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市场经济下的政府干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个特定侧面来看,西方经济学史可以说是一部经济自由主义和政府干预主义论争的历史。二百多年来,西方经济学史上发生过多次经济自由主义和政府干预主义之争。本文就以各个时期政府干预相关理论与实际为切入点,在回顾西方政府干预理论历史演进的基础上,解析了西方政府干预的两难选择,提出了现代市场经济下的理性选择适度的政府干预。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景春梅 《中国市场》2012,(20):65-71
本文通过回顾和梳理我国城市化的四个阶段,即1949-1958年有限干预的城市化启动阶段、1958-1978年过度干预的城市化剧烈波动阶段、1978-1992年适度干预的城市化较快发展阶段以及1992年以来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齐头并进的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考察了政府在城市化过程中的行为特征,指出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路径呈现出政府主导的显著特点,并进一步总结提出,政府对城市化的主导是必要的,政府行为是推动中国城市化的关键力量。  相似文献   

3.
黄小丽 《商》2014,(19):59-59
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始终是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布坎南的有限政府理论在公共选择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立宪经济学,并提出通过"经济立宪"约束政府的对市场的干预,精辟的论述了政府干预存在的不足和风险。  相似文献   

4.
王学信 《商业研究》2003,(16):80-82
在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与期间政府干预行为演变的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 ,可以发现 ,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干预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在加入WTO后的今天 ,政府应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 ,重新界定政府在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的职责 ,为国内银行业的转型制造一个适度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5.
针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启动的干预机制。目前,随着“双松”政策实施,政府功能财政效果的理想化描述纷纷出现。在此背景下,回顾西方政府经济干预和自由市场理论以及我国政府体制改革历程与走向,有助于我们辩证地看待政府功能财政政策的利弊,正确处理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的关系,坚定我国市场体制改革方向,推动政府职能改革的深化与突破。  相似文献   

6.
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理论学派反对政府过多干预经济,积极提倡经济自由;新古典综合学派、新剑桥学派主张由政府积极采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对社会总需求进行适时和适度的调节,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目标有: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发动了经济学史上的"凯恩斯革命",他提出要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参与经济,政府应该发挥作用,用国家的力量推动经济的运转。美国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在重塑了人们的信心之后,实施了"新政",实施大规模的政府干预经济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复苏。  相似文献   

7.
政府干预经济——国外的不同模式 通过对世界各国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行为分析,我们发现各国在不同的经济理论指导下,形成了四种不同的干预模式: 模式Ⅰ:干预市场秩序。这种模式的理论基础实际上是新自由主义,基本的经济哲学立场是政府的职责范围必须有限并实行权力分散制,反对政府成为具有发展功能的主体。政府在市场运行中的职能是:“维持法律和秩序、规定财产的内容、作为我们能改变财产权的内容和其它经济游戏的规则的机构、对解释规则的争执作出裁决、强制执行合同、促进竞争、提供货币机构、从事对抗技术垄断的活动和从事广泛地被认为重要到使政府能进行干预的临近影响的消除,同时,又包括补充私人的慈善事业和私人家庭对不论是疯人还是  相似文献   

8.
政府会计监管并非监管程度越严越好,合适的政府会计监管程度是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为此对我国政府会计监管的适度界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政府干预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政府作为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者,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明确政府干预的尺度,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从理论角度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出发,分析了政府干预中小企业融资的利弊,得出我国政府应采取以健全市场机制为主要手段的适度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刘花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7):105-106
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时,价格策划是最重要的策略,所以应该结合多种策略来进行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效果。但在现实社会中很多现象无法用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去解释,但却可以用行为经济即实验经济学去解释,即人在做决策时往往是"非理性"在起支配作用,但这种非理性却是可以预测的。因为它用行为学的方式来解释一些传统经济学解释不了的现象,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非理性"出发,通过两个模型来进行价格策划,为企业的价格策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寻租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箫迪  王子龙  孙春飞  俞悦 《商业研究》2005,90(21):145-148
通过建立设租寻租行为模型,认为只要存在政府干预,市场中的“经济人”就可能投入资源以获得事实上由于官方限制而得以被保护的边际利润。治理寻租行为的主要举措是减少政府的过度干预,适当提高政府官员的待遇,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Although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economies has been widely debated lately, the extent to which government and market affect employees’ perceptions about their organization remains inadequately discussed. We took the initial steps to create measures of perceived government influence and perceived market influence, and examined how they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organizational politics and justice in Chinese organizations.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we found that perceived market influence and perceived government influence had opposing impacts on organizational justice mediated by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politics. Additionall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irm type (state-owned vs. private) did not affect organizational politics, nor did it moder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rceived market/government influences and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politics.  相似文献   

