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房地产泡沫的定义和表现形式入手,运用房价收入比指标分析天津市近八年的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状况,并且创新性地引用修正后的指标分析法,从而给出更加客观的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天津2005年、2009年的泡沫程度处于正常水平,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良好;2006—2008年、2010—2012年的泡沫程度有一定的危险性,虽然泡沫程度不高,但也需要相关监管部门与房地产市场参与者引起警戒与重视。  相似文献   

2.
基于以前对房地产泡沫形成机制的研究,文章提出房地产泡沫实际上就是投资需求中缺乏消费需求支持的那一部分.房地产泡沫的膨胀是由于非理性预期的存在,当房地产投资需求发生萎缩时泡沫随之破灭.房地产泡沫的分析指标有房价收入比、商品房空置率、房地产贷款增长率/贷款总额增长率,最后提出了房地产泡沫的预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北京房地产泡沫实证研究——基于1996-2007相关数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慧强 《经济论坛》2009,(11):126-128
本文在市场修正法的基础上发展并创新性地提出了“指标修正法”概念与公式,并将此方法运用到北京房地产市场的实证研究当中。研究结果表明,在1996~2007年间,虽然北京房地产在个别年份出现了泡沫,但市场整体运行平稳;近期泡沫显现,但泡沫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4.
当前测度我国房地产泡沫的两种最主要方法,是指标法和多元统计方法。从当前这两种方法在运用中的研究思路着手,对其适用性进行评析尚是薄弱环节。笔者以对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掌握为基础,基于这两种方法及其分类在运用中的研究思路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对其运用于房地产泡沫测度的原因,在运用中存在的误区及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结论为:当前指标法和多元统计方法在运用中大多混淆了景气指数和泡沫测度在评价指标上的差异,只有以房价收入比为指标测度我国城市住宅市场泡沫水平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论房价调控及政府的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房价——收入比"远远超出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高商品房空置率表明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严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融资结构单一,过度依赖银行;地方政府存在推动房价上涨的内在冲动,商品房开发建设成本增加;房地产的炒作与投机普遍。中央政府应履行宏观调控的责任,加大住房供应结构的调整力度,规范地方政府行为,财政、货币政策双管齐下,严厉打击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  相似文献   

6.
广州房地产泡沫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房价收入比、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与GDP增长速度比、商品房空置率、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状况指标、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来源、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房屋价格指数比等多个泡沫指标比较来看:广州房地产市场在1998--2004年整体运行平稳,但是,个别年份存在泡沫威胁,出现投资过热、商品房积压等现象。而加强房地产信贷和土地出让监控、建立房地产信息发布机制、提高房地产市场准入门槛将是缓解积压房,抑制房地产市场膨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居民住房支付能力评价指标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年来,围绕着房价收入比问题,社会各界看法不一。在讨论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时,不少看法都以房价收入比作为评判依据,但由于各自的计算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8.
张鑫  吴欢 《经济论坛》2012,(2):127-129
不同的收入群体具有不同的住房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国际通用的房价收入比一般从静态上衡量居民购房支付能力,而忽略从动态上评价居民的实际购房支付能力.本文用上海市的实际数据对房价收入比进行修正,计算出的结果比较真实地反映出不同支付能力群体的不同的住房需求和支付能力,为房地产开发和政府制定差别化的住房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房价收入比的涵义、房价收入比的争议、房价收入比的一般计算、房价收入比的探索性计算四个方面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讨,利用这个指标分析房地产泡沫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我国房地产市场中的过热与泡沫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博识 《经济师》2005,(11):79-79,81
文章从房地产市场的过热与泡沫问题的概念出发,在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国房景气指数”、开发投资指标、销售价格指标、房价收入指标和商品房空置率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我国房地产不存在房地产泡沫,但要警惕泡沫出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基于循环修正的城市房地产泡沫程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曹杨  李延喜  李东晔  高锐 《技术经济》2010,29(7):103-109
房价高涨引发了学者们对我国城市房地产泡沫的争议。本文将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程度进行研究,利用客观评价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和主观评价方法——模糊层次分析法,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程度分别进行指标选择和评价,最后利用循环修正的思想对中国城市房地产泡沫评价体系进行修正、校对。通过对35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泡沫程度的评价,最后得出结论:35个城市房地产市场存在不同程度的泡沫,沿海城市的泡沫程度高于内陆城市。  相似文献   

