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近来中国中海油公司提出了以近两百亿美元来并购美国Unocal的计划,在美国引起了喧然大波。实际上,过去两年中国企业涉入的国外并购案数目已近百,只是涉及金额数目从每年二三十亿美元,至今年已跃升超过两百亿美元,同时在中国国内游资充斥,外汇存底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据称还有其它成千上百家公司在策划着它们的国外并购案。且不论美国国内对中海油并购案的反应是否合理,对中国经济发展更重要的问题,应该是这样藉由国外并购而成长的策略,是否是中国企业转型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级企业的快捷方式?这牵涉到的问题是,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基础是…  相似文献   

2.
《新财经》2005,(8)
美国著名企业管理机构科尔尼公司多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只有20%的并购案能够实现最初的设想,大部分的并购都以失败告终。麦肯锡的报告也称:“据统计显示,70%的并购案都以失败告终,中国企业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3.
从企业并购准则看美国反垄断法的实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国的反垄断监管部门通过制定企业并购准则来贯彻反垄断法。本文介绍了美国的横向兼并和纵向兼并准则的基本原则和分析框架 ,并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分析了监管部门在实际并购案中如何应用反垄断法  相似文献   

4.
《新财经》2005,(8):108-111
美国著名企业管理机构科尔尼公司多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只有20%的并购案能够实现最初的设想,大部分的并购都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5.
《开放潮》1999,(12)
据统计,1998年全球企业并购总额高达2.5万亿美元,比1997年上升了54%,比1996年增长了两倍。1999年以来,企业并购势头更是有增无减,重大的并购案例接连不断,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的巨型并购案屡见不鲜,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和新动向。 一、首次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企业并购。西方经济界普遍认为,1998年以前的企业并购浪潮,严格地说只能称为美国的企业并购浪潮。但自去年以来,企业并购浪潮几乎席卷了欧、亚各洲。  相似文献   

6.
作为工业界有史以来最引人瞩目的并购案,1997年德国戴姆勒-奔驰和美国克莱斯勒的合并无疑带给世界极大的震撼。然而,间隔着大西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使得这桩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合并仍然没有摆脱失败的噩运。文化整合也许只是跨国整合内涵的一部分,戴姆勒和克莱斯勒之间超出正常边界的文化冲突,已经明确的告诉了我们文化整合是决定跨国并购成败的关键,而这也值得国内外那些意欲踏上并购之路的企业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7.
郭志明 《宁波通讯》2011,(24):31-32
2011年中德技术与经济论坛,在中国总理温家宝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见证下,宁波均胜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均胜)出资10多亿元人民币,并购德国著名汽车电子公司普瑞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普瑞)签署了并购交割合同。至此,中国企业在德国最大并购案,同时也是宁波企业最大海外并购案产生了。  相似文献   

8.
并购企业想通过并购来降低成本、整合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在亚太地区(日本除外),并购案的数量在2003年为2502起,交易额达970亿美元;在2004年头9个月内并购案就达3067起,交易额达1630亿美元,增长量达到68%。亚太地区的并购案在全球并购案数量上的占比例也从1998年的5%增加到2004年的25%左右。亚太地区并购案平均涉案金额与过去几年相比也有了显著的增加,这与巨额并购案的不断涌现有着直接的关系— 2003年并购案平均涉案金额为9500万美元,在2004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发达国家一些经营业绩良好的大企业、大银行的并购高潮迭起,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本文将研究和探讨并购风潮的概况、原因、问题以及对我国实施大企业集团战略的启示。一、巨人联姻,门当户对企业并购风潮最盛的国家是美国,其次有日本、德国以及其它发达国家。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仅美国就发生的企业并购超过10000起,涉及交易额达到8500多亿美元。下面,列举一些在世界引起轰动的并购案例:今年5月7日,德国最大、世界排名第十五的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与美国排名第三、世界排名第六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宣布合并,组成"戴姆勒-克莱斯勒股份公司"。这是世界工业史上迄今为  相似文献   

