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以物为本"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在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本文分析了传统经济发展对现代经济发展的阻碍。提出了现代经济发展模式—"以人为本"的内涵和特征,以及为实现这种转变的所需采取的创新支持。  相似文献   

2.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当前和今后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工商部门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内涵、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进一步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希刚 《商业时代》2012,(25):86-87
生态经济学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的有机统一,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理论。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借鉴生态经济学的思想内涵,分析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探索经济生态化转型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在科学发展观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进行了新的探索,认为其核心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分配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社会的物质利益关系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未来一个时期,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针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八大问题,本文提出了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包容性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影响包容性转变快慢和成败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对“社会主义”这个方向、这面旗帜的“淡忘”倾向.明确和坚持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对公平与权利的包容、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对民生民富的包容、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对“以人为本”的包容、才能顺利完成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包容性转变.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开始进入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发展的体制、动力、模式和目标都将加速转变,经济中高速增长、转型升级、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主要特征。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还面临诸多新形势和新问题,需要根据这些新的约束条件选择适当的发展战略,加快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一、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一)基本内涵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核心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宁可主动将增长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式和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呈现不均衡、不协调,可持续性不强的现状,这影响了我国经济长久稳定发展,所以需要转变当前经济的发展方式,从经济法的立法角度来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进而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本文从经济法内涵和特点入手,针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特点对经济法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保障作用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经济法对策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始终实行出口导向战略,在经济发展方式上以外延式为主。自2005年实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经济发展方式开始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通过对内涵与外延二种方式的影响机理分析证明:长期经济增长目标的实质是内涵型增长与外延型增长的平衡发展。人民币升值能够促进以全要素生产率为代表的内涵式经济的发展,降低生产的劳动密集度,促进外延式经济发展。但在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仍然较低,人民币升值而引起的中国经济由外延式向以内涵式经济发展方式为主转变的作用不明显,发展方式转变的汇率杠杆效应还没有凸现出来,还有待更详实的论证。  相似文献   

9.
实行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关键性转变,而在这两个转变中,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我国面向21世纪加快经济发展而制定的重人战略决策、要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几个辩证关系,准确把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一、外延增长及内涵增长经济的增长主要靠两个途径:一是增加劳动者人数,即外延的增长;一是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即内涵的增K。内涵的增长又有两种,一种是节约劳动力的内涵的增长,一种是既节约劳动力又节约资本…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选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途径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调整经济结构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飞速发展,在这种时代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也发生了相应改变。若要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探索有效的经济转变方式。推动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又阐述了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约因素。并从优化经济结构、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树立科学发展观念等方面,探究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经济是其发展的源动力。受体制、思想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然无法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因而相关的学者指出,我国应对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改变,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民生的提升奠定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就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含义、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含义、进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意义及创新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策略等相关方面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在目前经济的发展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包括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而产业融合本质上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和创新方式的扩散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另外,二元经济是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产业融合对二元经济转型也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可见,产业融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中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的中国税制调整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质上是由现行发展路径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和谐经济发展之路。税制结构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制度变量,但目前我国税制结构与经济结构优化、生态环境改善以及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下人们福祉的提高等方面存在着矛盾。因此,必须在现代发展理念下对现行的所得税、流转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等进行调整,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5.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决定中国现代化命运的又一重大战略抉择.文章认为要深刻认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国际国内背景,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丰富内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建设.文章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了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6.
通过探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循环经济之间的联系、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措施三个方面来全面论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建设循环经济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自主创新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加深刻和丰富,同时也是解决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矛盾的现实要求。创新能力与发展方式密切相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起关键作用。构建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实行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培育创新人才,以创新文化激励科技进步和创新,优化自主创新对外开放环境是以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卫华 《北方经贸》2012,(12):24-26
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内容。近几年,中国在低碳经济和低碳产业的理论研究方面进展较快,其中,在低碳经济与低碳产业内涵、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低碳产业发展策略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相似文献   

19.
<正>一、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转变流通发展方式备受瞩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规划的主线,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其中也包括了转变流通发展方式。今年初,转变流通发展方式问题引起了业内专家的注意和讨论,尽管具体看法不尽一致,但普遍认为转变流通发展方式不仅是流通自身升级增效的需要,而且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扩内需、促消费、增就业、保民生等具有全方位的积极作用;其核心是商贸流通业要从"以量为纲"的粗放、外延扩张型转变为"以人为本"的集约、内涵发展型。具体说就是从数量第一、速度崇拜、高代价、低效能、结构失调、不可持  相似文献   

20.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企业管理理念创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突出了"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出了我国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管理理念上必须与时俱进,在企业建设和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