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正>《物业管理条例》虽然具体细致,但法律级次低、处理有关纠纷和违规行为的执行主体、处理程序都不明确,使得执行力得不到有效保证。行业纠纷频发物业管理行业快速成长,物业管理的领域已从单一类型物业到基本覆盖不动产管理的所有领域。但由于物业管理立法工作的滞后,缺乏权威性法律的有效约束,产生了很多物业纠纷。这些纠纷主要表现为6个方面:业主拖欠物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开发商、业主和物业公司之间的物业纠纷已经成为中国房地产业的一大顽疾。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曾做过一项调研,发现小区物业管理纠纷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开发建设遗留问题突出,严重影响物业管理;二是业主大会的成立缺乏有效组织,运行困难;三是没有理顺业主委员会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业主自律机制不完善;四是物业管理企业服务不规范,与居民需求有较大差距。从朗琴园和建外SOHO两个小区的案例中可以看出,物业纠纷问题错综复杂,既有开发商  相似文献   

3.
某天,和广州几个知名楼盘的物业管理同行聊天,大家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物业管理服务太繁杂,业主仿佛有没完没了的投诉和服务申报;业主相互之间、业主和发展商之间总是有许多扯不清、理还乱的纠纷,让物业管理公司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业主动不动就以不交物业管理费来要挟物业管理公司……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有人说这是我国物业管理法律体系不健全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突飞猛进的房地产业把物业管理推向珠海市大大小小的居住小区,与此同时,不断高涨的物业管理欠费率无情地制约着行业的正常健康发展,日益尖锐的矛盾冲突,给社会安定团结局面带来不利影响。为此,正视珠海市物业管理中的欠费现状,分析造成物业管理费拖欠的原因,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物业管理企业在物业管理费方面的困境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对物业管理费的调节作用;二是业主对物业管理费收支的误解;三是物业管理费在未来该如何定位和收取。三者性质不相同,引起关注的程度却并无差别。“政府调节”涉及的是政府相关部门在物业管理政策制定上的缄否, “业主误解”涉及的是业主的现实态度和行为,而第三点则是政策与学术研究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物业服务人是社区治理不可缺位的实干团队。社区居民业主的生命财产安全包括疫情防控、居住环境绿色环保、熟人社区建设(包括邻里物业纠纷)、居民业主对新生活追求都离不开物业服务。尽管物业服务人做出了贡献,但目前业主与物业之间的管理纠纷还是层出不穷,业主与物业公司的对立情绪不断增加,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而大多数小区物业管理费一定终身的停滞现状与物业管理的成本急剧增加,也让物业管理者进入窘境。作为物业管理服务人,如何走出困境,是物业服务人的当务之急,也是社区治理实践者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引入物业管理以来,物业管理行业迅速发展,但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之间利益分配的纠纷、物业服务的纠纷也随之而来。文章针对各种类型的纠纷,提出小区物业管理纠纷化解机制。物业服务企业应改变管理观念,明确自身物业服务者的定位;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物业服务水平;完善物业服务收入透明化机制。业主需要培育维护权利意识,积极行使业主权利;履行物业服务合同义务,促进物业公司互利共赢。通过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双向联动,化解物业管理纠纷,构建文明友好的社区环境。  相似文献   

8.
近日,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针对厦门锦绣广场物业管理高额滞纳金一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物业管理有瑕疵,业主可以免交滞纳金,但业主不能因物业管理瑕疵拒交物业管理费,即本金仍须补交。  相似文献   

9.
<正>物业管理纠纷是指物业管理各主体之间在物业管理民事、经济、行政活动中,因对同一项物业、物业管理服务或行政相关事务有相互矛盾的主张或请求而发生争执。随着我国物业管理事业的普及与发展,居住物业中的物业管理纠纷事件迅速增长,已影响到物业管理各市场主体和城市社会的稳定,成为业户(业主、承租户及其他非业主使用人)公众与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和物业管理相关方与行政机关面临的难点。为了调整纠纷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促进我国物业管理纠纷调处机制的法制化,我们在立项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对构建物业管理纠纷调处机制的研究。一、我国现行纠纷调处机制的优势与劣势由于物业管理纠纷大多属于民间纠纷,所以研究物业管理纠纷的调处机制必须先研究我国现行的民间纠纷调处机制。我国现行的纠纷调解体系是由民间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所共同构成的。其中民间调解包含人民调解委员会(PMCs)与个人调解两种形式。按照其性质的不同,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是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一种自治活动;个人调解为公民个体之间进行的一种自助行为;行政调解是国家行政机  相似文献   