10.
贺军 《新财经》2006,(10):48-49
近期,美国私人股本基金凯雷集团对国内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徐工机械的并购案,正进入一个敏感的决断阶段。在国内反对外资并购的意见中,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外资并购国内一些行业龙头企业之后,可能在该行业中形成垄断,继而威胁到国家的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1.
6月14日,美联储以6比0全票通过了JP摩根大通以580亿美元并购美国第一银行公司的申请。此次并购使得今年全球新一轮银行并购浪潮再度被激起。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涉及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的政策法规,但实际进展缓慢,一直处于低水平徘徊状态。2001年至2002年,我国跨国并购资金不超过50亿美元,占利用外资总额的比重低于6%,1999年8月至2003年5月,国内并购案发生了2100件,而同期外资在华并购案不到50件。究其原因,是因为外资在华并购中存在着一系列障  相似文献   

13.
"期待价值权"(Contingent Value Rights)在西方投资领域及法律实务中已经被广泛使用,但是在理论上却缺少系统深入的研究。而在中国,期待价值权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甚至目前尚未有相对应的中文术语。"期待价值权"是一种期权。它的出现有利于推动并购交易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当并购双方对并购目标公司价值评估存在严重差异时,当双方对目标公司尚在研发中产品的价值无法作出准确判断时,"期待价值权"可以帮助减少并购方的风险,同时可以维护被并购方股东的权益。本文亦分析了"期待价值权"在美国的一些并购案,特别是医疗行业的并购案中的应用,从而给"期待价值权"在我国未来的并购案中的广泛运用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4.
近期,随着徐工并购案、洛阳轴承并并购案以及苏泊尔反垄断案的调查,外资并购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商务部《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的接连出台,使得从前对外资的放任自流有了监管的尺码,只要涉及“重点行业、国家经济安全、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这四个方面的并购,  相似文献   

15.
“并购重组”,在成就当今世界一流企业的同时,也使众多企业落入陷阱。标致雪铁龙并购案失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并购后未能对两家公司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相似文献   

16.
看来,凯雷-徐工并购案很可能要载入中国经济史册了。这起并购案不仅成为迄今中国社会反响最大的企业并购案,而且在海外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我并不赞成向文波声称徐工所在工程机械行业属于国家战略产业的观点,因为《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并未将该行业列为禁止、限制外商投资产业:也反对无限制地扩大限制、禁止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但在我看来,引进凯雷来并购徐工根本就没有任何站得住脚的理由,并购过程更令人疑窦丛生。  相似文献   

17.
《天津经济》2008,(2):24-25
美国次级债危机在全球的影响仍未结束。不过,在投资银行家眼里,机会永远存在。摩根大通亚太区总经理顾宏地强调,在此次危机充分暴露之后,美国的一些企业估值已经回到合理甚至是低估的水平,这正是包括中国资本在内的国际资本去美国并购的良好时机。  相似文献   

18.
2005年8月2日在一片赞美,惊呼和质疑声中,一场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最大的国际并购案落下帷幕,这场涉资185亿美元剧情跌宕起伏的并购大戏成了美国华尔街最大的新闻也成了中国财经界最大的新闻。这幕剧的导演正是中国海洋石油总经理傅成玉。  相似文献   

19.
世界应保持商业的开放性 理论上,资本经济中的商业所有权与政治是不相关的,但事实上却正相反.从上世纪80年代日本公司在美国本土的大肆并购浪潮,到2000年的Vodafone接管德国Mannesmann,越来越多的私人公司并购案已经上升到了国家之间的较量.这种忧虑在未来的几年内会更加明显,因为中国的国有企业已经开始了他们的并购狂欢节.来自中国的大买家通常是不透明的,让人看不清楚其背后的支持者,并购的目的也多为政治利益与商业利益并驾齐驱,而且他们跨国并购的目标也十分广泛,从美国的天然气公司,巴西的电网,到瑞典的Volvo 汽车公司.  相似文献   

20.
据统计,1998年全球企业并购总额高达25万亿美元,比1997年上升了54%,比1996年增长了两倍。1999年以来.企业并购势头更是有增无减,重大的并购案例接连不断,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的巨型并购案屡见不鲜,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和新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