12.
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泡沫化倾向,中日两国的房地产市场数据,具有一定的历史相似性,因此,日本房地产泡沫形成和破灭的教训对中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文章将日本历史数据纳入分析框架,与中国的数据进行对比,得出中国房价收入比、房地产开发投资/GDP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均处于较高水平,这些指标从侧面反映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程度.为治理房地产泡沫应继续保持稳健的金融政策,同时还应构建土地自由流转制度,破除地方财政过于依赖土地的困局;另外,保障房建设可以缓解房地产供需矛盾,房产税的实施则可抑制炒房投机行为,均是治理房地产泡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房价收入比是考察居民购房能力的一个通行指标.2005年,我国房价收入比平均只有6.77,不算很高,但社会差距较大最低收入户的房价收入比平均是22.69,最高收入户平均是2.45,前者是后者的9.3倍.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完善住房政策对于众多的中等收入家庭,政府应通过税收政策来调控市场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同时通过政策性金融手段来提高这些家庭的支付能力;对低收入家庭,主要通过廉租房政策来保障其基本的居住需求;对于高收入家庭,应由市场来供给住房,政府主要通过货币政策来调节房地产市场的波动.  相似文献   

14.
林霄 《发展研究》2020,(3):72-79
上世纪8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东京、香港两地分别出现房产泡沫破灭和股市崩盘"共振"的现象。通过对两地房价与收入倍数、房价与资本市场、房价与货币市场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其共同特征,即房价虚高远远超出当地居民收入的可承受能力,与资本市场的投机炒作和货币市场的流动性泛滥也有密切的关系。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应当及早建立预警机制、大力加强金融监督、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才能有效遏制房产投机泡沫的膨胀,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房地产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房价持续快速上涨的过程中,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成为广受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学术界不断争论的一个热点.本文选取2003-2015年的相关数据,测算出我国房地产投资占GDP比重、房价收入比指标,并结合地价指数、银行信贷数据,与日本和香港地区上世纪房地产市场发生严重泡沫时期的对应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我国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泡沫,区域分化明显,一线城市泡沫度较高,建议采用供给侧和需求侧管理相结合的策略,防范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理论与泡沫理论,综合考虑供求因素与投机因素对房地产泡沫的影响,选取了8个相关指标来检测和分析房地产市场泡沫程度,构建了度量房地产泡沫程度的综合指标体系。以郑州市房地产市场的年度数据为分析对象,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经过归纳整理,得出关于郑州市房地产泡沫程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夏刚 《经济研究导刊》2009,(27):135-137
房价收入比是中国目前广为使用的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度量指标,许多文献将房价收入比4-6作为国际标准,也有部分文献探讨了房价收入比存在的问题,但这些文献均建立在房价收入可合理度量住房支付能力的假设上。探讨了房价收入比来源、用途及局限性,结果表明:中国文献中常引用的"4-6"标准,不是发展中国家房价收入比的国际标准;房价收入比是中观或宏观指标,而不是微观指标,不能度量住户住房支付能力;房价收入比不能反映收入增长、非住房支出等因素对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即不能合理度量住房支付能力。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行业是一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对经济贡献度大的基础性产业。但由于土地稀缺、投机需求膨胀、过度放贷等原因,使房地产市场又容易滋生泡沫。中日在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时社会经济相似,但两国在宏观经济政策、城镇化进程及社会贫富差距等方面却有很大的不同。作者利用综合指标法,选取3个指标的12组数据,对中日房地产泡沫进行了测度,计算出两国不同的泡沫度并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我国在未来的几年不会发生房地产泡沫破裂问题。最后提出了防范未来泡沫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房地产区域特征的背景下,浙江省房地产市场的主要风险表现为泡沫风险、结构性风险、金融风险和系统风险。针对这些风险,本文构建了房地产市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杭州市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对房地产市场的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杭州市在房价收入比、房价错位、房地产企业负债率、道德风险等方面风险度较大。基于对杭州市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分析与评价,本文就浙江省房地产市场风险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房价上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依据我国"房价——收入比"、商品房空置率和房地产市场的融资结构三方面情况,判断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并深入分析了泡沫产生的原因,进而针对原因提出控制房价以使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