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盈余管理是在公认会计准则(GAAP)允许的范围内,企业管理当局通过采用会计手段和非会计手段使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客观地说,一定的盈余管理有利于增强公司在风险环境中生存和应变的能力。但在现实中,盈余管理往往突破了“限度”,降低了盈余质量,变会计利润为“数字游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应当增强盈余管理的识别能力。防止落入盈余管理的陷阱.笔者认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使用以下方法对盈余管理加以识别:  相似文献   

2.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干预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达到特定目的的“披露管理”。盈余管理盛行于各国资本市场,是影响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一个主要问题。在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有:一是资本市场筹资动机,在中国现有的制度下,公司首次发行股票、配股增发、摘牌退市都与净资产收益率等盈利指标密切相关,公司有为在资本市场筹资而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二是管理者牟取私利动机,管理者往往通过提高利润或推迟确认收入等盈余管理手段来改变业绩指标,以便获得金钱报酬、社会声望、政治资本等;三是其他动机,如上市公司为逃避监管…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上市公司数量增加,公司之间并购重组数量激增,常见做法是“高溢价并购+业绩承诺”,以高溢价达成交易,签订业绩承诺协议锁定风险。“高溢价并购+业绩承诺”行为可能会促进公司发展,但也可能产生子公司失控、巨额商誉减值、会计处理不当等“后遗症”。本文对*ST围海高溢价合并上海千年公司后产生的良性影响和不良影响进行研究,深入剖析其原因,旨在为并购双方、审计人员和监管机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环境、社会、公司治理(ESG)表现对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表现越好,公司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可能性就越低。中介机制分析发现,良好的ESG表现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进而抑制真实盈余管理活动。进一步分析发现,对非国有企业和重污染企业而言,ESG表现的抑制作用会更加明显;相比于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的抑制程度最大;在区分了真实盈余管理的方向后发现,ESG表现抑制了正向真实盈余管理,促进了负向真实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引出盈余管理是目前学术界和实务界广泛研究的课题。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学术界有不同的意见,尚未能达成共识。如Katherine Schipper(1989)从动机出发,指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获取某些私人利益,而通过使用会计手段,或通过采取实际行动使企业的账面盈余达到所期望水平的操控性行为。这些行为既包括管理者在会计准则的允许范围内,通过选择会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企业盈余管理浅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盈余管理的存在与市场效率、公司治理结构、会计准则制度设置以及企业的外部监督等密切相关。当管理者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建经济交易时,运用判断改变财务报告,从而误导一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根本经济利益的理解,或者影响根据报告中会计数据形成的契约结果,盈余管理就产生了。综合上述观点,本文认为的盈余管理等同于盈余操纵,即管理层使用会计手段(如在会计选择中使用个人的判断和观点)或通过采取实际行动努力将企业的账面盈余达到期望的水平。本文进而提出了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利用关联方交易等调节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等盈余管理的具体手段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经历过多次并购浪潮后,资本市场中的商誉金额大幅增长,进而引起商誉减值的潜在风险,上市公司计提大规模的商誉减值准备往往会导致企业的经营业绩大幅下滑,陷入退市或破产的困境。基于此,对上市公司汉邦高科进行案例研究,分析其巨额商誉形成及其减值的原因。通过分析发现:由于对被并购公司的尽职调查不到位、签订不合理的业绩承诺等原因,汉邦高科对被并购企业计提巨额商誉减值准备金额,导致当年业绩大幅下滑。据此提出企业应在并购前做好谨慎性的前期调查工作、签订符合实际的业绩承诺等系列措施,为上市公司规避巨额商誉减值风险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上市公司营商市场,盈余管理是公司为达到“保壳”所常用的方式。资本市场不断完善监管制度、修订退市制度,要有效防止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净化股市市场劣势股,提高我国股市的质量水平。本文以百花医药为案例公司,重点分析其盈余管理动因和手段,并归纳上市公司防范盈余管理相关建议,希望为企业治理盈余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在公认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有关财务会计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和交易规划等手段有意识地调节或控制企业的盈余,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行为.这样企业可以从盈余管理方面调节利润,从而导致财务报告不实,因此探讨企业盈余管理的形式和方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企业社会责任、盈余管理与财务业绩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的关系。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错综复杂,有人认为企业的管理者没必要将钱花在不能为企业带来利益的活动上,有人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能够为企业增长财富的,也有人认为企业有义务在经济之外为社会而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经济转轨的特殊制度背景下,管理层个人利益与企业、地方政府利益的相互作用,盈余管理行为将主要表现为虚增利润。实证研究表明,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主要是为了扩大企业规模、塑造企业良好发展的形象,深层次的动机是提升管理层的预期政治前途、在职消费和福利等隐性报酬。  相似文献   

