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与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积极应对国际社会的舆论和压力,做出了巨大的减排承诺,中央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低碳减排政策.其中,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是中国低碳减排之路最为重要的举措.目前中国碳交易市场还处于萌芽期,市场搭建工作还未全面完成,这对低碳领域的从业机构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随着越来越多的非试点省份逐渐加入到全国碳市场,中国将加快推进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建立健全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到2017年中国将形成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全国碳交易总量将达到50亿吨,是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2.5倍,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  相似文献   

2.
正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作为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方兴未艾。碳交易作为舶来品,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已发展多年。自2005年欧盟启动全球首个碳交易市场以来,国际碳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地区建立了碳排放交易市场,其中,主要碳交易市场包括欧盟、美国加州、新西兰、瑞士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卖家,但由于一直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碳交易市场,目前中国CDM项目主要是“出口”,国内市场几乎为零.随着国际碳交易市场规模的扩大,碳货币化程度越来越高,碳排放权将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2013年6月18日,我国首个碳交易平台在深圳成功上线交易,国内其他“四市两省”碳交易试点市场也陆续启动.这一战略性的举措,标志着中国将通过碳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来影响国际碳交易市场价格的形成,掌握国际碳交易市场定价的主动权,引导全球碳减排活动向有利于我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在所有减少碳排放的方式中,碳排放权交易是最有效的、市场化的方式。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性政策工具之一,也是系统性碳减排长效政策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石化下属17家企业自备电厂已纳入全国碳市场,参与电力行业交易,预计石化行业很快会纳入全国统一碳市场,这势必造成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因此,要及早规划,成立集团公司统一的碳资产交易平台,从而更好更快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碳交易市场基本情况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经有21个碳市场在运行,碳交易总量超过103亿吨,  相似文献   

5.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措施和工具。本文基于全国8个试点碳市场的碳交易数据,分析了试点碳市场的交易和运行状况,并选取2017年1月9日至2023年2月10日碳交易价格数据,采用Bai-Perron方法和R/S分析方法对我国试点碳市场的结构突变和市场效率进行分析,测算了各试点市场的Hurst指数以及基于结构突变点划分的局部Hurst指数。研究显示,深圳碳市场达到弱式有效,上海碳市场接近弱式有效。基于结构突变点划分后各市场阶段运行效率及趋势各不相同。本文详细探究了导致各碳市场结构突变和运行效率差异的原因,并根据研究结果对我国碳市场建设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充分利用碳交易试点的经验积累是优化跨区域碳市场履约机制设计与执行的重要切入点.跨区域碳市场在履约实际操作层面与试点碳市场具有高度的类似性,但跨区域碳市场的特殊性又使得两者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中国跨区域碳市场履约管理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履约管理权分散;参与省市立法能力有差别,违约处罚尺度不一;履约管理与执法水准不同.应推动各参与省市以相对平等的地位参与履约政策的制定过程,就事关履约义务分配、流程管理等关键问题形成共识,确保碳市场履约机制兼具公平性与可操作性.同时在管理架构、履约政策、流程管理等机制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正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造成巨大经济影响,也让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环境保护进一步形成全球共识。2020年,欧盟、中国、日本、韩国相继宣布碳中和目标,美国也明确提出"2035年实现无碳发电、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从全球经验看,碳市场通过市场化手段将温室气体外部影响内部化和显性化,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截至2021年1月底,全球运行中的碳市场共有24个,正在计划实施的碳市场有8个,覆盖了全球16%的温室气体排放、全球1/3的人口及全球54%的GDP。目前我国存在8个试点区域碳交易市场,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8.
早在2011年,国家发改委就下发了《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7省市为我国首批碳排放权交易(以下简称“碳交易”)试点城市;2013年,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5个试点省市先后启动碳排放权交易,正式开创了我国碳交易元年;2014年,湖北启动试点,碳交易在各地继续推进.据国家发改委网站2月发布的消息,我国碳排放交易试点进展顺利,下一步还将研究尽快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虽然中国的碳市场发展落后于欧盟和其他发达国家,但中国却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潜在市场规模巨大,未来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从世界和中国范围来看,电力行业都是碳排放和碳减排的重要领域,也是碳交易市场的主体之一,随着下一步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的加速推进,电力行业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最近,记者走访了深圳、北京等地的碳交易市场和有关电力企业,从电力企业参与碳交易的实践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也得到了一些启示,在这里与读者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9.
直面CDM现状及问题——碳排放交易专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全球与中国碳交易发展现状CDM发展速度非常快,2007年全球碳市场比2006年翻了一番目前中国核证减排交易量和预期年减排量均列全世界第一位  相似文献   

10.
研究国外碳税征收的模式及特点,梳理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情况,对目前两大主流碳减排措施——碳交易及碳税的模式进行对比研究,结合国外的碳治理路径选择及效果分析,认为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碳交易市场的立法与监管体系,合理确定碳配额,适当调节碳资产价格,考虑碳税与碳交易并行体系,规范碳减排市场。  相似文献   

11.
刘江波 《中国石化》2013,(12):46-47
中国石化积极参与碳交易,搞好碳资产管理,掌握市场竞争主动权。 2013年11月28日,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在北京环境交易所鸣锣开市。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购买了京能集团2万吨碳配额,完成了基于配额的首笔碳排放权交易。此前,碳排放权交易已经在深圳和上海启动。12月,天津和广东也将启动碳交易市场。有专家表示,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在全国各地开启,作为一种以市场机制为核心的碳减标手段,碳交易将给中国环保带来新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2.
《京都协议书》的签订使碳交易市场逐步扩大并走向成熟。而随着碳交易的市场化,各种金融衍生品也相继出现。这些金融衍生品加速了碳金融的流动,但也是对新一轮的财富进行切分。作为后起之秀,中国如何在世界碳金融交易中占据优势地位发人深思。面对国内的碳交易现状,中国应如何把握好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利益分配,统筹全局,也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的。  相似文献   

