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利用2006-2012年中国29个省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就业人员数、能源消费量和资源税收入等数据,并基于这些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分析征收碳税对中国各省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征收碳税会对中国将近半数省市的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但只对少数几个省市的能源消费起到抑制作用,而且征收碳税还扩大了大多数省市的资本收入和劳动收入的收入分配差距.因此,目前政府应设计具有区域差异性的碳税政策,使得中国在控制碳排放的同时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中国2002—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建立了动态面板模型,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SYS—GMM)考察了电商经济发展的消费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电商经济发展显著提高了总体消费规模,促进了跨区域的消费集聚,拉大了城乡消费差距,且这种消费差距效应可以通过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这一机制实现。上述三大消费效应均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异质性,在中西部地区影响更大。本文系统地考察了电商经济发展的消费效应,尤其体现在消费集聚效应和城乡消费差距效应两个方面。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新常态下促进消费增长识别到另一条路径——发展电商经济释放消费潜力,为打造区域性电商消费集聚中心提供了经验证据,明确了电商经济收益共享的推进方向,以实现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收敛。  相似文献   

3.
2015年之后,中国仍将面临着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低碳消费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鼓励低碳消费,抑制奢侈浪费,鼓励低收入者的消费、稳定中产阶级的消费、抑制高收入群体的奢侈性消费和炫耀性消费,即结构性拉动消费必然成为一种可行的选择.结构性拉动消费对短期经济增长可能具有负面效应,但对长期经济增长具有正面作用.低收入群体由于物质消费的增加而使自身的福利水平提高,富裕群体由于通过帮助弱势群体、投入社会公益、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等消费同样可以提高自身的福利.结构性消费并不会降低居民幸福感.客观存在的收入差距为结构性拉动消费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马天平  卢旭蕊 《经济学报》2021,8(4):207-234
在微观家庭的消费升级中,时间和金钱是重要的决定因素,两者均与工作忙碌程度相关.工作忙碌既可减少闲暇时间,使得工作对消费产生替代效应,制约消费升级;又可能增加收入,产生消费的经济基础优势,表现为互补效应,促进消费升级.但受制于加总谬误等相关因素,以往研究尚未对上述净效应给出经验证据.本文以文体休闲为消费升级的代表,分析现阶段中国家庭工作忙碌程度对消费升级的净效应.研究发现:替代效应占据主导作用,经济基础优势弱于时间分配冲突,工作忙碌程度制约了消费升级.原因一是宏观上,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变高,使得工作忙碌对闲暇时间的替代效应增强;二是微观上,家庭年龄结构老龄化增加,消费受阻.由此建议,制定消费升级政策时,应考虑工作忙碌程度,尤其要增加中高收入人群的闲暇时间并关注家庭老龄化的消费约束.  相似文献   

5.
李连梦  吴青  聂秀华 《技术经济》2020,39(2):125-133
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究电子商务对平衡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及作用途径。充分考虑内生性的稳健研究结果显示:2014—2018年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并没有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反而加剧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电子商务通过城乡居民不同门类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差距直接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通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间接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政府仍需继续支持电子商务进农村,完善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电商发展环境,并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6.
运用空间相关性检验的莫兰指数分析和空间面板计量的SDM模型,讨论了中国城市消费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跨区域空间效应的视角分析了影响城市消费的经济、交通、政策等因素.研究发现,中国人均消费较高的“热点”城市较少,邻近城市的收入、客运交通等因素对本地城市消费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作用,城市空间消费市场结构更多地表现为区隔效应而非集聚效应,我国区域经济和市场一体化程度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7.
自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占总人口近40%左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收入也在不断的增加,这使得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也在不断的扩张.然而消费能力的不断扩张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所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居民GDP也在不断的增长并超过了1000美元.这就意味着我国消费结构即将升级,并且带动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发生变化,这一系列的改革将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有利的保障.消费结构的改变也将是带动服务业加速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在这样大好的情势下,我们需全面分析、理性对待,我相信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的研究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叶檀 《商周刊》2012,(19):17-17
继续投资,必须提高投资效率;拉动消费,必须增加中产收入人群的数量。离开租金谈投资,或者离开收入差距谈消费,避开中国经济结构中最危险的地陷现象,不可能让中国经济走上健康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9.
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但长期以来,中国投资和出口增长很快,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消费相对不足,已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消费的落后,既有居民收入水平的原因,又有政府行为的偏好;既有居民现期的收入原因,又有居民预期的收入和支出的原因;既有企业生产方面的原因,又有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原因等等。  相似文献   

