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通过研究农村居民不同收入来源对农民消费的影响,分析如何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结论表明:家庭经营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显著的影响;工资性收入虽然对农民消费需求的弹性不是很大,但工资性收入增长速度快,对农民收入贡献较为突出;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虽然占农民纯收入比重不高,但对农民消费影响显著。从不同收入来源角度分析收入对农民消费的影响,对促进农民消费有现实意义,也更能就促进农村居民消费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运用连环替代法将2000年-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各个构成要素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构成要素中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并对这些因素影响程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2006—2014年中国西部11省区市汇总的乡镇层面面板数据为例,来考察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存量(有效路网密度)和流量(投资)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共同影响,并从作为农村居民收入主要构成的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两种角度来探析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机制。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施存量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两大主要构成均具有一定的显著促进作用,但流量层面对农村居民收入总体的影响不显著。分省来看,则发现了交通基础设施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异质性,各地区因自身发展条件和对交通的依赖性差异,导致其收入效应各不相同,同时流量的作用相对存量而言依然较弱,且异质性更为明显。分省异质性的存在表明,西部地区内部各省发展差异不可忽视,寻求农村交通基础发展推进农民增收的路径也应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4.
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分位数回归方法,基于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库(CHNS)中农村居民的相关数据,对性别、年龄、教育水平、经验、区域5个因素对农村低、中、高收入群体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各个因素对农民收入的作用大小和作用方向;并结合研究结论对如何提高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性别、年龄、区域、教育均是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女性的收入水平要明显低于男性,而且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性别间的收入差距在逐渐拉大;年龄因素仅对"25岁~45岁"中青年农村居民的收入影响显著;东部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在不同受教育群体中,受教育程度越高,获得更高收入的可能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5.
收入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机会公平,通过采用1989年至2009年CHNS数据对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强弱进行考察后发现: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呈现下降趋势;中国农村中间阶层更易向下流动,更易跌入社会的底层,而难以跻身于高收入阶层;受教育年限、年龄等因素对收入流动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政府应在完善劳动力市场、增加教育支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收入流动性,改善收入不平等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6.
收入结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结果,通过收入结构的变化可以清晰地判断收入差距产生的根源。通过计算基尼系数,发现我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存在不断扩大的事实。本文利用1983-2008较长时期的数据分析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化,从收入结构视角运用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实证分析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工资性收入是差异递增的,是目前我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最重要的原因,而家庭经营性收入则起着差异减低的作用,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不平等程度较高,但是由于其在总收入中的比例很低,对总的收入不平等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以1995-2011年的农村居民不同收入来源和人均旅游消费支出数据为样本,探讨不同收入来源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首先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农村居民不同收入来源和农村居民旅消费的关系,然后进行主成分回归分析,建立对数回归模型。研究发现:财产与转移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支出存在正向影响;家庭经营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最大;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和家庭经营性收入是双向影响关系,和工资性收入、财产与转移性收入之间是单向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结构变化发生较大变化,然而收入来源结构变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并未引起足够关注。本文按照"收入来源结构→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分配政策调整"这一新的研究思路,通过建立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各种性质收入的个体固定效应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以及采用GMM估计方法实证估计了农村居民各种性质收入的长期消费弹性,并进而计算出各种性质收入在1998-2010年期间的平均边际消费倾向,结果发现:一方面,作为农村居民主要收入来源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长期消费弹性相对较大,但其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却较小。另一方面,作为农村居民补充收入来源的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正好相反。即这两类收入的长期消费弹性较小,而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却相对较大。基于实证估计结果,本文认为在短期内可以通过收入结构调整增加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支出,从而较快提升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但在长期中,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最为根本的途径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特别是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  相似文献   

9.
依据云南省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以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收入不同部分的变化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同时对非收入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对云南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北京市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调查数据,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北京市农村居民收入满意度的两个构成要素分别为:一是收入水平要素,包括收入的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二是收入分配制度要素,包括农村的社保制度、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和各种税费负担。其中收入水平对收入满意度作用最大。进一步方差分析发现,地区、年龄、学历、行业、收入水平特征在收入满意度构成要素上呈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农村人均纯收入预测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改进的灰色马尔科夫链模型对以往年度农村人均纯收入的检测,可以得出最佳的预测模型以应用于未来农村人均纯收入预测。既可提高预测精度,又能增强实践操作性和可信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信贷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一个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协整分析,并利用误差修正模型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对1980-2005年间农业信贷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和短期修正关系,农业信贷投入对农民纯收入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农业信贷的增加同时也扩大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提高我国农业信贷收入支持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标志着我国新型城镇化阶段拉开序幕。以2013年作为基期,运用成对数据t检验方法,对比分析自新型城镇化规划实施以来到2017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研究结论显示:自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在减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还在增加,即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在收敛,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在扩大。虽然在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相对差距缩小,但由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还较高,因此只要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在未来会继续扩大。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居民收支结构回归模型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融危机和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研究我国农村居民的收支结构对改善农民生活和国内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收入和支出的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比较,得出如下结论:(1)提高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增加农村居民纯收入作用很大;(2)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在稳步提高,但尚不富裕;(3)农村交通、通讯基础设施较落后,成本较高;(4)农村教育、文化生活和医疗较为落后;(5)农村居民储蓄习惯较强。  相似文献   

15.
以广西农民增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2000-2015年数据发现广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速度增长。采用极差、平均差、标准差指标计算后发现广西农民收入区域差异大。广西通过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促进就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广西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主要是工资性收入贡献太小、经营净收入增收难度大、财产净收入占比太小、农民增收区域差异大。建议从支持农民就业创业、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贫困地区发展等方面促进广西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6.
提高农民纯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中国农民纯收入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民纯收入具有空间相关聚类特性,近10年来并没有明显改变。西部省份之间仍处在低值聚集区,东部省份大都处在高值聚集区,总体上这种不均衡趋势在增强、差距在增大。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软件分别进行OLS、SLM和SEM回归分析,探讨农民纯收入影响因素,得知农民纯收入在省域之间不仅存在空间扩散效应,而且影响农民纯收入的因素也具有空间相关性。立足于研究结论基础上,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增收是缩小城乡差距,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河南省农民收入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并提出了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收入流动将对收入分配格局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收入流动性结构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优化收入格局。基于2010—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在2010—2012年、2012—2014年和2014—2016年三个时间段,整体样本、农村样本和城市样本家庭收入流动的向上/向下比率均大于1,表明当前中国居民家庭收入流动性结构合理,有利于收入分配格局优化;虽然低收入层级向上流动的几率较大,但高收入层级(尤其是城市地区)固化的现象也较为显著;长期来看,居民受教育水平和幸福感的提高有助于防范家庭收入层级向下流动。因此,应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并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中,作用最显著的有物质资本、劳动力素质和劳动力转移比例.其中:劳动力素质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大,这表明了加强农村教育、提高人口素质的必要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对人均收入影响不显著;而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就业的流动则对农民收入呈现负的显著性影响,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将城乡收入差距分解为四项结构性收入差距,即工资性收入差距、经营性收入差距、财产性收入差距和转移性收入差距。各项结构性收入差距对城乡总收入差距有不同贡献和作用。研究表明:不同财政支出项目对城乡总收入差距的影响是通过作用于不同结构性收入差距实现的。财政科教文卫支出主要通过拉大城乡经营性收入差距从而对城乡总收入差距产生扩大作用;财政支持农业支出主要作用于城乡转移性收入差距从而缩小城乡总收入差距;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结构性收入差距均表现为扩大效应,但统计上不显著;财政公共安全支出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工资性收入差距,然而这种影响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