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正> 《经济研究》1980年第5期刊登了鲁从明同志的文章:《两大部类生产增长速度快慢是不断交替的过程》。鲁文认为,“把扩大再生产下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作为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一个普遍适用的原理,是没有根据的”。我认为鲁文的这个结论是不能成立的。现将自己的一些不同看法提出来,以求教于鲁从明同志。一社会生活的需要和消费的增长不能离开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鲁文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工资实际上是不断提高的,如果把实际工资作为一个可增量,那么两大部类生产增长速度的差距就会缩小。事实果真是这样吗? 在这里,鲁文只谈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工资的绝对增长,却没有提到不变资本的增  相似文献   

2.
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公式来研究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原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原理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中基本原理之一。马克思的三卷“资本论”为这个原理提供了有力的论证。但是,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二十一章中,马克思却没有从他所表达的扩大再生产的公式,把生产资料为什么必然优先增长的道理一层一层地来阐明。为了简单起见,马克思在这一章中却假定了:1.第一部  相似文献   

3.
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斯大林指出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的一项基本原理。有些同志不同意斯大林的这一说法,认为把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看成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一个普遍适用的原理是没有根据的。他们或者从根本上否定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社会再生产的普遍原理,或者认为这一原理只适用于以追逐利润为目的的资本主义再生产。我们认为,这些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这里先从前一种看法说起。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时,根据社会产品在再生产过程中最终的不同用途,把社会产品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研究了他们在再生产过程中的客观条件,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建立了科学的再生产理论。这一理论告诉我们:为着实现扩大再生产,首先必须扩大生产资料的生产。但是,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也离不开消费资料生产的发展。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深刻阐述了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列宁指出:“生产资料增长最快这个规律的全部意义和作用就在于:机器劳动的代替手工劳动(一般指机器工业时代的技术进步)要求加紧发展煤,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对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命题研究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基于经典的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公式,建立依照列宁对生产资料分类的社会再生产公式,提出一般求解方法及其条件.阐述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命题下的增长机理,揭示“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对于社会扩大再生产和经济增长具有引领和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扩大再生产下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原理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根本原理之一。用数学方法证明这原理的正确性以后考察再生产各种因素、关系在两个部类生产增长中的作用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有必要的。这样做会使我们确信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乃是铁的必然性,会使我们日益精确地了解扩大再生产的复杂过程。丁肖逵同志的论文就是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再生产问题的首先尝试。他提供了我们不少有益的见解。但是我们同样不能不注意到,在这篇论文中还存在着不少的缺点与毛病,以下便是我们对这方面的评述:  相似文献   

7.
<正> 一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把社会再生产过程划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种基本形式,这是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马克思从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出发,明确指出,简单再生产是“再生产能够按不变的规模进行”,扩大再生产是“规模扩大的再生产”。即生产在原规模上重复进行,是简单再生产;生产在扩大了的规模上进行,是扩大再生产。马克思的这个区分原则,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再生产,而且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再生产。所不同的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资本主义再生产是剩余价值的再生产。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积累与否是区分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尺度。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力求用最少  相似文献   

8.
关于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对比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运用这一原理,不仅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再生产固有的对抗性矛盾,而且展示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数量关系的最一般的规律性。这既适用于资本主义再生产,也基本适用于社会主义再生产,并且可以运用来作为综合平衡计划工作实践的理论依据。本文试图在马克思关于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对比关系原理的基础上,对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之间的数量关系及其在社会主义再生产中的运用问题进行若干探索性的分析。一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在生产规模上的数量关系如所周知,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对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  相似文献   

9.
<正> 马克思在分析再生产问题时,着重分析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对比关系,即I(v+m)和IIc的关系,提出了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相互关系的著名公式,即I(v+m)>IIc (1)我国经济学界在学习和讨论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中,对上述公式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第一种看法,认为这是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第二种看法,认为这还只是扩大再生产具备了可能性,“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平衡条件的基本公式”  相似文献   