10.
<正>物业管理是住房商品化、社会化发展的结果,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物业管理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是,中国人民大学一个社区管理调查组对北京市70个居民小区的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小区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存在纠纷。在目前实行物业管理的众多小区中,如下现象确实时有发生:有的业主不愿缴纳物业费,没有缴费的业主与缴费的业主却享受同等的物业管理服务,攀比从众心理使得更多的业主欠费,结果物业管理费收缴率低,物业管理公司为了控制成本,只好减少人员.降低服务质量和标准。本来每天该清扫3次或随时清扫,改成2次或1次;本来24小时值班和红外线监控,现在因人手不够而减少时间,甚至不了了之。服务质量降低了,业主不满意,使得更多的业主不缴费,  相似文献   

11.
按物业服务的公共产品属性处理物业管理纠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物业管理纠纷普遍呈上升的趋势,有的矛盾甚至日益激烈。例如:2004年,重庆市南岸区金龙港湾小区的部分业主因不满意物业公司的服务,拒交物业管理费。物业公司也因收费减少,不得不减少工作人员,降低服务质量。如此恶性循环,双方矛盾越来越深。为此,小区开会以2/3多数业主通过决定由小区业主委员会暂时对小区物业进行自治管理,  相似文献   

12.
业主不得以物业管理不力为由拒交管理费,因为这将损害其他业主利益,同时,物业也不能停水断电制裁业主。在日本,业主和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矛盾纠纷很少。因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业主和物业管理公司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了公寓等共同住宅的管理,业主和物业管理公司在维护各自的权益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物业公司接受协会监督根据有关法律,日本还设立了住宅管理协会、高层建筑管理协会以及促进物业规范化管理中心等机构,专门负责搜集和研究物业管理方面的经验、技术和方法,指导物业管理公司从事物业的科学化、人性化、低成本管理,…  相似文献   

13.
《物业管理条例》规定物业委员会可以选聘、解聘物业管理企业。最近物业交接纠纷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被辞退的物业管理公司与新选聘的物业管理公司、原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委员会之间就物业管理交接事项频繁发生纠纷,不仅影响物业区域内全体业主的正常生活秩序,也对物业管理公司的企业形象产生很大负面效应,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在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纠纷中,既有业主与开发商、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之间的纠纷,也存在I一大量的业主与业主之间因物业使用而产生的纠纷。笔者针对后一类纠纷在宁波市选取有代表性的小区进行了专门调查,试图发现业主之间就物业使用问题在哪些方面容易发生纠纷、他们偏好选择何种方式解决、解决效果如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目的是为业主创造一个整洁、舒适、安全和便捷的生活环境,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暴露了一系列的实践问题,比如收费高、服务差、小区承诺不兑现、公共收益被物业公司私自占有、业主随意拖欠物业管理费、维修基金不到位或挪用严重等:因此,为使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更好的发展与完善,应对以上问题做具体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在香港,一般大厦公契赋予了物业管理公司法定权力,追讨业主欠交的物业管理费。根据大厦公契,如业主欠管理费超过30 日,物业管理公司可以代表全体业主向欠管理费的业主提出民事诉讼追讨所欠管理费、利息、手续费及一切法律费用。物业管理公司可  相似文献   

17.
物业管理中,个别业主拖欠或不缴物业管理费已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若采取诉讼方法解决,一则诉讼标的太小,二则诉讼程序繁杂,成本高。而完善立法、制定业主公约、发挥业主委员会的主导作用,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和途径,其具体做法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完善立法,从法律的角度规范和约束个别业主的不自觉行为,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物业服务行业也迅速发展、壮大,诸多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也相伴而生。要正确并妥善处理这些纠纷,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尽量统一各方(包括物业服务企业、业主、物业管理主管部门甚至司法机构的工作人员等)的认识,为准确理解和处理物业服务合同纠纷奠定基础。因此,提高对以下几个问题的认识,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律师在线 案情简介 深圳某物业管理公司(下简称“物管公司”)就小区莱业主拖欠10年的物业管理费、本体维修基金事宜,向法院提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之诉。案件审理过程中。原、被告双方的辩论焦点集中在诉讼时效是否中断的问题上。  相似文献   

20.
在生活中经常出现个别业主或者部分业主未交物业管理费的情况.此时,物业管理人是否向该等业主主张权利、是否诉请履行交费是物业管理人的自由,与他人无涉,但一般来看,物业管理人将停止对该等业主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