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以PM2.5为代表的大气颗粒物导致的雾霾天气在我国各大中型城市频频出现,其中北京连续多日出现重度污染。雾霾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它的出现与车辆尾气排放、城市供暖、城市建设污染、地形构造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章剖析了当前我国城市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2.
雾霾灾害越演越烈,给公众的出行、工作、生活以及身体健康带来诸多危害,并伴随着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先通过对我国雾霾形成原因、污染特点进行详细地介绍分析;然后根据治理雾霾的途径,从三个方面对我国的雾霾治理文献进行总结分析;最后介绍了经济学的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数据包络法,对我国雾霾治理措施进行有效性分析。并且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DEA数据分析指标,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完善策略,从而实现最合理的资源配置、最完善的科学管理制度、最高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资本市场参与者的分析及其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通过对我国资本市场上主要参与者——发行人(上市公司)、投资者、中介机构(主要指证券公司)和监管机构进行国际对比,分析了资本市场上所存在的这些问题以及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在文章的最后部分提出规范和发展资本市场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4.
雾霾天气条件对公共健康、交通运输、电力及农业生产等带来严重影响。分析雾霾形成原因、颗粒悬浮物的来源、国外应对雾霾的措施,并对如何从产业结构、公共交通、发动机升级、提高油品质量、健全数据监测与发布等方面提出减少雾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雾霾特殊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雾霾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其形成机理既具普遍性,又具特殊性。本文通过数理分析和实证验证手段,剖析中国雾霾形成机理的普遍性是传统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为凝结核生成雾霾;特殊性是中国雾霾形成速度和扩散快、凝结核体积(直径)跳跃式和突发性增长,均与区域微生物种群及土壤、水源严重面源污染密切相关。由于中国水土环境受到富营养化的严重污染,造成环境中微生物种群繁杂和富集;土壤中氨氮浓度高,造成冬春季节水分蒸发带走大量富营养水分,在低空与气溶胶相结合,在凝结核吸水膨胀的同时,也为吸附在凝结核的微生物快速分裂繁殖提供了养分,长期以往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的微生物种群,为雾霾快速形成、频发和爆发性增长提供了外部条件。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等污染和广大农村的土壤、水源严重污染的叠加效应,是中国严重雾霾形成的特殊机理;欧美是以大气环境科学研究雾霾,中国则应以大气环境与生物科学协同努力研究与防治雾霾。远期治本,近期则应以雾霾生成机理和雾霾形成临界点研究与治理为主,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6.
黄河流域雾霾污染空间溢出效应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世强  张航  齐莹  刘勇 《经济地理》2020,40(5):40-48
基于1998—2016年黄河流域地级市雾霾污染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在考虑雾霾污染时空滞后效应条件下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GMM)方法,分析了影响黄河流域雾霾污染的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雾霾污染呈现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和高值集聚特征,高排放俱乐部稳定地分布于黄河下游城市;黄河全流域PM2.5浓度与经济增长呈现正"U"型关系,低效率的能源使用、低水平的人口集聚、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导致黄河流域雾霾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黄河流域雾霾污染背后的社会经济影响机制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低效率的能源利用以及偏向于生产技术提升的研发投入导致了黄河上游流域雾霾的加重,而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则主导了黄河中游流域雾霾污染的加剧,在黄河下游城市仅有能源消费对雾霾污染起到显著的正向作用。基于此,文章认为建立区域协同联防治霾机制、实施差异化分区治理策略、实现全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是黄河流域雾霾治理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7.
拥堵与雾霾,是当今城市存在的两大问题。文章对交通拥堵与雾霾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湘潭市主要拥堵路口交通实况的抽样调查,测算了不同拥堵状态下PM_(2.5)排放量;并根据湘潭市城区交通路网拥堵分布,计算出一天内因交通拥堵所致的城区PM_(2.5)浓度增加量约为0.03μg/m3,若排除其他天气因素,一年因交通拥堵所造成的汽车尾气排放的PM_(2.5)存量浓度增加10.95μg/m3。文章的测算分析,对城市发展和道路交通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雾霾污染已经成为当前最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而空间溢出效应和城市化进程是影响本地区雾霾污染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在空间视角下考察城市化对区域雾霾污染的影响。本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以长三角区域的地级市为例,分析了城市化进程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表明,长三角区域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周边地区雾霾污染加重将加剧本地区雾霾污染;城市化推进是长三角地区雾霾污染加剧的重要原因,在空间邻接权重矩阵下,城市化水平增加了1个百分点,PM_(2.5)浓度将增加2.216微克/立方米;周边地区城市化进程对本地区雾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城市化对雾霾影响的间接效应远大于直接效应。据此,本文提出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和城市间的协同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氨气,是一种无色但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机物,是制造氮肥、复合肥料、硝铵、铵盐、纯碱等产品必不可少的原料,在化工、轻工、化肥、制药以及合成纤维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雾霾,是我们熟知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以往的研究认为,工业污染、汽车尾气、燃煤污染及施工扬尘是雾霾形成的主要罪魁祸首,但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雾霾的深入研究发现:氨气在雾霾形成过程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氨气,这种看似平平无奇的气体,却与雾霾的形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2015年,随着柴静的一部《穹顶之下》纪录片的播出,雾霾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话题,同样也给相关监管部门施加了一定的压力。