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发展》2009,(6):154-154
为期4天的第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近日在深圳开幕。中宣部改革办副主任高书生在此间透露,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已报国务院审批,与此同时。全国文化产业布局规划和“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也在积极制订中。  相似文献   

2.
杨晓媛 《发展》2013,(2):86-87
一、张掖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 (一)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批规模化和集约化的文化产业园区,力争将张掖建成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重点抓好“一中心、两园区、七基地”建设。“一中心”即张掖市文化交流中心;“两园区”即大佛寺文化产业园区、祁连玉文化产业园区;“七基地”即湿地沙漠文化产业基地、丹霞文化产业基地、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基地、裕固风情文化产业基地、黑水国生态文化产业基地、山丹皇家马场文化产业基地、民俗工艺文化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3.
近期有关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的新闻引起各方关注,三家文化“央企”成立。使文化产业“国家队”建设提速,这是自国务院审议通过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来出现的最新动作。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自启动以来,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在各有关部委的积极推进、密切配合下,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也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报道》2011,(3):66-69
“十二五”规划如是说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文化产业?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在党的文件中首次使用文化产业一词,由此文化产业进入国家发展战略视野;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有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重的提法,大会报告中多次使用文化产业概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而提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积极主张,提出了中国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其“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一段中,提出了文化产业的一系列任务。  相似文献   

6.
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锦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遗存为锦州古玩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并已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锦州市的古玩文化商城是“全国十大古玩商城之一”,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首批“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被省政府评为“文明市场”。锦州市委、市政府对发展古玩文化产业十分重视,用节庆的形式推动其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礼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解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科学制定  相似文献   

8.
徐吉军 《环球财经》2013,(1):118-120
从2009年7月22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到“十八大”胡锦涛主席提出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文化产业成为今年乃至以后的焦点话题,从规划已经上升到了实操领域。  相似文献   

9.
俞金树 《开放潮》2006,(1):10-10
建设文化强省目标的提出,意义重大。它凸现了文化建设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战略地位,对振奋福建省人民的精神,提高福建省人民的素质,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但从现实看,福建省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不容乐观,在文化各个产业领域内,能占有突出位置并有号召力的不多。要实现目标,任重道远,要下真功夫,做到“六动真”。  相似文献   

10.
王铮 《上海国资》2012,(1):66-69
籍籍无名的文化产业开始吸引资本的眼光。2009年9月,国务院对外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继2008年的纺织、钢铁、轻工等规划之后的第十一大产业振兴规划。文化部长蔡武当时表示,“这是第一次把文化产业纳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立旭 《浙江经济》2003,(22):52-53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发展文化产业是建设文化大省的突破口,有助于在我省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本文拟就如何发展我省文化产业提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作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战略部署,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天津市应抓住机遇,借助滨海新区“先行先试”政策,率先建立“天津文化产业开发区”,为滨海新区搭建新的发展平台,推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最后一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第一年,也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年。  相似文献   

14.
通州新城规划的功能定位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面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服务新城,北京参与环渤海区域合作发展的重要基地”,发展目标是“区域服务中心、文化产业基地.滨水宜居新城”。近年来,通州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新城建设和产业发展,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5.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包括《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也已全面展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时代机遇。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落实《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导全省文化产业快速、规范、有序发展,《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日前发布。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十二五”期间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目标是什么?产业发展的布局、重点又将如何?规划的出台将给浙江文化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本刊记者就此专访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金兴盛。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同时还指出,“要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城市休闲旅游的发展应规划建设好城区和城郊两大休闲旅游区。城区休闲旅游区建设应以“特色街区”为载体.以“娱乐游憩”为导向,在“文化”上做文章,在“休闲化”上下功夫.凝聚城市文化特征,构建休闲产业与文化产业双链结构和休阑产业与商业双链结构.促进城市休闲化和商街休闲化。城郊休闲旅游区的建设应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休闲养生”为宗旨,在“山水”上做文章,在“体验化”上下功夫,近郊重点建设郊野休闲中心.实现乡情体验和娱乐休闲化.远郊重.占.建设专项度假景区.发展山地休闲旅游,实现养生休闲化。  相似文献   

19.
伴随数字娱乐时代的到来,动漫产业在我国正处在一个战略发展期,在中央及各级城市政府积极引导下,全国已相继建成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15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政府“筑巢”之争已成“火拼”之势。我市建设文化大市,是否应抓住这一产业发展大机遇,促其成为保定继汽车、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又一新兴产业,把保定丰厚的文化精神财富转变为巨大的物质产业财富,建设保定文化产业“领头军”。就此,我室组织力量,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  相似文献   

20.
吴孝林 《浙江经济》2003,(23):48-4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再创浙江文化经济发展新优势,是省委、省政府贯彻十六大精神提出的一项战略决策.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