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支付系统在实施货币政策中的作用,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支持货币政策实施的具体实现,以及1993~2006年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情况,为CNAPS更好地支持货币政策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支付系统在实施货币政策中的作用,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支持货币政策实施的具体实现,以及1993~2006年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情况,为CNAPS更好地支持货币政策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尹龙 《经济导刊》2000,(6):70-74
网络经济 ,或者数字经济的发展 ,离不开一套高效、便利的电子支付体系 ,它是电子商务、网络银行等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基础。目前国内尽管对电子商务的讨论 ,但对电子支付方式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对美国经济中的电子支付情况进行一些综合分析。美国的支付清算体系可以分为现金支付清算和非现金支付清算。现金的支付清算主要是银行间相互代理业务所形成的资金债务 ,在代理行之间以及通过联储进行。非现金支付结算则是利用支票、信用卡等支付工具进行的结算 ,它可以分为3个层次 ,依赖于4个并行的系统 ,即在12个区行间进行的全国资金清算层 ;区…  相似文献   

4.
张晓放 《经济论坛》2013,(12):130-131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引起广泛关注,其引发原因众多,其中不合理、不科学地利用地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是一个重要原因.鉴于转移支付制度对地方财政本身的资金支持作用,以及其在实现地区间财政均等化方面的重要性,本文分别从财政转移支付的结构、规模、监督和问责等方面指出几点不足,并给予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时,中国公共财政的建设,已把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一个战略目标提了出来,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手段就是财政转移支付。研究如何改革和完善当前中国的转移支付制度,是个重要课题。从提出中国的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稳定和促进一国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转移支付作为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作用不容忽视。通过分析中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澳大利亚、美国和德国的转移支付制度进行借鉴,为优化中国转移支付制度结构,实现转移支付制度财权与事权合理划分,规范其分配方式和健全相关法制建设,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境内外币支付系统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支持多币种支付清算的系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安全、高效、公平的外币支付清算服务,已成为我国境内外币支付清算的重要渠道。但是,系统在推广、运行中还存在的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境内银行间互联互通,系统功能的运用和拓展,代理结算银行的结算服务,系统监管以及系统与国际主要支付系统的连接等,本文就此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资本市场》2013,(6):34-39
央行将第三方支付服务定义为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主要指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机构提供货币资金转移服务.包括: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见表1)。第三方支付企业与各大银行签约,提供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对接的交易支持平台。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比较重要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实行的财税制度是:"统收统支"制度,"分灶吃饭"制度和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使得地方政府的财权逐渐集中到中央政府的手中,整个政府的财政状况可以形象描述为"中央财政锅满钵满,省级财政勉勉强强,县级财政哭爹喊娘."财力与支出责任的不相匹配,使得地方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近年来的"土地财政"的出现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中央政府为了支持地方政府的发展,实行转移支付制度以弥补地方政府的财政缺口,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然而,近年来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逐渐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仍然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这使我们不得不考虑,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被用于何处.中央支付转移支付制度设计取向是在于支持地方政府公共产品的提供,实现社会的公平.随着转移支付的增加,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并没有得到改善,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也并没有因此而增加.转移支付作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决策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中央政府增加的转移支付到底去了哪里,在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94年中国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完善,资金规模稳定增长,管理日趋规范、科学和有效,有力推动了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了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但在转移支付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边界不够清晰,部分项目功能交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的充分发挥,弱化了政策实施效果.本文论述了转移支付的类型和功能,通过分析中国转移支付现状和综合借鉴国际经验,建议适时设立分类转移支付,进一步理清一般性转移支付、分类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功能定位,最大程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1.
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金融支持.然而,我国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尚不完善,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其中,农村信用社的支付结算服务就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基于此,笔者就我国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服务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文章首先阐述了加强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的背景,继而分析了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提高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服务的几点对策,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服务的有效开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2.
在工程分包合同中"pay-if-paid"和"pay-when-paid"两个条款的使用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论,不同的国家对这两个支付条款的有关规定和解释差异很大,但总体而言,这些国家都是持否定的或严格限制的态度。本文主要根据美国、英国、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地区或组织对这两个支付条款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合同范本展开分析,以便中国承包商能在签订合同时关注当地对这两个条款的相关法律规定和使用情况,以规避相关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3.
对农民新农合的需求作了框架性研究。运用线形扩展支出模型定量分析了农民的支付能力。农村贫困人群确实存在支付能力问题。政府应对贫困人群的合作医疗筹资给予更大的支持力度。对于绝大数农民, 关键不在于支付能力, 而在于支付意愿。对农民的支付意愿构建了国家、社区、家庭和个人的四维解释框架。在国家层面, 影响因素主要是对政府的信任程度、政府的"机构能力"以及补贴的力度大小;在社区层面, 社会资本在社区健康融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家庭对合作医疗的支付意愿主要取决于其对参与的成本和收益的比较, 同时, 家庭成员内部风险分担机制和家庭之间风险分担机制也会对家庭的支付意愿产生影响。支付意愿还和农民的个人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6,(11)
自2009年国家新医改方案提出"完善支付制度,积极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后,为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更好地发挥医保支付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和对医疗费用的制约作用,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被认为是深化医改的一个关键环节,它影响到中国新一轮医改能否成功。文章针对当前医改形势,从六个方面分析了如何积极开展城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相似文献   

15.
农村信用社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现已经成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机构网点遍布全国广大村镇,为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年积累的风险也正在逐步暴露与释放。如何防范与处置农村信用社支付风险已成为当前金融工作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本文根据农村信用社支付风险类型,分别从支付风险预警、监控、处置和改善外部经营环境四个方面就如何防范和处置农村信用社的支付风险进行粗浅探讨。一、加强预警预报工作是处置支付风险的基础从目前情况看,农村信用社的支付风险有两类,即自营性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围绕当前高校在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操作中内部财务管理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提出几点心得和建议,以不断适应新时期国库集中支付下面临的新情况。  相似文献   

17.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三农"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支付体系是支持经济金融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改善农村支付服务、健全农村支付体系对于推动农村消费、提高农村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农村资金融通、增强农村金融机构竞争能力、减少现金流通、提升农村信用水平、推动现代金融文化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持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满足了政府和社会的需要,同国库分散支付制度相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运行特点存在一定的区别。本文通过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介绍,分析了国库集中支付方式的优缺点及支付方式的区别,最后提出几点改进建议,以期提高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9.
解垩 《经济学(季刊)》2013,(4):28-36,10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公共转移支付和私人转移支付之间的联系,检验中国农村公共转移支付对私人转移支付的非线性挤出效应。采用两阶段heckman方法,第一阶段因变量为收到私人转移支付的可能性,第二阶段的因变量为收到私人转移支付的数量。私人转移支付发出方的动机是交换动机,公共转移支付只是增加了私人转移支付的可能性,但公共转移支付并没有影响私人转移支付数量;私人转移支付动机并不是非线性的;把公共转移支付分为生产性和生活性后,两类公共转移支付对净私人转移支付数量也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银行体制在社会经济中作用的根本性转变,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作为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入和继续,受到了高度重视.本文详细介绍了互联网支付的基本概念,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