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粮食生产主要影响因子的灰色关联动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1994~2004年我国粮食生产相关指标的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关联动态分析,定量分析了粮食总产量与各因子的关系密切程度,指出了粮食单产、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及受灾面积是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最重要因素;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石,明确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至关重要。以1991—2017年数据为研究样本,选取12个因素指标,采用主成分回归方法,分析各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影响程度最大,受灾面积影响程度次之,农药使用量影响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3.
4.
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对影响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人均耕地资源、非农收入比重、粮食单产、成灾面积、畜牧业发展状况、复种指数、经济效益比等都是影响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的因素,其中人均耕地面积、粮食单产和经济效益比的影响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我国粮食生产的空间布局演变,以期为新时期如何从整体上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综合分析了1978—2018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水平的演变特征及三大主粮(玉米、稻谷和小麦)对全国粮食总产量的贡献变化趋势。基于省域尺度,对31个省(市、区)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和单产的空间分异进行了探究,并采用全局Moran′s I指数和全局G系数分析了省域粮食单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1)1978—1985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整体呈现递减的趋势,由于单产的大幅提升,总产量持续增长。1986—1999年种植面积相对波动较小,由于单产的不稳定导致总产量波动较大。2000—2003年随着种植面积的短暂降低,粮食产量也整体呈降低趋势,这个阶段单产水平也不稳定。2004—2017年由于单产和播种面积的共同作用,粮食产量基本呈现逐年递增的变化趋势。2018年相对2017年,粮食产量虽有所下降,但减幅不大,仍处于高产水平。玉米对产量的贡献超过水稻,成为我国第一大主粮。(2)我国粮食主产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2008—2018年各省(市、区)粮食种植面积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北京、天津等10个(市、区)的种植面积降低幅度均在30%以上,其他地区或是面积扩大或是变化较小。相对种植面积,大部分省(市、区)的产量增加比例较大,尤其是主产区。(3)全国各地区粮食单产量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粮食主产区较明显,空间布局变化较小。全国省域粮食单产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空间溢出效应明显。[结论]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提高单产水平,仍是新时期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近50年湖南省耕地资源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湖南省近50年长序列耕地统计以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分析其耕地数量变化趋势,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耕地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探讨。研究表明:经济发展变化、社会系统压力和科技进步是影响湖南省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预测20lO年的耕地数量。  相似文献   

7.
李雅铃  莫韵瑶  杜新  杨光 《山西农经》2022,(17):27-29+66
粮食安全是黑龙江省政府和中央关注的重大问题。针对农业总产值扎实增长的问题,从粮食生产视角探究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总值与各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基于2006—202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提出发展智慧农业、落实田长制度、守住耕地红线、推进种业创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对四川省南充市粮食生产现状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运用统计软件SPSS,对2002—2017年的8个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进行数据分析.通过研究得到两个主要公共因子,从而找到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农业人员、农村用电量、化肥施用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等不可控的随机因子,并通过构建综合评...  相似文献   

9.
10.
粮食生产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为了保障我国粮食生产,提高农民收益,我国政府针对粮食生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粮食生产政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以期为完善我国粮食生产政策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粮食生产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甘肃省1985~2005年的相关调查与统计资料,选取影响粮食产量的10个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0年来甘肃省粮食总产与单产在波动中呈增长趋势;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农业现代化水平、自然灾害和农业土地利用状况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粮食产量预测及其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88—2007年粮食生产相关指标的统计数据,借助灰色关联理论对影响陕西省粮食生产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劳动力,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受灾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农村用电量等8项指标进行了灰色关联度的定量分析,总结出不同时间段主要影响因素,并根据关联度的大小排序,,结合该省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性,可行性的建议;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中关联度比较高的指标作为神将网络的输入层单元,借助基于动量法的BP神经网络的MOBP模型预测出未来2015年和2020年的粮食产量,经检验该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达到2.5%,为陕西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和规划提供可靠的数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湖南渔业发展的潜力,近些年的发展现状,并从理顺工作思路、调整经济结构、加强法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湖南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根据物质组成和成因,考虑湖南省特殊的地质背景,将湖南省旅游地质资源划分为7大类26种。湖南省旅游地质资源的旅游价值很高,具有分布广、数量多、种类全、品质优等显著特点;基于开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南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现状及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重建以林为中心的农林生态系统,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加大农业环境问题的综合整治;发展生态效益型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高全民生态意识,强化农业环境管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减轻农业外部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6.
人均粮食占有量是反映粮食供给水平的重要指标;分析了湖南省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的几个阶段及其原因;探讨了湖南人均粮食变化的地域差异与空间格局以及人均粮食增量占粮食增量的份额;提出了保障湖南省粮食安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湖南省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湖南省土地利用现状结构、特点及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系统地阐述;然后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加权综合法,从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以及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三个方面对湖南省域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得出评价结果:湖南土地利用现状整体水平已进入了基本合理利用阶段;最后提出土地合理利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区域投资环境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限制性因素。投资环境的改造,一是要注意建立宽松、安全、有保障的外部环境;二是要从省情和各地区具体情况出发,确立全省及各地区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改善软硬环境;三是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实行倾斜政策,招商引资,扶持优势产业;四是改善工业部门结构并确立工业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测算,传统的计量方法存在明显不足;简要介绍了分形理论的原理,运用分形理论,借助于Zipf公式分析了湖南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分形特征,发现湖南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有从单分形结构特征向双分形结构特征的演化趋势、城市体系规模分布过于均衡及首位城市及大城市规模过小的问题;提出了湖南省城市规模体系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耕地保护、土地集约利用、区域统筹、生态环境以及规划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提出了加强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促进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优化、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强化区域土地利用调控、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完善规划实施体制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