13.
金融业要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绿色金融”、“碳金融”是必经之路。绿色金融在低碳经济下发展势头迅猛,碳金融交易市场成为低碳经济制高点。中国碳金融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应积极发展碳金融,获得主动权,即要积极制定碳金融发展的战略规划;健全碳金融监管和法律框架;培育碳金融创新机制,完善碳金融中介服务;创新和发展多样化的碳金融工具;建立统一的碳金融市场;积极推动碳交易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化进程;等等。  相似文献   

14.
能源福利绩效的概念来源于生态福利绩效,旨在衡量能源消耗所带来的经济性和非经济性综合福利产出,提高能源福利绩效水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以中国实施的碳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探究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中国能源福利绩效的影响并检验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碳交易试点政策对能源福利绩效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并且这种影响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对东部和中部影响显著,对西部影响不显著。碳交易试点政策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对能源福利绩效产生影响且影响效果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滞后期为2年。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对未来的碳交易市场建设和能源福利绩效的提升提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巴黎协定》已于2016年11月4日生效,控温2摄氏度将使全球近2/3化石能源储量得不到开发,导致油气上游投资大幅减少,对油气公司融资造成阻碍.随着缔约国碳约束逐步增强,油气公司将被要求做出碳财务披露,中国公司海外项目运营难度加大.国际石油公司纷纷探寻低碳转型之路,引入碳定价机制,将碳成本纳入项目投资计划,加大天然气和新能源业务投资比重.2017年,中国碳交易市场将全面铺开,石化、化工企业将被首批纳入碳配额体系.建议中国石油行业高度重视《巴黎协定》的影响和碳排放权的价值,制定低碳发展战略;各石油公司逐步建立碳资产管理体系;将碳成本纳入项目投资决策,以节能管理促进碳减排;积极参与电力和船舶行业的碳标准制定,建立碳交易能力.  相似文献   

16.
欧盟碳市场作为全球首个也是最大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在建设碳市场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国碳交易试点虽取得较大的发展,但要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碳市场,仍缺乏一个统一的市场交易体系。基于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内涵,对欧盟碳市场的运行机制、发展阶段、发展中遇到的挑战及特点做出梳理,并结合我国碳交易试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得出其对我国建设碳市场的启示。探讨我国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全国碳市场法律保障体系、完善细化碳市场交易机制和进一步提高碳市场市场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孙春 《工业技术经济》2018,37(3):97-105
本文采用2014 年7 月 ~ 2017 年4 月欧盟排放市场组织 (EU) 以及中国7 个主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交易现货价格的对数收益率的月度平均数据, 采用 DCC-MGARCH(1,1)模型, 尝试分析两个市场之间的价格波动溢出效应。 结果表明: (1) 两个市场均存在集聚效应, 但欧盟市场集聚特征和价格波动幅度更显著; (2) 两个市场间存在长期均衡和相互引导关系, 但这种影响存在非对称效应, 欧盟市场对中国市场溢出效应更明显; (3) 欧盟市场对外界反应更为敏感, 其价格高低相随明显。 但当欧盟碳交易价格出现急剧变化时, 中国碳交易价格波动幅度较之欧盟更大,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碳市场仍较为脆弱。 建议加强全国统一性市场的建立, 完善价格监管机制, 避免价格波动对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低碳产业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工业革命后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由此带来的气候异常给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我国提出的双碳目标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的一项庄严承诺。通过构建全国碳交易市场可使高载能行业加快碳达峰和深度脱碳的进程,由此产生的大量企业碳资产需要得到合理的管理和利用,构建面向企业的碳资产管理体系势在必行。阐述了碳交易的经济学原理,同时通过对全国碳交易市场产品要素特点的分析,结合这些产品在资本市场里的流转规律,以钢铁行业为例,构建了以低碳管理、资产开发、市场交易、碳中和综合服务、碳金融和行业研究的六维碳资产管理体系,这将为企业开展好碳资产管理提供有力的抓手和明确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9.
许帆婷 《中国石化》2013,(11):52-53
当今世界,碳减排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行业与外交热点.碳交易制度也在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中相继建立、发展.然而,作为一种旨在降低排放的制度设计,碳交易本身对工业排放无能为力.碳减排归根到底需要相应的技术作为支持. 碳捕集与碳封存(CCS)技术是目前公认的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应对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国际社会对此高度重视.国际能源署(IEA)《2009年CCS技术路线图》更提出到2050年全球投资2.5万亿~3万亿美元建成3400个CCS项目的设想.碳捕集与碳封存技术为企业在碳交易市场中增加了筹码.  相似文献   

20.
以2014—2018年广东省碳交易价格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广东省碳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广东碳市场的建立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减排成效,企业发电成本、当地用电量都会左右碳价格的走势,欧洲CER期货价格依然是影响广东省碳交易价格的最显著性因素,同时,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以及国际天然气价格等都对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存在正向影响。基于此,我国应该继续推进碳市场建设、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巩固减排效果,同时关注国际碳排放价格走势,提前做好能源价格预测,掌握能源价格走势,衡量碳减排成本与能耗成本之间的差异,找到能源选择与节能减排间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