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祖涛 《黑河学刊》2002,(3):62-63
当今社会,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的媒体中,“新闻立台”已成为一个普遍的共识。作为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在这篇论文中很自然的把目光投向了新闻播音领域。近几年兴起的新闻节目主持人“说”新闻的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同时给我们带来一个叹号———原来新闻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传播!也给我们带来一个问号———新闻节目还能怎么做?这其中成功与失败的例子都有。从而有不少电台、电视台照搬而做,认为“播音员的时代已经过去”,“说新闻是最好的样式”,甚至把新闻节目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对立起来。在话筒前、镜头前进行有声语言创作,是党、政…  相似文献   

2.
袁敏杰 《当代陕西》2006,(12):44-44
“山东省齐河县33人持伪造县委书记签名混进机关”的新闻一经披露,迅即成为一些媒体时评的焦点话题和社会公众的热门谈资。有人提出了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如果这些签名是真的……”我想说的是,如果这些签名是真的,那就是很正常的,也便失去了新闻价值,更别说轰动效应了。  相似文献   

3.
李薇  潘霞 《理论观察》2005,(4):123-124
近些年随着传播理念不断更新,传播新闻的方式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在打破了最初的用模式化语言播新闻的沉寂之后,活泼亲切、极富感情色彩的说新闻方式开始盛行于电视媒介。目前看来,“说新闻”比“播新闻”是更深层次上的一种开拓精神,它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那么,这种用“类交流”式的全新理念打造出的新闻传播的特殊风格——“说新闻”必然以雷霆之势冲击媒体,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4.
李朝阳 《魅力中国》2010,(28):119-119
“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什么叫新闻导语?简单说,就是新闻的开头,是新闻特有的一个概念,是“消息”这种新闻文体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导语是消息的开头,一般由最新鲜、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  相似文献   

5.
史英琪 《理论观察》2009,(6):159-160
新闻评论,我们并不陌生,包括记者述评、短评、编者的话、本台评论员文章等,其本质特征就是我们听说的本台发言。新闻评论具有政论性、新闻性和群众性等特点,被认为是媒体自身的旗帜,电视宣传中的评论当然也就是电视台的旗帜。可以这样说,没有评论的电视台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电视台,新闻评论是动态新闻和深度报道的升华,是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阐述自己观点,讲道理,作论述。  相似文献   

6.
中宁 《东北之窗》2013,(20):34-35
2013年,媒体新闻改革深度推进,舆论生态的深刻变化开启一场传媒大考。新闻广播按照新闻中心的总体部署,以龙头节目《新广早新闻》为牵动,对全频新闻节目进行深度改革:“有趣、有用”的新闻取向更加突出对移动听众的资讯服务;以清新流畅的“说新闻”统领四大轮盘,使运行几十年的早新闻,从内容、结构到形式、形态全面刷新,进而转向更加开放的媒体平台。新闻+公益,梦想“秀”出来——这是新闻广播品牌重塑的创新追求。  相似文献   

7.
高君瑞 《魅力中国》2014,(26):276-276
新闻评论有其独特的新闻价值,是新闻媒介的“旗帜”和“灵魂”,从评论中可以体现出新闻媒体的主要倾向,没有评论的媒体是不完全的媒体,更不可能是有影响的媒体,写好新闻评论,是记者提升自我的需要,更是媒体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石娇娇 《魅力中国》2014,(20):292-292
新闻专业主义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的美国,在发展中形成一套成熟的专业新闻报道方式。新闻专业主义要求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以社会公众利益为首位,不为任何个人和集体谋私利。在这样的要求下逐渐形成了新闻这一专业的媒体行业。自媒体的兴起,尤其是微博的出现.使得新闻专业主义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每个人都是一个媒体,人人都可以发布新闻,新闻不再是新闻工作者的专用术语。同时自媒体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比传统的媒体更强大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富了     
《环球财经》2010,(1):48-48
据美国媒体追踪机构——全球语言研究所分析,“中国作为一个经济超级大国的蜩起”是过去10年人们阅读最多的新闻故事.超过伊拉克战争和“9·11”事件。在中国崛起的前提下.很多人可以得出“中国人变富”的结论.只是殊不知,“富”也是具有相对论特性的。  相似文献   

10.
传媒数字化的迅猛发展,市场逻辑的介入为媒体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以致有人预测未来过半新闻从业者将成为“在家上班一族”。然而,当下如果新闻记者的人文理想、新闻专业理念被实用主义、技术主义所取代,把“脚板底下出新闻”抛掷脑后,没有从理念到行动践行“破万卷书、行万里路、识万般人”,新闻工作势必误入世俗化、功利化的歧途,终将贻害无穷。  相似文献   

