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职业导师制--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卞卉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1):232-232,234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工具已经从对员工进行培训发展为对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和管理,职业导师制也应运而生.它与中国传统的师徒制差别很大。文章介绍了职业导师制的概念,从职业导师制对企:止员工的培养以及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其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职业导师制建立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持续创新,职业生涯管理在国有企业中的作用越发明显,但是其与员工职业成长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为此,本文以四川长宁天然气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基于问卷调查所获得的199份有效样本数据,实证考察了国有企业职业生涯管理与职业成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国有企业个人职业生涯管理、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员工职业成长显著正向影响。与此同时,不同类型员工个人职业生涯管理、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员工职业成长均具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艳辉 《企业研究》2001,(2):47-47
据分析,一个员工离职以后企业从找新人到顺利上手,光是替换成本就高达该职员工薪水的1.5倍到2.5倍,优秀人才的替换成本则更大。因此,留住人才是企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以下是企业留住人才的几种方法。 职业发展留人 突出表现是企业指导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并与员工共同努力,促进其职业生涯计划的实现。美国微软公司人力资源部制定有“职业阶梯”文件,其中详细列出了不同职务须具备的能力和经验。 企业发展留人 突出表现是企业制定有明确的发展战略目标,并使员工切身感受到他们的工作与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息息相关。 职务设计…  相似文献   

4.
职业高原问题的应对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职业高原现象是当今企业和个人所面临的一个普遍现象。“职业高原”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Ference最早提出的。他认为:职业高原就是指在个体职业生涯中的某个阶段。员工获得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很小。在当前的职业生涯管理研究中.职业高原主要是指:个体在职业生涯的峰点。是向上运动中工作责任与挑战的相对终止.是个体职业发展上的一个停滞期。  相似文献   

5.
如何使员工和企业始终保持良好的关系,使企业永远充满活力,关键是如何将员工个体的发展充分融合到企业的发展之中。这就是说,企业需要指导与管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把员工的职业发展纳入企业管理的范畴,与员工建立融洽的“心理契约”——即借助科学的职业管理共建企业与员工的心理契约。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分析了职业生涯管理系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实施,从而得出:企业进行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建立健全企业职业生涯管理系统,能够帮助员工选择正确的职业方向,更好地激励员工,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企业和员工“双赢”。  相似文献   

7.
关注员工的"职业高原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职业高原是职业生涯发展(包括职位晋升、工作内容技能增加)上的相对停滞期。其中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个体在职业发展上接受进一步挑战和承担更大任务的可能性很小;②个体在职业生涯发展阶段上处于一个职业变动相对缺失的时期,并且与个体的工作晋升和变动密切相关,③个体处在职业生涯的峰点,是职业发展‘向上运动’中工作内容、责任、挑战、压力的相对静止或者终止。  相似文献   

8.
基于可雇佣性的职业选择:理念、框架与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职业选择是个人就业的起点,它影响就业者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前景。经典视角从匹配过程、开发过程、决策任务、社会和文化影响职能、弱势群体角度解释职业选择,这在现代条件下存在局限性。本文从可雇佣性视角对职业选择进行重新认识,包括基于可雇佣性的职业选择理念、框架和随之而出的新问题等,以期对职业生涯开发理论的发展以及个人职业生涯选择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关注员工的职业敏感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中,有三个职业敏感期需要特别关注:职业“青春期”、职业“高原期”和职业“更年期”。处于职业“青春期”的员工,最主要的特点是探索职业、适应组织和探索适应过程中表现出的焦虑、躁动和困惑;处于职业“高原期”的员工是指那些早在退休前就达到晋升顶点的员工,他们会感到工作受阻或缺乏个人发展与晋升空间,种种受挫感可能导致情绪异常,工作态度不稳定,工作绩效不佳;处于职业“更年期”的员工是指那些即将退休,心理上有失落感、不安全感等的职工。  相似文献   