在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治理雾霾的方案。鉴于当前严峻的形式,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将对我国雾霾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对雾霾会计的确认、计量与披露进行讨论。并在文章最后对治理雾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近几年有关雾霾污染的研究进行整理,综述了我国雾霾污染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情况,将雾霾和雾霾污染区分开来,探讨我国在雾霾污染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为今后我国雾霾污染的相关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全国各地日益增多的雾霾天气给人民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雾霾天气的形成更多的是人为因素的结果,严峻的环境和生态危机迫使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城市化进程加快,产业和能源结构失衡,环境法规和环境交易市场缺乏是造成雾霾天气的经济原因。因此,治理雾霾天气的主要措施是通过技术创新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确立相关环境产权制度和建立区域政府间合作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相继出现了4次大范围雾霾天气,影响了30个省(区、市),雾霾天气给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雾霾的形成,气象条件是一个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大气污染在加剧。雾霾的罪魁祸首——PM2.5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加强污染源排放研究、加强环境治理,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以来,以PM10和PM2.5为特征的大气污染现象备受社会关注。今年雾霾问题依旧严重。雾霾天气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危害了人体健康,治理雾霾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结合国外经验及国内实际,就雾霾治理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应加快治理进程,但不宜急于求成。为了缓解并最终解决包括雾霾在内的大气污染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2013年9月公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其中,明确提出用5年时间,  相似文献   

15.
贺三维  张臻  甘杨旸 《经济地理》2022,42(4):178-189
隐性经济作为制度监管的漏洞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然而目前仍缺乏应对隐性经济及雾霾污染的长期有效的治理措施。文章采用MIMIC模型测算了中国大陆31个省份2000—2018年的隐性经济规模,结果表明各省份隐性经济规模年均值介于11.74%~17.35%之间,并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基于对雾霾污染空间相关性特征的检验,文章进一步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异质性(正式和非正式)环境规制、隐性经济及其交互作用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得出以下研究结论:隐性经济的存在会弱化本地及邻近地区正式环境规制的治理效力,甚至使其无效化。非正式环境规制的规范性压力抑制了本地的污染性隐性经济活动,是治理隐性经济及雾霾污染的有效工具,但其并未对邻近区域的隐性经济活动产生影响。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与隐性经济的交互作用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非正式环境规制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西部地区。据此,文章从规制工具及隐性经济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机动车尾排放是影响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因而对雾霾天气的治理应相对突出建设道路交通设施以及加强各管理制度。围绕这一重点,基于PM2.5视角对雾霾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认为汽车摇号、限制尾号出行对于缓解城市雾霾问题作用有限,通过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公路密度、发展轨道交通可以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强化和完善管理制度、建立雾霾防治区域合作机制,才真正有可能解决雾霾持续频发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5,(12)
雾霾及环境问题是我国深化市场体制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问题,文章总结了英、美、德、日四个国家在如何治理雾霾方面的措施及经验,进而提出我国治理雾霾及环境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经济地理》2021,41(7):213-221
在对我国2004—2017年期间雾霾污染与入境旅游规模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回归模型研究雾霾污染对我国入境旅游的影响以及区域差异,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1)雾霾污染与入境旅游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高污染区域与入境旅游小规模区域以及低污染区域与入境旅游大规模区域重叠特征;(2)雾霾污染已经对我国入境旅游产生较为明显的负向影响,其中,PM_(10)的负向效应最显著,其次为NO_2,SO_2的影响相对较弱;(3)雾霾污染对我国入境旅游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其中,对东中部地区的负向影响大于西部地区,对北方地区的负向影响明显于南方地区。最后,提出改善雾霾污染以提升我国入境旅游吸引力和促进入境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SWOT分析的不同成本控制战略组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外部机会和威胁与企业内部优势和弱点进行匹配,形成可行的备选战略.SWOT分析有四种不同的类型的组合:优势一机会(SO)组合、弱点一机会(WO)组合、优势一威胁(ST)组合和弱点一威胁组合(WT).这些组合将企业与成本相关的优势(S]、弱点(W)和机会(O)、威胁(T)分别组舍起来,形成不同的战略措施.本文主要就以下四种战略组合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经济地理》2021,41(4)
正雾霾污染防治不仅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有力支撑,也是推动国家治理方式实现经济新常态下历史性变革的重要契机。徐盈之教授撰写的《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雾霾防治模式与机制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20年9月出版)一书,以雾霾防治为研究对象,从社会、政府、制度以及经济层面全面探讨影响我国雾霾污染治理的关键因素和作用机理,借助雾霾污染物产生端的源头控制治理与雾霾污染物扩散端的联防联控治理思路,以我国雾霾污染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