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中国在入世谈判中就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议》(GPA)做出了承诺。这11年来,我国政府为履行承诺一直在积极不懈地努力:2007年正式启动加入GPA谈判;2007年、2010年和2011年先后提交三份出价清单;2012年12月5日,我国第四次递交了提案清单,谈判内容已进入到实质阶段。谈判进程的提速表明了我国加入GPA协议的决心,也表明我国加入GPA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同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政府采购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于2007年开启加入政府采购协议(GPA)的谈判。本文综合借鉴美国、日本、欧盟等已加入GPA的国家和地区的开放与保护经验,对我国加入GPA谈判过程中应采取的开放与保护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加入GPA谈判中,GPA各成员国强烈要求我国开放各次级中央实体。文章从GPA口径介绍了次级中央实体政府采购规模的测算方法,以大连市为例全面分析了我国次中央实体政府采购规模现状,并提出我国次级中央实体加入GPA协议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在进行加入GPA的谈判,加入GPA将有利于我国公共采购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及公共采购市场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同时也将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对我国的公共采购市场现状、法律制度和立法背景等方面的分析,就我国加入GPA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陈阵  潘爽 《地方财政研究》2012,(12):24-27,32
我国加入GPA谈判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地方政府采购市场将逐步开放。加入GPA将对辽宁省省级政府采购产生重要影响,此外省内招标采购、省属事业单位采购等也将受到GPA的影响。为此,辽宁省应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迎接挑战,采取措施减轻加入GPA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做好法律准备。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在进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下的GPA谈判.其中次级中央实体的出价清单尤为各成员关注,这关系着国家重大经济利益,必须慎之又慎.深入研究GPA参加方次中央实体出价规律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GPA看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几点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GPA(政府采购协议)谈判的启动,研究和熟悉GPA有关规定,明确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不足,对于完善我国政府采购制度,顺应政府采购市场开放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政府采购作为一种重要的贸易方式,被纳入多边和双边贸易谈判中,成为一项越来越重要的议题。2007年12月28日,中国正式启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议》谈判。本文深刻分析了中国加入GPA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完善中国的政府采购制度,促进中国政府采购制度在国际贸易中的有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何时加入《政府采购协定》(GPA);加入GPA后能否优先采购本国产品,特别是能否优先采购在国际上并不居领先地位的高新技术产品;我国政府采购法如何应对加入GPA,地方政府又是否可以制定优先采购本国高新技术产品法规,还有本国产品的概念应当如何界定等等,是当前理论界、学术界或有争议或尚未涉足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分析探讨,以廓清社会各界在相关问题上的模糊认识。酌明GPA与地方政府采购的关系,推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议(GPA)是我国政府采购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当前,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在基本原则、适用范围、采购方式、救济机制等方面与GPA还存在一定差异。应对加入GPA,应加快完善中国政府采购管理制度与体制,宏观层面,应调整和扩展政府采购的实施原则,健全政府采购法律体系,处理好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并着力完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中观和微观层面,应按照GPA有关要求对政府采购实体、采购范围进一步合理界定,完善政府采购采购方式、招投标制度、质疑投诉机制,并提高采购透明度。此外,还应深入研究并吃透GPA有关条款,充分利用有关"空置条款"和一些除外规定,以保护本国产业发展,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和利益。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入世时承诺将尽快加入《政府采购协议》(GPA),这意味着我国政府采购将有可能进行大规模的政府跨国界采购。本文分析了政府跨国界采购的基本特征及应遵循的基本规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政策研究。  相似文献   

12.
GPA与我国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完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PA的产生是国际社会政府采购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我国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近年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无法满足我国即将加入GPA的需要。综观国外政府采购的成熟做法与经验,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应从指导思想、法律体系、管理制度以及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发挥的保障制度建设等方面作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确保产业安全是我国加入GPA的首要目标.鉴于产业国际竞争力被视为产业安全的关键所在,构建了政府采购市场开放条件下产业安全评价模型,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从货物、服务、工程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了中国与GPA缔约国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表明,我国货物贸易竞争力优于GPA成员国;服务贸易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最小,竞争优势最弱;对外承包工程快速增长,但市场占有率很低.应渐进式开放我国政府采购市场、完善国际竞争防护制度、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工程产业的国际参与度、利用自贸区平台构建政府采购市场开放合作新规制,以达到提升我国产业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政府采购法实施已近三年,许多省市的政府采购实践更已逾五年,但是,关于我国加入GPA之后政府采购本国高新技术产品能否“优先”的问题,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立法,甚至理论探讨与学术争鸣,都没有得到实际上的有效解决。在我国已经成为GPA的观察员,而自主创新又成为国家基本战略的今天,研究政府优先采购本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国际合法性,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GPA是一个利益对等的互惠的机制,但其适用非常严格。与其说政府采购市场开放是政府决策的结果,不如说GPA下的各方参与人动态演化博弈的过程。论文以演化博弈理论方法,建立了一个政府采购市场开放机制的演化博弈模型,对政府采购市场开放机制的动态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在经济实力对等的条件下,互相放开市场是共同趋势。否则,实力较弱方将备受煎熬。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以适当的身份加入GPA。同时,研究GPA条款,维护履行应有的权利和义务,确保自己的综合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政府采购立法与WTO政府采购协议的整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我国最终将加入GPA开放政府采购市场。为此,我们必须在立法上有所准备,在采购的法律制度和运行规则上与国际接轨。本文从政府采购的立法取向、法律适用范围等方面对WTO政府采购协议与中国政府采购立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中国政府采购立法与WTO政府采购协定的整合提出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是一项极具风险的经济活动,只有全面的识别国有企业资本运营活动的各种风险,才能制定更加科学和协调的风险防范策略来降低和规避资本运营风险.通过对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风险含义的阐述,分析了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的特征,并依据资本运营风险的特征和分类,重点阐述了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风险耦合的基本理论,提出了全新的国有企业资本运营整体风险图示模型.  相似文献   

18.
侯瑜 《地方财政研究》2011,(10):34-39,45
作为东部地区次级中央实体,辽宁省加入GPA协议已不可避免。文章首先对WTO框架下的政府采购与我国现行政府采购概念进行了区分,然后分析了辽宁省政府采购的市场规模、采购对象构成和市场开放度,结论认为,未来很长一段时期,辽宁省将进入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快速发展期,政府采购市场规模还将扩大。  相似文献   

19.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延续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将国有企业议题单独成章的做法,并设置了较私营企业更严格的条款:重新定义国有企业以增强规制的针对性(重点针对中央一级政府所有或控制的、从事商业活动的大型国有企业),扩张非歧视原则(不仅包含最惠国待遇,还包含国民待遇)以强化国有企业的义务,将商业考虑原则作为国有企业的一项独立义务,扩大国有企业补贴规则的适用范围、明确国有企业作为补贴主体的适格性,设定更全面更高标准的国有企业透明度义务。CPTPP国有企业规则及其背后的竞争中立原则与国有企业改革具有目标一致性,但由于过去的国有企业改革较少考虑国际市场的制约因素,国内规则与国际规则未能实现良好衔接,申请加入CPTPP则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加快制度型开放提供了双重契机。应优化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减少政府对商业类国有企业的干预,清理不合理的补贴政策,促进国内规则与国际规制接轨;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谈判,为国有企业改革和转型争取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并推动国际经贸规则朝更加公平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经营,也需要进行资本经营。资本经营有其特定的内在本质及特征,我国国有企业要实现资本经营需要诸项必要的条件和原则。以此为依据.针对我国现实情况,国有企业的资本经营方式的选择有其自身特点,这些选择及其要求对国有企业实行资本经营有其现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