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前国内外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斯科特(2000)认为盈余管理是“在公认会计原则许可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和)公司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陆建桥(2002)将盈余管理定义为“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和(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作出的会计选择。国内外对盈余管理定义的分歧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盈余管理是否是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二是盈余管理的手段是否包括非会计方法,如时间的安排和交易的构建等。笔者认为,盈余管理可以定义为企业管理当局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运用多种手段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和(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的行为,不只限于会计方法的选用。  相似文献   

2.
20年来,中国投资者也在一步步走向理性,而公开的会计盈余信息披露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保证,所以盈余管理的研究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只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有选择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是所谓的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最有可能出现在亏损的上市公司,财政部在2006年10月颁布了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现行会计准则拓宽了原有会计核算的领域,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本文对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规避这种盈余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论盈余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盈余管理是指当企业的管理人员有选择会计政策的自由时,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这样一种行为。盈余管理在有些地方也被译成利润操纵,但我认为盈余管理更为中性,也更符合本对这种行为的态度,盈余管理也不同于会计造假。会计造假是一种蓄意欺骗行为,而盈余管理则是一种合法行为。在因为如此,盈余管理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已成为各公司财务经理们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盈余管理问题也成为了当代西方尤其是美国实证会计研究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薇 《财会通讯》2008,(12):29-30
西方盈余管理研究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看法:(1)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所持有的“经济收益观”,即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体现。只要企业经理人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其主要针对会计盈余或利润的控制,可被视作“会计政策管理”。  相似文献   

5.
企业盈余管理的重新审视——基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盈余管理是企业在享有选择会计政策和变更会计估计的自由时,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政策的一种行为。本文从盈余管理的动因出发,结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重新审视了新准则下盈余管理的会计行为与非会计行为,分析了新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限制及可利用的操纵空间,以期为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监管部门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认识企业的盈余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盈余管理是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和变更会计估计的自由时.选择其自身效用最大化的一种行为.本文依据Jones修正模型方法,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试图反映企业在金融危机时盈余管理的变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盈余管理的基本概念目前我国学者对盈余管理的定义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观点。陆建桥将盈余管理定义为"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作出的会计选择";章永奎、刘峰则认为,盈余管理是"上市  相似文献   

8.
一、盈余管理的性质 美国会计学者Scott在其<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提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体现,只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其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是盈余管理的基本内涵.凯瑟琳·雪珀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Paul M.Hyaly和James M.Wahlen认为:"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分析盈余管理的概念出发,指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质是企业管理当局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博弈行为。基于这样的认识,结合博弈论的相关原理,笔者从会计信息不对称、会计政策的制订和选择两方面分析了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分析了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广义的盈余管理出发,运用博弈论分析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经营者与政府监管部门之间为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如何进行博弈的策略选择,提出了政府监管部门应采取的减少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在公认会计;隹则、会计制度及有关财务会计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和交易规划等手段有意识地调节或控制企业的盈余,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行为新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盈余管理,但同时却又在其他一些方面给企业的盈余管理留下了操作空间。盈余管理是有悖于财务信息质量特征,它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从而影响财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广义的盈余管理出发,运用博弈论分析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经营者与政府监管部门之间为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如何进行博弈的策略选择,提出了政府监管部门应采取的减少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盈余管理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美国会计学者斯考特在其《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体现。他认为只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称为盈余管理,作者所指的盈余管理是一种狭义的概念,即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盈余或者说利润的控制。而另一美国著名会计学者凯瑟琳&;#183;雪珀的盈余管理概念是一种广义上的“披露管理”的概念,即企业管理人员为了获得私人利益,而有意地对对外财务报告进行控制,此定义是建立在会计数字是一种有用的信息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4.
盈余管理(EarningsManagement)指的是企业管理人员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实现企业市场价值的行为。它通常应用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等方面。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一些盈余管理行为已经对证券市场产生了~些不利影响,我们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抑制不良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本文通过分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及采取的方式,来探讨控制盈余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会计政策、盈余管理的概念,通过分析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之间的相关性,提出考虑到会计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最大限度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需要加强治理盈余管理。此外,还针对具体问题尝试性建立系统的盈余管理治理体系。从而合理联系会计政策选择和盈余管理,为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贞 《现代企业》2004,(6):21-22
近几年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十分严重。会计信息失真损害了相关利益人的利益以及企业的信誉,破坏了市场运行的秩序。这些会计信息失真当中一部分纯属违背会计法规、会计准则的会计造假,一部分是由于盈余管理所致。本文在对盈余管理的涵义作简单介绍的基础上,着重论述盈余管理长期存在的经济学分析、利弊分析以及如何有效识别防范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的含义盈余管理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盈余管理是指经营者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为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或公司价值最大化而作出的会计选择。这一观点在西方会计学界得到普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企业伦理引入盈余管理行为分析框架,认为盈余管理行为是企业的理财行为,更多的涉及到企业的理财道德;文章运用企业伦理的原则评价盈余管理行为,并剖析了过度盈余管理行为的伦理道德根源;认为相关者利益、企业利益与伦理道德是一致的,盈余管理使企业违背了伦理道德,其不能使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最大化。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可能能够促进企业短期利润的提高,但最终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审计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盈余管理在西方的会计理论界是一个有近20年历史的研究话题,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会计学者斯考特(Scott)和凯瑟琳·雪普(KatherineSchiPper)的研究。斯考特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的管理当局通过选择会计政策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雪普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披露管理”,是企业的管理当局有目的干预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相关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不论是斯考特还是雪普都认可了盈余管理的目的性,这一目的性实际上背离了中立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邢娟  彭佳 《企业导报》2011,(4):103-104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一种会计政策选择。在这一盈余管理过程选择中,会牵涉到各关联方的利益问题,是他们权衡利弊得失的结果,渗透着许多博弈的思想。从博弈角度看,盈余管理现象是否有一定必然性,如果有应如何用博弈思想作指导,来规范盈余管理行为。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分析盈余管理的主要形式和影响因素,并针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探求一些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盈余管理在西方的会计理论界是一个有近20年历史的研究话题,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会计学者斯考特(Scott)和凯瑟琳·雪普(KatherineSchipper)的研究。斯考特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的管理当局通过选择会计政策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雪普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披露管理”,是企业的管理当局有目的干预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相关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不论是斯考特还是雪普都认可了盈余管理的目的性,这一目的性实际上背离了中立性原则,造成了对外财务报告的表达不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