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2009-2019年沪深两市A股市场上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并利用回归模型,以规范研究法梳理相关理论并阐释研究假设,并就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影响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 表明:公允价值计量对公司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仍然有限,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上市企业中并未得到充分运用.对此,文章提出加强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研究和规范市场应用环境、强化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加强上市企业的内外部监管力度等对策建议,以期实现公允价值计量对促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健康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虽然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计量有了进一步的明确,对相关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也有了进一步的完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完善和缺陷.与此同时,盈余管理也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盈余管理行为也一直时有发生,对于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的研究也就变得愈发重要,这也是市场经济能健康发展所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公允价值和盈余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对公允价值在我国现阶段运行当中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分析,总结出公允价值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认为虽然公允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能限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但还是有可能让管理者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从而使企业操纵利润.同时,本文总结出企业利用公允价值管理盈余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从而对企业管理者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尽可能的进行规避.  相似文献   

3.
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更增加了企业管理当局会计处理的自由度.但是,未来随着公允价值的规范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更增加了企业管理当局会计处理的自由度。公允价值应用下盈余管理包括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关联交易等管理手段。防范我国上市公司滥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应采取强化信息披露和对相关交易实质的审查,加强公允价值计量内外部监控以及提高信息使用者的识别能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公允价值计量一直是国内外会计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范围较广,公允价值应用于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等方面都会给企业的财务状况带来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利润情况。针对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企业损益和盈余管理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施行,标志着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体系的趋同,部分准则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公允价值的确认计量的操作规范,这就使得企业管理当局有可能利用公允价值的确认计量进行盈余管理。本文结合新准则中有关公允价值的运用情况,简要分析公允价值计量下的盈余管理及出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规范盈余管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婷婷 《时代经贸》2007,5(6X):121-122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更增加了企业管理当局会计处理的自由度。但是,未来随着公允价值的规范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7年1季度—2011年3季度的沪深A股企业为样本,对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是否影响利润波动性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盈余预测能力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公允价值会计作为一种新的计量属性,给公司利润带来了很大影响,加剧了公司利润的波动;剔除公允价值变动后,样本的盈余预测能力强于原样本的盈余预测能力。在对总样本按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净利润比重大小进行分组检验后发现,在公允价值计量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净利润比重越大,样本的盈余预测能力越弱。  相似文献   

9.
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开始在上市公司中全面实施,新准则的主要亮点之一就是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本文以金融保险业和建筑及房地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就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公司会计盈余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公允价值计量提高了金融保险行业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但对建筑房地产公司盈余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公允价值调整额与股票价格的价值相关性在上述两行业内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这也是新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体现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公允价值为知识经济时代大量涌现的无形资产、衍生金融工具提供了更加合理、更加有用的会计计量模式,但同时也颇受争议。阐述了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的含义,对新会计准则下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分析,并提出了规范公允价值应用的措施,尽可能规避管理者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1.
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经济后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知  余玉苗 《经济管理》2007,(14):26-30
本文针对公允价值及其会计计量属性的特征,结合会计准则制定的经济后果学说,就我国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其公允价值计量应用对企业经营管理(含销售模式、信息系统、经营业绩与评价、盈余管理、所得税、利润分配)、投资者、注册会计师审计、政府税务部门与上市公司监管等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针对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应尽快制定公允价值具体会计准则,制定公允价值计量应用衔接的规定与细则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公允价值仅仅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而引入的一个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与盈余管理之间并无必然联系。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完善以及公允价值理论本身在运行中的一些缺陷,公允价值的引入很可能会成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新会计新准则的颁布和实施,是对我国会计管理体系和会计核算方法一次全新的革命。对企业的公允价值计量、资金盈余管理、资本市场运作也带来不小的影响。尤其是企业的资金运作部分,新会计准则缩小了企业盈余管理范围,却增加了实现盈余管理的途径。这样有利于企业集中优势资源,有效调度人力、物力和财力,完成企业对利润最大化目标的追逐。本文简要介绍了企业盈余管理的概念,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企业盈余管理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新会计准则体系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为企业盈余管理扩大了空间,但是也滋生了利润操纵现象,这就要求企业监管层、经营者、财务人员高度关注新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创新,研究并合理合法地运用实施.  相似文献   

15.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会计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计量是本次准则修改中重点把握的问题,部分准则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这使得公允价值的应用,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与此同时,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给企业会计核算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将使企业的盈余管理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公允价值的引入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会计政策的选择项目,限定了企业利润调节的空间范围,规范和控制企业对利润的人为操纵,提高盈利质量等,有效遏制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然而由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引入等原因,使企业盈余管理出现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会计准则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正式引入公允价值。所以,通过回归分析将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相结合,通过实证研究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债务重组和企业合并业务中的运用,其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8.
新会计准则的执行主要限制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运用公允价值、存货计价方法和合并企业调节盈余.建议加强公允价值计量内外部监控、加快相关会计法规制度的制定、加强证券市场监管,完善监管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3,(9)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其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自引入以来,关于公允价值采用带来的基本问题、经济后果、采用对策等问题的探讨思考始终是会计领域研究的重点。文章从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基础引入,提出公允价值的概念、层级,并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对财务比率的影响和对盈余管理三方面分析公允价值运用的经济后果,指出公允价值执行采用中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公允价值又重新登上了我国会计发展的历史舞台.本文研究分析了近三年公允价值运用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计量观念和信息披露、公司业绩和盈余管理、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投资决策和契约缔结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