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更精准的受众购买和更精细的投放优化,让移动端媒体透过DSP购买更受青睐。对2006年即成立的国内较早进入移动营销领域的亿动广告传媒来说,过去的三年中,他们一直都在见证和经历,品牌广告主的移动广告预算每年以近100%的速度增长。首先,移动端上网用户数的增长以及用户在移动终端的媒体消费时长实际已挤压到其他的传统媒体形式,广告主已无法忽视此重要因素,因此移动广告或营销手段受到重视,预算必然增加。  相似文献   

2.
姜红 《中国广告》2013,(1):83-84
《中国广告》:谷歌的移动广告平台Google AdMob有哪些其他平台达不到的优势?刘允:AdMob是谷歌三年前收购的移动广告平台,尽管那个时候的移动广告还处于非常初期的萌芽状态。但是Google愿意去尝试营造这样的环境,因为谷歌知道大家的使用习惯,大家都希望能够更个性化和更方便,移动的量一定会超过PC,为此,Google做了长足的准备,AdMob和我们的AdWords平台整合,广告主可以基于AdWords帐号选择是在桌面端或者在移动  相似文献   

3.
中国领先的移动广告网络运营商亿动广告传媒(Madhouse)在首届GoAndroid中国(上海)国际移动开发者大会上宣布进入移动应用程序内嵌广告领域,并发布了国内首款移动广告优化产品——亿动智道通用SDK(SmartMad Universal SDK),支持开发者透过亿动智道整合国内外多个主流移动广告SDK,  相似文献   

4.
正移动广告平台市场格局进入转变期,相应地,广告主在移动广告的效果、创意以及投放上的营销思路也发生了升级与变化,此时更需要借助移动广告平台在技术上创新实现自己营销思路和平台技术的并进前行。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广告平台市场整体规模为25.8亿元,同比增长144.3%,预计2014年将达到50.1亿元,到2018年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27.1亿元。目前移动广告的发展主要依靠传统品牌广告主投入的加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品牌在移动广告平台上,对投放、创意以及效果的思路开始发生变化,移动广告平台的技术创新成为应对品牌移动新思路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5.
APP是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具有实用、精准、创新等特点,移动APP广告作为新兴的移动广告形式倍受瞩目。APP广告模式一般具有植入APP和品牌APP两种基本模式。如何在当下媒体环境中更有效地实施APP广告:深入洞察用户心理,吸引用户主动参与是APP广告策略的核心要素;其次通过整合传统媒体、社交网站以及二维码等其他形式,使APP广告点面结合,深广并重,达到广告效应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4月17日,由日本移动广告运营公司株式会社思翼移动通讯、株式会社电通及株式会社电子互动传播三方在华共同投资,宣布共同创立北京电翼广告有限公司。将主要专注于移动互联网资源整合及移动广告的销售、发布及制作,并致立于成为移动营销专家。  相似文献   

7.
近日,广州移动一则广告让移动和联通的竞争关系直接摆上桌面,广告中移动公司的产品站立在一圈散落的青苹果周围,形象高大挺拔。也许很多人很难迅速的看出其中的奥秘,不过仔细琢磨则不难理解移动此则广告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朱磊 《广告导报》2007,(6):125-125
近日,由日本移动广告运营公司株式会社思翼移动通讯、株式会社电通及株式会社电子互动传播三方在华共同投资,宣布共同创立北京电翼广告有限公司。将主要专注于移动互联网资源整合及移动广告的销售、发布及制作,并致立于成为移动营销专家。  相似文献   

9.
广告人一直梦想把广告做到消费者的旅程中和家门口,现在移动电视正在帮助他们实现这个梦想。从理论上来说,移动电视属于分众传播(小众传播)媒介。它不是面对普通大众进行传播,而是面向特定的有清晰特征的族群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使得广告能够更精准有效地聚焦目标消费者,具有更高的媒介投资效率。目前,移动电视的商业价值正在被快速开垦。据水木清华研究中心的统计分析表明,中国移动电视的终端规模和营业收入在2005年都将得到极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8月21日,中国广告协会面向社会发布了《中美移动消费行为研究报告》,这是为比较中美两国智能手机消费发展的共性特征和不同之处,由中国广告协会互动网络分会(IIACC)联合美国互动广告局(IAB)于2012年9月开始组织的针对中、美两国移动互联用户的消费行为调查,经过合并分析研究完成的。报告显示,中美两国都已进入移动终端时代,但在美国使用智能手机更倾向于私人性和功能实用性,在中国则更倾向于社交化和娱乐性。  相似文献   

