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债权转让业务增多,债权转让后未办理不动产抵押权变更登记,新的债权人能否享受抵押权,成为很多人关注的问题。从近些年的司法实践看,各地法院的裁判观点也有所不同。本文通过整理近年来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并分析法律规定和立法本意,论证债权转让后未办理不动产抵押权变更登记是否影响抵押权的设立,进而对附有不动产抵押权的债权转让业务实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司法是反垄断法有效运行的关键一环,但是普通民事诉讼程序的设置难以满足反垄断民事诉讼实践发展的特殊需要,给反垄断的司法实务操作带来困难。本文从民事诉讼各个环节所涉及到的程序问题进行分析,借鉴有关国家的立法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对未来建立反垄断民事诉讼程序作些初步  相似文献   

3.
邓诗发 《商》2014,(4):200-200,157
司法实践中,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交叉案件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产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国《行政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未对法院如何处理此类案件提供法律依据,导致诸多行政、民事争议交叉案件的审理面临诸多制度性障碍。针对不同的民事、行政交叉诉讼,应对案件的各种因素综合考虑,相应的采取分别审理模式和一并审理模式以有效的解决纠纷。  相似文献   

4.
《商业会计》2007,(4):5-5
买房应办理物权登记 法律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当事人之间订立的不动产物权的合同效力。  相似文献   

5.
民事诉讼主体,是指民事诉讼过程中,除享有主要诉讼权利与承担相应诉讼义务以外,还能直接影响诉讼程序发生、变更或消灭的诉讼参加人。没有原告起诉,或原告起诉没有明确的被告,或没有法院对当事人之间争议案的受理和审理,则意味着民事诉讼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6.
《商》2016,(13):233-234
作为保护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相关民事权益的程序,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与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具有一新一旧、"分庭抗礼"特点,二者具有相似的价值取向与司法目的,在适用范围上具有一定重合,因此,在实务中如何将当事人刑事和解与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进行有效衔接,避免程序不安定,提升对被害人民事权益的有效保护,是当下司法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不动产登记审查是不动产登记中的核心环节,但我国的登记审查方式并不明确。所以说如何有效防范交易风险,采取一个合理的审查方式,是立法、司法以及理论界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不同模式下不动产登记制度中的申请程序、审查方式、登记簿的编制以及错误登记赔偿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每种不动产登记制度模式都仅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但绝非简单的一一对应。我国现行不动产登记制度属瑞士式的权利登记制,这决定我国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应采债权形式主义。立法者如欲改变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就须对不动产登记制度做相应调整、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9.
张丽君 《商》2014,(52):260-260
不动产登记的效力及不动产的查询是我国不动产流转体系中较为重要的内容,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效力的认定及查询方式也颇有争议.本文在着重分析我国不动产登记的效力模式、查询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制度缺陷的基础上,以域外法为借鉴对象,针对性的提出完善意见,以期为不动产登记制度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0.
根据淮南市八公山区法院近几年受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的情况,分析了所在地区这类案件的类型特点及问题的成因,探讨了审理实务中有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的法律规范和一些具体问题,结合案例提出了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商业会计》2007,(5):24-25
不登记,房子不算真正属于你 法律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当事人之间订立的不动产物权的合同效力。  相似文献   

12.
不动产部分权益价值评估理论,是国内评估理论上的一项空白,也是不动产评估实践工作所缺乏的重要理论.本文从理论和实务上界定了不动产部分权益,论述了不动产部分权益的种类,阐述了不动产部分权益的评估思路,并创新性地提出了对不动产部分权益进行评估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谢芳 《商》2013,(9Z):306-306
中国实行不动产分散登记,由此带来的诸多弊端日益凸显,解决中国不动产统一登记问题的根本,在于从法理层面理顺不动产物权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和完善不动产登记和行政管辖制度。本文从不动产统一登记行为性质,分析了不动产分散登记的现状、弊端,探讨了推进中国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几个基本问题,特别是提出了推进中国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杨迎春 《现代商业》2011,(24):197-198
民法的物权理论中有一个重要课题就是以保障交易安全为目的的不动产登记制度。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不动产。而在现阶段的房屋不动产登记管理工作中,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另外相关法律规定的滞后、不完善、不具体,也导致了权属登记管理部门在处理一些具体问题时缺乏统一尺度与标准。本文结合作者多年工作经验,以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及相关问题的法律思考为研究核心,详细阐述了房屋权属登记程序、在登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15.
乔丽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252-253
不动产登记审查是不动产登记中的核心环节,但我国的登记审查方式并不明确。所以说如何有效防范交易风险,采取一个合理的审查方式,是立法、司法以及理论界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全面"营改增"后不动产分期抵扣的会计处理以及纳税申报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根据相关文件的规定,通过举例讲解一般纳税人不动产分期抵扣的会计处理以及纳税申报,以期为会计实务工作提供帮助与指导.  相似文献   

17.
《商》2015,(27)
为寻找合理的解决不动产登记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办法,实有必要对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基本原则及内容予以梳理。运用比较法学的方法,结合我国不动产登记的实践,提出了"合法性原则、申请原则、在先原则以及形式主义审查为主,实质主义审查为辅"的不动产登记原则并对从登记机关、法律依据、登记程序及权利证书等几个个方面对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8.
曾琳 《商场现代化》2007,(35):259-260
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随着我国入世后的要求越来越凸显重要性,我国目前已经在民事、行政和刑事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但是在审理机制、程序和证据等方面都存在一些缺陷,本文在对现状的剖析基础上提出建立高效有序的司法保护机制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9.
以网上立案化解立案难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俐 《商场现代化》2012,(22):153-154
立案是诉讼程序的首要环节,如何在立案程序中体现两便原则是法学界及司法实务部门近年来探讨的热点问题。民事诉讼制度改革应以形式审查为原则,建立"一站式网上立案系统"并规定网上立案救济程序的制度设计来化解立案难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审理和执行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利于维护借贷双方的切身利益,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对非金融机构的企业之间借贷合同效力的认定,本金、利息和违约金的计算,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的计算等司法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司法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