10.
<正> 《经济研究》1979年第11期发表了鲁济典同志的《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一个客观规律吗?》(下称鲁文),第12期发表了朱家桢同志的《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适用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规律吗?》(下称朱文),对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持否定态度。现在谈一些不同的看法。一要正确理解马克思和列宁的图式鲁文说“论证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扩大再生产的条件这个论点的,有一个重要的计算公式。”这指的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论述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图式。列宁对这个图式的说明是大家熟知的。他在《论所谓市场问题》一文中介绍了马克思的图式后指出:“从上面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几年来,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整国民经济,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学界出现了一个研讨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理论的热潮。其中,对两大部类对比关系,特别是关于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问题,讨论得最为热烈。王梦奎同志新著《两大部类对比关系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3年9月出版)就是这场讨论的一个重要成果。该书有五章十八节,集中讨论了生产资料生产比消费资料生产增长更快的规律及其作用。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从理论上来看,对这一问题的正确分析和深入考察,关系到我们能否坚持和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从实践上来看,认识和掌握了两大部类对比关系发展变化的  相似文献   

12.
引入环境的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理论也即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延续.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学者对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丰富和发展的研究成果中,没有发现:在原有的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基础上,引入环境系统去拓展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研究.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在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用于探讨和解决环境危机的新的马克思主义增长理论体系.本文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假设条件出发,通过系统拓展、部类拓展、价值拓展等得出引入环境的马克思再生产拓展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新的经济增长公式.  相似文献   

13.
<正> 马克思的再生产原理认为,生产资料生产的先行增长,乃是进行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如果第Ⅰ部类新创造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只能抵补第Ⅱ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即互(v+m)=Ⅱc,那末社会就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不可能进行扩大再生产。如果Ⅰ(v+m)<Ⅱc,则连简单再生产也维持不了。要进行扩大再生产,就需要追加生产资料,需要扩大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马克思均衡公式为基础,推导出两大部类不变资本增长率的均衡稳定关系。该关系式表明,两大部类不变资本增长率之间孰大孰小的问题取决于第一部类资本有机构成函数的特点。在第一部类资本有机构成单调提高的情况下,瞬时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是存在的,但是就均衡稳定而论,两大部类一般是平衡增长的,因而稳态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一般来说是不存在的。这意味着,在经济起飞阶段,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确实发挥着作用;而在经济成熟期,则是平衡增长规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马克思均衡公式为基础,推导出两大部类不变资本增长率的均衡稳定关系。该关系式表明,两大部类不变资本增长率之间孰大孰小的问题取决于第一部类资本有机构成函数的特点。在第一部类资本有机构成单调提高的情况下,瞬时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是存在的,但是就均衡稳定而论,两大部类一般是平衡增长的,因而稳态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一般来说是不存在的。这意味着,在经济起飞阶段,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确实发挥着作用;而在经济成熟期,则是平衡增长规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适用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规律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关于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的生产与消费资料的生产两大部类,以及这两大部类间的比例关系的原理,揭示了社会总生产过程中,不同生产部门之间实现物质变换的客观经济规律。这一规律对社会主义社会也是适用的。但是,马克思研究的具体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具有资本主义特性的经济现象和规律,对于非资本主义社会就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正确认识和区分这些经济现象和规律,对于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家知道,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的理论,首先是从使用价值(物质形式)的角度,把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两大部类;再从价值的角度,又把每个部类的产品价值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个组成部分;然后分析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的综合平衡问题,以及与此相对应的社会再生产总产品在流通中的实现问题。“实现问题就是:如何为资本主义的每一部分产品按价值(不变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是马克思社会资本流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通过数例和图式说明了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文章将马克思的再生产图式从定性分析过渡到定量分析,并提出了两大部类按比例和谐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的历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产品分为截然不同的两大部类(即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从而建立了全新的再生产理论。列宁认为,把社会产品分为两大部类乃是谈论实现问题的出发点。(《列宁全集》第2卷第119页)可是,长期以来,在我国经济学界,人们对于两大部类的学说却有着不同的理解。毫无疑问,弄清这个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仅就这一问题谈些看法。本来,马克思关于两大部类的划分是十分清楚而又明确的。他写道:“社会的总产品,从而社会的总生产,分成两大部类:  相似文献   

20.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一个客观规律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不断地扩大再生产,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特点。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扩大再生产的理论,澄清在这个问题上的某些错误论点,对于安排好国民经济计划以及合理的调整和改革经济结构,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经济学界存在着这样一种看法,即认为要实现扩大再生产,生产资料的生产就必须要比消费资料的生产优先增长,换句话说,消费资料的增长就一定要慢于生产资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