11.
胡达恩 《广告大观》2006,(1S):86-88
长久以来,广告是一进在担心自己投放的广告能不能精确的到达受众,广告人也礼思索有没有一种新的广告媒介能把广告精准的做到消费者手中,而现在手机移动广告的出现无疑正在帮助他们交现着各自的梦想。移动广告在理论上讲,它是一种小众传播的载体,属于分众传媒的一种。与传统的广告相比,  相似文献   

12.
在大机遇之下,移动广告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比如,如何更多释放广告价值、如何让移动流量变现、如何在移动设备上有效展示广告、如何使移动广告更加个性化、如何挖掘出移动搜索广告的价值等。2012年中国移动市场规模达到1.96亿美金,移动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前景诱人的行业之一。在大机遇之下,移动广告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比如,如何释放更多的广告价值、如何让移动流量变现、如何在移动设备上有效展示广告、如何使移动广告更加个性化、如何挖掘出移动搜索广告的价值等。  相似文献   

13.
陶娟 《新财富》2012,(3):22-24
“愤怒的小鸟”借娱乐之力实现100亿次/月的广告展示量,准备在手持设备上推送广告的Facebook有望斩获12亿美元的移动广告营收,谷歌和苹果在移动广告市场的双寡头垄断地位面临着多方冲击。  相似文献   

14.
《成功营销》2010,(10):I0012-I0013
长期以来,《成功营销》关注移动营销领域,我们采访了一系列圈内名人.从广告主到广告代理商,从移动媒体平台到移动广告网络,再到第三方监测机构。以下摘录其中的要点,希望能从他们的经验中洞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即将进入移动互联网营销领域的你,提前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5.
正伊利金领冠成为《爸爸去哪儿》手游的品牌冠名商,通过多样化、独具创新的多种广告模式,进行移动互联网深度广告植入的尝试,实现了从传统电视到移动营销的跨界合作。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多屏时代已经来临,用户的媒介使用习惯已经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品牌广告主对移动广告认可度逐渐加深,从PC端转战移动端,加大在移动营销领域的投放比重。伊利在尝试营销创新的道路上从未放慢脚步,在夺得《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独家冠名后,除了与湖南卫视电视节目的全面合作,更顺应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趋势,试水移动营销。  相似文献   

16.
《成功营销》2012,(6):8-8
5N23Et,数字营销专家艾德思奇(adSage)发布了最新战略级移动广告产品艾德聚合平台(mobiSage mediator).这也是目前国内首家具备RTB(实时竞价)模式的移动广告聚合平台。该平台将整合国内外主流移动广告平台,并对广告功能进行统一管理、动态配置.广告主和开发者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轻松实现对多家广告平台的搭配使用。  相似文献   

17.
百视通9588万美元加码移动广告近日百视通宣布,公司全资控股的百视通投资拟分别收购北京艾德思奇、adSageCayman各51%的股权,收购金额合计9588万美元。上述两家公司主要从事互联网数字营销,百视通拟借此次收购拓展相应业务。百视通表示,标的公司作为互联网数字营销行业综合实力最领先的公司之一,布局了PC搜索广告、视频贴片广告、移动广告等多种形式的媒体广告类型。通过此次收购,公司将全面打通全媒体广告与数字营销战略的布局,实现品牌广告主向新媒体领域特别是移动广告领域的延伸。  相似文献   

18.
《成功营销》2012,(8):7-8
MSN微软移动广告平台正式上线加速布局移动互联网市场7月2日,MSN(中国)宣布其微软移动广告平台(http://ad.msn.cn/)正式上线运营。MSN微软移动,  相似文献   

19.
网络     
《广告大观》2011,(3):17-18
MSN提供全新广告位置 伴随着移动媒体的快速发展,微博类业务和基于移动的社交网络风靡欧美市场。因此,MSN的跨媒体移动平台策略成为重中之重。就在美国时间2月18日,MSN发布了MSN Video和Mobile MSN Lifestyle这两个针对WINDOWS PHONE7平台的服务。这两个业务都将准许用户免费使用并利用广告收益作为业务收入。广告主可通过业务所带的影片开头插人的影音广告以及一个尺寸为480×80的移动BANNER条来发布广告信息,对消费者传递信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广告》2008,(5):175-175
3月31日,据权威调研机构Gartner报道,全球移动广告收入有望在2008年超过27亿美元。Gartner分析,要创新地发展移动广告市场,将与广告相关的内容或是购物地点捆绑给用户。同时为了鼓励用户接受这些广告,厂商必须改善通过手机获得信息的渠道,从而让用户体验满意度提高。并最终推广向更多的终端用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