10.
收入分配可以通过影响居民的总消费和总储蓄、政府消费、社会总投资这一机制来影响需求结构。基于此,本文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实证研究了1985年以来中国收入分配对需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居民/(政府收入+企业收入)的下降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上升,是导致居民消费/社会总投资、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出口总额这三大需求结构指标下降的显著原因;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上升,还会导致城镇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的增加。对于上述结果,本文分析了其中的可能原因,并就如何改善收入分配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目前外部经济受到较大冲击的情况下,刺激国内消费需求已成为中国面临的重要政策举措.作为影响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不能不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本文总结了中国1978-2008年间社会消费与收入分配现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探讨了城乡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根据相关结论,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加强收入调控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10年来,中国电商飞速发展,已由B2B发展到B2C和C2C.中国网购平台市场范围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不断增加.但电商平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中国电商平台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导致产业增长的速度放缓.本文运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范式,以当当网和亚马逊为例,对我国电商企业的竞争策略进行比较分析,并给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论证了收入不平等和中国经常账户失衡的数量关 系.首先构建了收入不平等和经常账户关系的两期模型,研究表明:低收入人群的跨期消费决策受到参照群体(高消费群体)消费外部性的影响,且这种影响随着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收入不平等对经常账户的影响与金融发展程度相关.随着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增加,金融发展程度越高,经常账户越容易产生赤字;当金融发展程度较低时,低收入人群获得自由借贷的范围和水平受到限制,普遍推迟当前消费,进而导致经常账户盈余.文章还基于中国1980-2012年的统计数据,采用GMM估计方法对收入不平等和经常账户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收入不平等是造成中国经常账户失衡的重要影响因素;收入不平等对中国经常账户的影响还受制于中国的金融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杜彩云 《经济学家》2001,(2):123-123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效益也出现了分化,国有企业破产和下岗职工增多,城镇中“相对贫困人口”增加,职工高收入的幻觉消费消失,人们对自身经济安全的估计开始恶化,因而,不可能违背收入与消费规律,盲目地扩大自己的消费,可是,我们的宣传和舆论指向,总是盯着老百姓的钱袋,一旨望人们在资本市场上为国企筹钱,另一方面动员人们扩大即期消费,或通过医疗制度改革,就业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教育制度改革等等来诱导人们对自己的远期消费负责,结果,不但激发不起来老百姓的消费热情,反而使老百姓更谨慎地看紧了自己的钱袋子,根据收入决定消费的原理,要启动消费,首先应该启动收入,用增加劳动者经济收入,尤其是较多地增加中低层收入者收入的办法,来增加老百姓的经济安全感,进而启动老百姓的消费。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O2O电子商务模式已经成为当代企业经营的一大发展方向.对于消费者来说,网络购物的便利性已经越来越突出.在主流电商平台的大力推动下,消费者对各种电子商务模式的接受程度亦大大增加.电子商务交易量正呈势不可挡的趋势上升.一些大型家居零售企业也纷纷涉足电商领域想从中荻益.本文对大型家居零售企业发展电商平台的前景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1991~2010年各省的数据,使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中国区域社会经济环境与自然灾害抗御能力间的内在联系.实证结果表明:人均生产总值的增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提高、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和公共教育经费占GDP比重的增加以及每千人医生数的增加可以显著的提高区域灾害抗御能力;增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提高GDP增速对区域灾害抗御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增加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可减少因灾死亡人数和受灾人口数,但会加大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因而对区域灾害抗御能力的最终影响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17.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被证实是改善发展中国家经济表现的重要因素,但其中的作用机制仍然众说纷纭.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资源在企业间的配置效率不同是国家间经济绩效差异的重要原因.为了验证交通基础设施是否确实影响了企业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提升了经济绩效,文章将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与高速公路建设数据进行匹配,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我们的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确实改善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距离高速公路更近的城市,企业的实际规模与最优规模差异更小.具体来看,交通基础设施降低了同时使得资本和劳动投入偏离的产出扭曲,使得企业的实际规模与最优规模更为接近.进一步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高速公路影响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价格加成和行业集中度等,而通过企业存货产生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电商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电商企业依托成熟完善的计算机技术和物美价廉的商品优势迅速占据了市场,市场交易规模迅速增大.电子商务模式具有快捷、便利、优惠等优越性,优化了资源配置和提高了商务运行的效率.而又由于电子商务模式自身的局限性,使得电商企业资金管理成为一大难题.如何保证资金的充足和顺畅的流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又将以什么作为保障?本文将就电商企业资金管理方面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持久性收入对中国农民消费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于淑波 《技术经济》2008,27(2):71-74
运用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分析我国农民的消费问题,并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中国历年农民消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持久性收入及持久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对我国现阶段农民消费支出影响较大”的结论,并从增加持久性收入和提高持久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两个方面就增加农民消费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收入敏感性、跨期消费选择和预防性储蓄动机是现代消费理论研究的三大基石,其所做的假设在中国也有一定的表现。本文以重庆为研究对象,考虑到消费假设在中国农村的适用性基础上,通过构建消费者行为分析的状态空间模型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变动特征进行了概念化探讨和动态分析。研究表明:重庆市农村居民消费存在收入敏感性,且改革开放以来呈现出波动下降的态势;从跨期消费上看,面对实际利率上涨农村居民倾向增加当前的消费而非储蓄;与此同时,农村居民消费不确定性的增强导致其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越来越大,但近年来有逐渐缩小的趋势。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治理政策仍需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领域同步推进,并实现政策的长期化与常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