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雷桦柽 《中国市场》2015,(11):185-186
房屋拆迁中的私权利作为一项重要的权利,加强对其的保护有利于促进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而现阶段房屋拆迁中私权利并未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主要存在政府滥用公共利益名义进行暴力拆迁,而暴力拆迁激化了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冲突,使得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难以调和。我国目前对房屋拆迁中私权利的保护缺乏系统的法律法规。如何完善我国暴力拆迁中公权力与私权利关系的法律制度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薛亮 《消费导刊》2010,(3):144-144
三十年改革风生水起,波澜壮阔,成就显著。当前,为了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大部制应运而生。大部制旨在规范公权力运行。因而本文试图从权力的基本问题出发,从规范公权力的视角看大部制改革,并展望这一改革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公权力的正当性永远是宪法学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确定了公权力正当性的评价标准,并对宪政环境下的公权力正当性提出了质疑。随着现代政治的发展,言论自由含义的扩张使其作为公权力正当性的基础成为可能。基于此,探究了言论自由在公权力决策和运行过程中对其产生的积极影响。但由于权利的有限性,一定条件下言论自由也必须接受来自公权力的约束。通过引入"即刻的不法行为"标准,提出应当在合理范围内实现对言论自由的最大限度保护。  相似文献   

4.
薛飞 《商》2014,(8):159-159
公权力是社会运作过程中所需的“必要的恶”。看到公权力必要的同时,我们更要认知它是一种“恶”,如果放松对他的规制,公权力就有可能失去的他的本来功能。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过程中就存在对公权力规制不足引发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更应加强对公权力的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5.
杨小明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5):218-220
自有刑事诉讼之始,国家公权力便参与其中。无论是那种模式,国家公权力都作为一个重要的刑事诉讼参与者,活跃在刑事诉讼之中,只是在不同的模式中,其重要程度有所区别而已。限制国家公权力还是尽量发挥国家公权力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始终都是各大模式研究的重点。注重保障人权还是注重惩罚犯罪等不同的诉讼目的使各刑事诉讼模式中的国家公权力的配置区别明显,其中的合理程度也是各有分说。我国现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其刑事诉讼的目的必然是追求和谐的社会价值,基于此我国刑事诉讼模式中的国家公权力改如何配置?就对我国刑事诉讼模式中国家公权力的配置做一个浅陋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网络公权力     
当一个商业机构的每一次决策,都成为影响数亿人“民生”的大事,淘宝、腾讯、Google等互联网巨头,将如何面对“公共平台”的诱惑与挑战?商业利益可以私有,但公权力不可滥用。  相似文献   

7.
范雪飞 《商场现代化》2007,(17):379-381
国有资产监督,基于监督权源的不同,可分为公权力监督、私权利监督和社会监督。对于公权力监督,其监督的权源乃公共权力(国家权力),因而,在我国当下,国有资产的公权力监督应包括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它们与私权利监督和社会监督共同构成国有资产完整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辨证关系下,各级政府如何有效实施公权力,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到我国市场导向的经济体制转型能否获得最终成功。在经济大环境发生动态演变的同时,我国政府也应针对不断变换的时代特征,适时调整公权力的实施内容。在具体构建政府公权力有效实施的路径时,将从公权利的权利获取、表现形态,以及职责履行方面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辨证关系下,各级政府如何有效实施公权力,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到我国市场导向的经济体制转型能否获得最终成功。在经济大环境发生动态演变的同时,我国政府也应针对不断变换的时代特征,适时调整公权力的实施内容。在具体构建政府公权力有效实施的路径时,将从公权利的权利获取、表现形态,以及职责履行方面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0.
汪晖 《中国报业》2013,(5):71-71
每一次城管登上媒体,总夹带着明显的“冲突”元素。城管事件舆论场显现三种畸变的“心”。首先是“底层心态”,小贩与城管队员分别处于生计与公权力的末端,冲突中双方都持有弱者的逻辑;其次是公众赋予舆论场的“疑心”;第三是对城管作为变异公权力“先人为主”的舆论偏心,其背后是不信任的底色。  相似文献   

11.
浅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下的公权力和私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鲁杰  熊姝丹 《中国市场》2011,(31):165-166,176
中国古代法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格,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系列的法律实践活动的智慧结晶,体现出明显的公法文化特征。这种公法文化具有重公权力轻私权利的特点,这与现代社会生活极其不符,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那小兵 《商界》2011,(8):153-153
郭美美不但无法像希尔顿那样“因祸得福”,反而成了民众监督公权力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世界上主要存在三种征信模式,即市场化征信模式、公共信用信息征信模式和行业合作式征信模式。市场化征信模式崇尚自由竞争,消费者的信用意识可以得到普及和加强,行业发展的成熟度较高,但达到预期结果的时间较长,存在着资源浪费的问题,还要防止行业寡头之间的勾结;公共信用信息征信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利用了某种公权力,比较容易地满足信用信息的权威、全面的基本要求,也可以使一国的征信体系在短时间之内建立起来,但因公权力而产生的运转成本、腐败等问题是该模式必须正视的问题;行业合作式征信模式的优缺点介于二者之间,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如何增加其中的竞争因素,促使征信机构转型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无直接利益相关者的无证据怀疑盛行,其源头正在于人们一次又一次看到了让他们削弱对公权力信任感的事件,山西疫苗事件又让人们全方位的看到了一次  相似文献   

15.
王勇 《商》2016,(4):230
城管在执法过程中的打人行为的性质莫衷一是,本文主张此种行为是职务行为。职务行为界定的标准很多,但都不能有效地界定职务行为。笔者借鉴民法和刑法上的构成要件理论,并依据这种理论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城管打人行为是职务行为。为了解决公权力法定性引起的相关矛盾,本文构建了表见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6.
脱世强  祖楠 《商》2015,(3):213
现代社会中,国家的公权力与社会自治权是政治和社会事务中常见的两种非常重要的权力,二者既有独立的一面,也有相互联系的一面,共同起作用影响着国家政治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本文试从自治权与公权起源及其各自存在的必要性角度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成正茂 《浙商》2012,(9):90-92
有股东间产生纠纷的因素,也有政策转变的结果,当两种因素交织在~起,就成了李家巨的致命伤,而在这里面,我们不难看到公权力的上下其手。  相似文献   

18.
齐思 《现代商贸工业》2011,(12):201-202
权利运行风险的预警监测是反腐败的关键着手点,而公权力腐败则是权力运行风险预警与监控的主要研究领域。研究公权腐败的预警模式和监测体系,对于整个国家的反腐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内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较为成熟的治理理论为先导,以统计学为方法,以风险预警为核心,构建完备的预警监控系统,是深入而新颖的反腐败研究;在研究深度上,现有研究缺乏纵深面的迈进,深入构建了一套既有模式又有路径,既有指标又有警度测量的适用性较广的预警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9.
侦查作为国家法定机关运用公权力查明案情和犯罪嫌疑人的主要手段,当前它在我国却涌现出了私人刑事调查化的特征。这主要包括侦查的间接私人刑事调查化和直接私人刑事调查化两方面。它们的出现虽带有一定现实阶段合理性,但其危害则更加严重。应从加大侦查经费投入并不断强化相应司法财政监督机制、构建系统的非法私人刑事调查证据排除规则、对私家侦探行业实施特殊监管三方面对当前我国侦查的私人刑事调查化进行消解。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公众维护自身利益要求的日益提高,公共产品定价机制的弊端逐渐暴露。为适应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公共产品定价机制成为改革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公共产品供给与公权力运作的关系,总结当前公共产品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公共产品定价机制改革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