13.
谭袁 《商业研究》2012,(9):201-205
主流经济法学观点认为经济法是在市场存在缺陷的情况下由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的过程中产生的,但其在对现实经济生活进行解释时存在局限。对经济进行干预是政府经济职能最本质的要求,这种干预的正当性主要不是来自于"市场失灵"理论,而是政府经济职能。厘清这一点有助于人们把握经济法学的任务,放弃"法学家的幻想",从现实出发发挥经济法学的功能。经济学为经济法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动力,经济法学应当大胆吸收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将其转化为法律的语言并应用于法律实践,这也是经济法学面对经济学不断发展,并在各学科全面渗透形势下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在经济转型期市场配置不能有效保障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情形下,需要政府干预。通过利益博弈分析表明,当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只是政府间的各部门提供时,其供给效率是低下的;当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由政府和其他某一供给主体合作供给时,由于不供给是其他供给主体的占优策略,因此其他供给主体会采取不供给行为,从而加大政府供给压力;当农民和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弱委托-代理关系时,委托人农民观察不到代理人政府的努力水平,其政府的供给效率在没有委托人的约束下变得低下。因此,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需要政府行为加以改善。同时,健全的制度安排、完善的供给体系、有效的监管体系等配套体系能确保政府行为发挥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examines whether (1)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causes bribery (or corruption) as rent-seeking theory suggested; (2) a firm’s perceived benefit partially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nd its bribing behavior, as rational choice/behavior theory suggested; and (3) other firms’ bribing behavior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nd a firm’s perceived benefit. Our study shows that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causes bribery/corruption indeed, but it exerts its effect on bribery/corruption through the firm’s perceived benefit. In other words, a firm’s perceived benefit fully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nd its bribing behavior. We also find that other firms’ bribery positively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nd a given firm’s bribery. This study partly proves that firms are rational actors. Potential benefit encourages them to practice bribery. Besides, this research also supports the rent-seeking view of bribery/corruption, which argues that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s a source of bribery/corruption. However, we have also identified that only those government interventions that will create “rent” can cause bribery/corruption.  相似文献   

16.
Throughout the 1980s, policymakers debated the merits of continuing deregulation of the commercial airline industry. In this exploratory study, public opinion regarding the need for renewed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s analyzed. Particular atteention is given to the roles that respondent characteristics and local airline market conditions play. Opinions about industry performance and the need for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re related to local market conditions and to perceptions of trends in airline safety. Findings indicate the majority of consumers favor neither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the setting of air fares nor in determining routes.  相似文献   

17.
分税制以后,经济增长的主要政治推动力从中央政府转到地方政府。政府行为的市场化不仅为地区经济增长提供了推动力,也为地方政府官员运用现有权力和可控资源进行寻租提供了可能。从地市级层面上探究地方政府行为对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影响,并将官员腐败纳入地方政府产生干预行为的动机,可以发现,地方政府在多重利益驱动下产生的银行信贷干预行为,会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地市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财政激励、晋升激励、腐败都会对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但在地区之间存在差异,而且三种利益动机驱动下产生的信贷干预行为的影响程度同样存在差异,其中晋升激励和腐败行为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资本结构研究领域的明显趋势是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深入探讨。各区域制度环境差异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而地方政府干预是影响企业资本结构调整最基本的制度因素。僵尸企业作为地方政府干预金融市场信贷配给的副产品,负债率显著高于正常企业并居高不下。文章旨在研究地方政府干预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并探讨僵尸企业对这一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干预通过增加债务的方式加快了企业向上的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且对国有企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僵尸企业的“融资成本转嫁效应”抑制了地方政府干预对资本结构向上调整的促进作用,且对非国有企业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因此,应加强地方政府对经济的有效调控,加快对僵尸企业的清理,切实优化企业的融资环境,实现资本结构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19.
考虑政府干预的企业R&D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对转型经济下政府干预与企业R&D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政府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研发支出较低;而且政府干预经济越严重,这种现象越明显.政府干预下的企业R&D行为表现较差,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的政治目标和社会目标与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偏离所导致的,这种较差的R&D行为表现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