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石油化工行业和医用行业含钯废催化剂综合回收意义重大,其中活性炭载体的含钯废催化剂钯含量较高。本文介绍了钯废催化剂回收过程的预处理和浸出试验研究,结果发现,当焙烧温度为600℃,焙烧保温时间为30 min,水合肼加入量为3 mL,盐酸加入量为50 mL,双氧水加入量为4 mL时,钯的一次浸出率为99.53%。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讨论了废钼镍催化剂的两段焙烧-水浸的工艺条件。首先采用一段低温氧化焙烧,烧掉废催化剂上的积碳积硫等物质,同时使废催化剂中的硫化物转化为氧化物,然后进行二段高温焙烧,使钼转化为可溶性的钠盐,最后用热水浸取二段焙烧料。试验结果表明,一段焙烧温度650℃、焙烧时间2 h;二段高温焙烧温度800℃、焙烧时间75 min,碳酸钠与焙烧中钼的摩尔比3.5;浸出温度85℃,液固比为3时,钼浸出率可以达到95%。  相似文献   

3.
废线路板熔池熔炼过程中会产生富含贵重金属的烟灰,本文针对经过脱除重金属的脱铅渣,进行了金的回收试验研究。通过优化NaClO_3浓度、NaCl浓度、浸出时间、浸出温度和搅拌转速等参数,本研究确定了烟灰脱铅渣中金回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废线路板冶炼烟灰中金的资源再生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由中国物资再生协会贵金属产业委员会、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牵头发起,八家回收处置企业和十一家炼化企业共同参与制定的石化固体废催化剂系列标准首期三项团体标准已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首批标准重点针对废重整催化剂、废钯炭催化剂、废乙二醇催化剂、废渣油加氢催化剂及废催化裂  相似文献   

5.
<正>由中国物资再生协会贵金属产业委员会、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牵头发起,八家回收处置企业和十一家炼化企业共同参与制定的石化固体废催化剂系列标准首期三项团体标准已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首批标准重点针对废重整催化剂、废钯炭催化剂、废乙二醇催化剂、废渣油加氢催化剂及废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取样、收集、包装。  相似文献   

6.
从有机硅合成废催化剂中回收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盐酸介质中氯酸钠氧化浸出方法对废催化剂中的铂进行分离实验研究。对浸出过程的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浸出用氯酸钠浓度、液固比等因素进行了单因子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浸出温度90℃,浸出时间3h,液固比4:1,6mol/L盐酸2ml/g和0.4mol/L氯酸钠2ml/g时,铂的浸出效率可达87.43%。  相似文献   

7.
利用热重法对童亭煤矿煤在不同升温速率(10K/min、20k/min)下的热解过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升温速率对煤样热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升温速率为10K/min、20K/min时,TT-2降解率均在77%左右,而TT-4在升温速率为10K/min、20K/min时,降解率分别为77%、67%。实验结果表明升温速率越高,越不利于煤的充分热解,升温速率越慢,煤样热解的更加充分。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甲醇生产技术现状,并对甲醇的生产原理、反应条件进行分析,结合目前甲醇的生产技术,研究甲醇合成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以往工业催化剂的缺点,力图从三个方向(低压合成催化剂、采用非铜系催化剂和液相合成催化剂)进行改进,探讨了低温、低压、低能耗、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合成甲醇催化剂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现有回转窑焙烧工艺为基础,开发一种新型静态高温焙烧工艺。该工艺可适用于处理不同品位和种类的铬矿石原料,甚至含铬危废,可以提高铬收率,降低能耗。试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1 050~1 100℃,升温时间为120~150 min,保温时间为30 min时,可获得最佳铬收率。与回转窑不同,静态焙烧中,原料细度和料层厚度是影响能耗和反应时间的关键因素。粒径10~20 mm的粉状原料最适宜。该新工艺扩大低品位难处理铬资源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0.
废镍钼催化剂低温焙烧常压碱浸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探讨了废镍钼催化剂的焙烧-碱浸出的工艺条件.首先采用低温焙烧,再用碳酸钠漫取.分析了焙烧条件、浸取条件对浸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为650℃、焙烧时间为3h、碳酸钠浓度为30g/L、浸取温度85℃、浸取时间3h、液固比为6∶1时,钼的浸取率达到90%以上,铝浸取率在3%以下(浸出液中铝浓度低于0.01g/L).该工艺具有能耗低,浸取率高等优点,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采用热重分析仪,分别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典型有机物(厨余、废纸和废塑料)及其混合物(MMSW)非等温气化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加热终温和升温速率,获得了厨余、纸类、塑料及其混合物TG-DTG曲线,并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和外推法对曲线进行了动力学分析。试验表明,加热终温是影响气化失重的主要因素;改变升温速率会造成失重率的波动,并对气化反应初始温度有显著影响。当CO2替代N2作载气时,两者作用明显增强;同时由于C+CO2→2CO反应增强,使MMSW表现出明显与N2气氛下不同的特性。动力学分析表明城市生活垃圾典型有机物及其混合物气化反应为一级。  相似文献   