10.
80后员工目前正处于职业青春期阶段,同时成长在一个充满改革和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面临着人才市场化、组织扁平化、竞争激烈化等种种挑战。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80后员工的"职业问题"日益得到凸显,其中"职业疲倦"就是一个典型表现。分析职业问题的产生原因,可以发现职业生涯指导的缺位是一个重要原因,而各类教育机构作为重要的职业辅导主体在纠正个体职业发展过程中的错误观念,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自我,充分做好职业准备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旨在从早期职业生涯规划角度对80后员工的职业疲倦问题进行研究,期望通过完善早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疲倦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职业锚的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条件下,如何解决硬激励效用下降、工作倦怠、职业高原、工作枯竭等一系列与职业发展相关的问题,已成为人力资本、智力资本、知识资本高度集中的IT产业所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职业锚理论认为,拥有不同职业锚的个体所具有的职业价值观、职业目标、职业需求各有不同,其对应的职业发展从而职业生涯管理也各有所异。由于知识型员工职业锚具有技术背景突出、锚定范围典型、锚定效应稳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人生需要精心的设计与规划。一个人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就应该确定好理想的职业目标,设计规划好职业生涯路线,并为实现职业目标而努力奋斗。通过对企业员工职业生涯教育,使企业员工了解自己、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根据自身特点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并为实现理想的职业生涯目标而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3.
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根据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从人生不同阶段职业生涯发展所面临的主要任务的角度将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职业准备阶段(0-18岁)、进入组织阶段(18-25岁)、职业生涯初期(25-40岁)、职业生涯中期(40-55岁)、职业生涯后期(55岁-退休).  相似文献   

14.
人生需要精心的设计与规划。一个人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就应该确定好理想的职业目标,设计规划好职业生涯路线,并为实现职业目标而努力奋斗。通过对企业员工职业生涯教育,使企业员工了解自己、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根据自身特点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并为实现理想的职业生涯目标而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5.
大部分员工在职业生涯中期都会遭遇"职业高原"现象,有些员工会因此产生心理危机,做出一些消极行为,给组织和自身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职业高原现象往往与中年期危机如影随形,不良自我意识对其消极影响力非同小可.另一方面,作为人格结构重要内容的自我意识,又是化危机为转机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分析,探讨自我意识对职业生涯中期及个体人格完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万花筒职业生涯观反映了个体追求在工作、家庭和自我多领域实现最佳状态的心理需要,是新生代女性员工职业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包括真实性、平衡与挑战三个维度。然而,万花筒职业生涯观能否真正为新生代女性员工带来积极的职业发展结果?基于自我建构的生涯适应模型,本研究探讨了万花筒职业生涯观(适应动机)能否依次通过生涯适应力(适应资源)与工作重塑(适应反应),使得新生代女性员工实现职业成功(适应结果)。本研究采用三轮问卷调查,对209名新生代女性员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万花筒职业生涯观的挑战维度直接促进新生代女性员工的职业成功;真实性维度和挑战维度经由生涯适应力和工作重塑间接促进新生代女性员工的职业成功。本研究揭示了万花筒职业生涯观对新生代女性员工职业成功的影响机制,验证了自我建构的生涯适应模型,并为新生代女性员工构建了从万花筒职业生涯观到职业成功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探析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和人类思想的的不断进步,员工越来越期望能在职业能力方面有所成长,越来越期望自身价值能在社会中得以体现。做好员工的职业能力开发,需要关注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建立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这样既可以更好的满足员工职业发展的需求,又可以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6,(2):10-12
员工职业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针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文章介绍了企业加快员工职业化发展的晋级体系,体系的建立对员工而言,不仅可以为其提供合理的地位与待遇,同时员工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的职业发展通道;对企业而言,可以帮助组织掌握员工的职业需要,并采取措施帮助员工胜任工作,同时可以通过确立组织内部晋升的不同条件和程序对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施加影响,使员工的职业发展目标有利于满足组织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陈淑妮 《人力资源》2009,(19):36-39
企业一直都在提倡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通常让员工自己填报三到五年的发展计划,但并不了解员工的优势、能力、兴趣、个性等因素,加上企业内部晋升通道的有限性,员工可选择的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的制约,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往往流于形式,难以落到实处.其实我们可以从更高的战略层面来看待人才的职业发展规划,把个人当做企业一样去经营,由此得出职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晓庄 《中外管理》2004,(4):96-97
职业经历不同,因而不同的业内人士对骨干离职的理解也必然各有千秋。而职业生涯规划专家程社明博士的分析与建议,无疑叉为我们的思维打开了一扇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