。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是美国在2001年美国安然、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等财务欺诈事件破产暴露出来的公司和证券监管问  相似文献   

13.
阮长天 《财会学习》2020,(12):175-176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的业务范围以及经营规模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并且很多企业为了更好地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会聘用具有较强专业素质的财务人员参与到财务管理过程中。同时,我们也发现,很多企业为了逃税,组织具有丰富财务工作经验的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造假方法进行了调整,从而实施高级财务造假。这一现象的存在,为审计工作制造了很大的挑战与困难,同时也损害了国家以及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是需要进行重点调查、惩处的行为。为了让高级财务造假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就需要深入明确不同层次的高级财务造假形式,并对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审计水平,杜绝高级财务造假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在损害了广大股民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对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现状及特征,具体分析财务造假的原因,提出治理财务造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财务尽职调查产生于西方企业的发展过程,西方财务制度在财务尽职调查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值得我国企业学习和借鉴.随着会计制度的不断发展,财务尽职调查被广泛应用于集团企业的投资并购活动中,科学、有效的财务尽职调查方法能够全面揭示出并购活动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或信息欺诈问题,从而有效提升集团企业防范投资风险的能力.目前,很多企业在并购后难以实现提升经济效益的目标,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做好并购前期的财务尽职调查工作,一些企业领导对财务尽职调查重视程度不够或调查仅仅流于形式,导致企业陷入投资陷阱,造成资产损失.因此,集团企业在投资并购中要加强财务尽职调查方法上进行开拓创新,才能为投资管理提供参考,最大化实现集团企业的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16.
美国对会计治理的SOX法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SOX法案(Sarbanes-Oxley Act)简介以安然事件的揭露为序幕,美国接二连三地发生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案件。除了安然之外,世界通讯、施乐、默克、强生等一个个赫赫有名的公司突然成了会计造假的高手。一直被称为世界会计楷模的美国,突然变成了世界上会计造假严重的国度,整个华尔街也因此而一蹶不振。在这种背景之下,美国国内开始反思这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采取措施以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终于在总结前段时间提出的治理会计造假对策的成果上,美国国会于2002年的7月26日以绝对多数票数通过了治理会计造…  相似文献   

17.
财务造假会导致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出现会计诚信危机,给国家和广大投资者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和损失。为了治理财务造假,就得探明其原因,看清其手段,本文在分析财务造假的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就财务造假的手段进行了简单的剖析,并提出防范财务造假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陈永富 《会计师》2013,(9):21-22
从主板市场上的银广夏财务造假案,到中小板市场上的绿大地事件,再到创业板市场上的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可以说,财务造假的案例在证券市场是屡见不鲜。这一个个弥天大谎带来的却是人们对证券市场的无尽失望,有人甚至认为这只是证券市场上的冰山一角,没有被揭露出来的财务造假,估计也不在少数。虚假的会计信息,严重的扭曲了股票的真实价值,妨碍了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极大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因此,中国的证券市场亟需建立诚信机制,树立投资者的信心。本文将根据创业板第一财务造假公司万福生科的案例,分析财务造假的动因,并据此提出防范财务造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从主板市场上的银广夏财务造假案,到中小板市场上的绿大地事件,再到创业板市场上的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可以说,财务造假的案例在证券市场是屡见不鲜.这一个个弥天大谎带来的却是人们对证券市场的无尽失望,有人甚至认为这只是证券市场上的冰山一角,没有被揭露出来的财务造假,估计也不在少数.虚假的会计信息,严重的扭曲了股票的真实价值,妨碍了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极大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因此,中国的证券市场亟需建立诚信机制,树立投资者的信心.本文将根据创业板第一财务造假公司万福生科的案例,分析财务造假的动因,并据此提出防范财务造假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黄月春 《会计师》2012,(1):20-21
<正>中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通道,也处于结构转型及产业机构升级的发展阶段。自今年初以来,已有13家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其中多数为互联网公司。但是,近来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连续爆出财务造假丑闻,拖累中国概念股股价大跌,引起业界对盈余管理和财务造假的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