12.
盈余管理是在公认会计准则(GAAP)允许的范围内,企业管理当局通过采用会计手段和非会计手段使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客观地说,一定的盈余管理有利于增强公司在风险环境中生存和应变的能力.但在现实中,盈余管理往往突破了"限度",降低了盈余质量,变会计利润为"数字游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应当增强盈余管理的识别能力,防止落入盈余管理的陷阱.笔者认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使用以下方法对盈余管理加以识别:  相似文献   

13.
会计盈余管理是企业根据会计准则,通过对财务报告的会计收益进行合理调整和监控,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会计估计和会计判断的正确性对财务报表的准确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会计估计和会计判断可以粉饰企业的财务报表,导致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增大,从而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数据质量,以至影响公司信息的质量。所以,会计人员正确的会计职业判断和会计估计,有利于企业的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成为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备受关注的问题。美国的安然、世界通信等财务丑闻以及我国的“银广夏”“郑百文”等事件,都与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识别和控制,甚至与管理层串通合谋有关。鉴于盈余管理行为对资本市场的危害,广大投资者寄希望于有“经济警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盈余管理问题一直是会计领域的研究热点。上市资格对于我国企业来说非常重要,许多ST公司为了避免退市风险,通过盈余管理美化财务报表,使投资者作出不合理的投资决策。盈余管理的手段在不断增多,使得监管部门对ST公司盈余管理的控制变得更加困难。因此,研究盈余管理相关问题对企业自身、投资者、监管部门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债务融资一方面能够加强债权人监督,提高公司治理水平,降低代理成本,从而降低盈余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受债务契约的约束,企业管理者为满足债务契约及融资条件,一般会通过盈余管理来粉饰财务报表,导致财务报表质量降低。本文基于2001—2014年退市公司退市前3年的数据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在不同时点上企业债务融资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韩健 《中国农业会计》2023,(12):115-117
近几年,很多券商通过横向兼并和重组的方法来实现业务扩张,以此抢占市场份额,增加公司的价值,有效提升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益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文章通过对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收购广州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广州证券)这一案例的分析,探讨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动因和并购行为实施后的业绩情况,评价此次活动的并购方式、并购时机的选择所取得的效果,并基于此案例,为其他企业的并购行为、时机等提供一定借鉴,帮助企业合理实施并购,扩大企业规模。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企业新增长期借款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以检验我国债权人是否能够识别借款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企业新增长期借款与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即盈余管理越高,企业新增长期借款越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银行能够识别借款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盈余管理作为资本市场上一个主要的会计问题,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已经是一种司空见惯的公司管理层操纵利润的手段。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盈余管理都是非常具有争议的公司行为。本文从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的动因入手,分析其存在的社会及经济根源,并提出如何控制盈余管理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适度的盈余管理对于公司的发展是必要的,这种必要不仅体现在可以为企业谋取合法的利益,使企业健康地持续发展,而且合适的盈余管理能够很好地体现企业的成熟经营,使企业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本文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具体成因,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具体特点和盈余管理手段,提出针对盈余管理的治理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