12.
海绵铜常压-加压两段硫酸浸出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海绵铜常压-加压两段硫酸浸出工艺。结果表明,海绵铜在室温、液固比6∶1、浸出时间1h的条件下,铜常压浸出率约50%;常压浸出渣在120℃、液固比9.5∶1、浸出时间3 h、氧分压0.4 MPa的条件下,铜加压浸出率99.4%,常压-加压两段总浸出率高达99.7%。  相似文献   

13.
以北票油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13C NMR和TG-FTIR实验检测,研究北票油页岩碳骨架组成以及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特性,计算北票油页岩的热解反应动力学参数,进而构建CPD模型。基于CPD模型,采用全局自由基理论方法,获得针对北票油页岩的氮元素析出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随着热解终温的提高,油页岩中脂肪族碳化合物呈现下降趋势,与之相反,油页岩中芳香族碳化合物则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表明北票油页岩在热解过程中脂肪族化合物分解产生油气组分,而一些长链烷烃组分则发生缩聚等芳构化反应,进而导致了含量的升高;北票油页岩在各升温速率下最大失重率均为18%左右,说明升温速率对于油页岩的质量损失无明显作用;北票油页岩在不同升温速率下都有4个明显的下降阶段,说明油页岩的热解失重变化主要经历了4步反应。北票油页岩氮析出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随着反应过程的进行氮元素析出量呈上升趋势,在脱挥发分的初始阶段氮元素参量保持平稳,随着热解程度的加深在200 ms后,曲线开始趋于平缓,油页岩中氮元素的析出量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印染余热的主要来源和当前国内外余热回收技术和管理现状,并实地调查了苏州市某典型印染企业。测算出余热回收技术应用在该企业所产生的效益,可节省标准煤约1.57万池、回收废油544.5t/a、回收冷凝水3.3万t/a、60℃冷却水165万t/a。分析了余热回收技术在全苏州市推广的可行性,并进行了效益估算。  相似文献   

15.
以超声波为强化手段,稀硫酸为催化剂,水解提取玉米秸秆中的木糖,利用DNS法对木糖溶液进行分析。考察了玉米秸秆制备木糖时秸秆水分、粒度、硫酸浓度、固液比、水解温度、反应时间及超声波强化对木糖收率的影响规律。研究得出最佳制备条件为:秸秆粒度约为40目,硫酸浓度为3%。固液比为1:10;预处理条件为:超声频率100KHz,超声时间为1h,超声温度为20~25℃,水解温度为100-102℃,反应时间为5h。在此条件下,木糖最高收率达到32.06%。  相似文献   

16.
ITO废靶回收再生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磁控溅射法制备ITO膜所留下的ITO废靶料是一种经高压高温成型的铟、锡氧化物陶瓷烧结体,它耐腐蚀耐高温,但富含稀有金属铟,其回收再生技术特别是其中的铟、锡分离复杂,本文介绍几种回收方法并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17.
废钼镍催化剂回收技术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工业废催化剂的回收利用现状,并针对废钼镍催化剂的特点,分析探讨了各种回收处理方法。解决存在问题,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有着良好的社会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8.
页岩油气资源作为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因其孔隙率低、渗透率等原因造成其开采难度高、经济效益低.近年来,微波作为一种新型的加热技术在页岩油气增产领域逐渐被重视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微波热效应可以破坏岩石结构,有效地提高油气的渗透率,降低开采的难度,研究微波辐照下页岩的热损伤过程与机制对页岩油气资源的开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自制微波加热设备对页岩进行辐照试验,探究了辐照温度(500~900℃)对页岩结构损伤的影响规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光谱仪(XRD)、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综合热分析仪(TG—DSC)等分析测试手段揭示了微波辐照下页岩的微观结构与矿物晶体物相演化规律,并建立了微波辐照温度与其孔隙率的关系.研究表明,微波辐照可以对页岩造成不可逆的热损伤,使得页岩的裂缝与孔隙增多,为页岩油气运移开通渗滤通道,降低了页岩油气资源的开采难度.本研究的结果对利用微波加热开发页岩油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废矿物油的产生原因及危害性。对废矿物油的再净化工艺、再精制工艺及再炼制工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对国内外废机油回收再生的现状进行了对比,提出了我国废机油再生行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对国内外废机油再生典型工艺进行分析,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薄膜蒸发加短程蒸馏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