11.
等在江边     
韩西芹 《今日重庆》2013,(11):78-81
晋毅说,什么是一张好照片,它需要思考,它需要深入,它需要时间,哪怕它不是新闻。他曾经做了18年媒体摄影记者,见证过很多重大性、突发性、决定性的瞬间。在他看来,新闻摄影,预示着记者随时准备出发,出现在第一现场。机会,有时是“等”,有时是“抢”。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空前畅通快捷以及新闻市场化竞争的日趋激烈,过去各媒体孜孜以求的所谓“独家新闻”已经越来越难以实现,取而代之的独家的新闻评论越来越成为众多新闻媒体争夺市场和受众的“紧俏产品”。尤其是独家新闻评论更以其鲜明的个性、独特的视角成为媒体竞争的新亮点。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纵横”、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颇具知名度的品牌节目,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其所属媒体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王飞 《魅力中国》2013,(6):56-56
“公民新闻”,也称参与式新闻,开放式新闻,草根新闻。指的是公民在搜集,报道,分析和传播新闻信息的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也有学者将其翻译为“市民新闻”,并给出这样的定义:市民新闻是指市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和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和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或者把它称之为“来自业余新闻工作者的第一手新闻报道”。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新闻”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由美国纽约大学新闻系主任杰依.罗森教授最早提出,并在他的倡导与推动下,于20世纪90年代形成一场波及全美,影响世界的运动。  相似文献   

14.
李扬 《黑河学刊》2008,(4):48-50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表明观点和立场、影响并引导舆论的一种新闻体裁。形象的画面、言辞的犀利直接冲击着观众的视觉和听觉。所以,要想研究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首先要从电视评论入手。以电视新闻评论为研究对象,要从“新闻化”、“多元化”、“平民化”等六个方面来分析论述新闻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旁观     
不知从何时起,“年终报道”演变成了媒体,特别是财经类媒体的“集体血拼”:年度最重要经济新闻、最重大经济事件……对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中国人来说,与经济、财富等字眼相关的人和事,确实具有无法抗拒的魔力。[编按]  相似文献   

16.
刘红涛 《魅力中国》2010,(25):98-98
新闻界前辈穆青多年前曾说过:“一个新闻单位,对于文字和摄影报道要同等重视,同等爱护,不能厚此薄彼”,“一个图片,一个文字,缺少哪一个都飞不起来”。“图文并茂,两翼齐飞”的办报模式随着报业市场的激烈的竞争,越来越受到报人的广泛重视。在社会进人信息化的时代,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很难有时间仔细阅读文字,而新闻图片以其形象直观的新闻传播,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新闻资讯。党报编辑如何在读图时代下选用好图片已成为一种必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7.
高峰 《西部大开发》2010,(5):156-156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样的事件,不同的媒体发出不一样的新闻,新闻价值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记者的发现。如何提高新闻的发现能力?可以从新闻的五个要素着手。这五个要素分别是重要性、扩展性、连续性、贴近性和趣味性。二起新闻事件通过在这五个方面的深入考量挖掘,定能产生许多新的“不同”发现。  相似文献   

18.
贾蓓 《魅力中国》2011,(20):1-1
这几年,“说新闻”节目在各电视台风起云涌。当观众厌倦了正襟危坐、千篇一律的新闻播报方式,“说新闻”因其生动活泼、富有亲和力的特性一下子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在华语媒体中,一向以“新闻立台”的凤凰卫视就是靠“说新闻”起家的,从一开始的《凤凰早班车》、到后来的《有报天天读》、《新闻下午茶》等都是“说新闻”的形式,其中《有报天天读》成为凤凰卫视的王牌栏目,备受追捧,市场反应火热。本文通过对电视“说新闻”节目运营模式的研究,以杨锦麟的《有报天天读》为例,探析其栏目特色、运营模式等方面,总结出电视“说新闻”栏目多样化、市场化、品牌化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陈材 《魅力中国》2010,(26):3-3
本文以媒体近期的揭露性新闻报道为例进行分析,认为“新闻客观性”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异化成的两种标准,可以理解为“新闻客观性”的“二元性”,而不是对新闻“客观性”理论本身的颠覆,两者的目的其实一样,都是为了更好的呈现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20.
赫玲  郭明义 《魅力中国》2014,(23):300-300
在工作中常听人说,这是年年重复的老题材,又要“热剩饭”了。其实这是没找好角度,角度一变,你就可以发现与发掘出新闻的矿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