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我国农村反贫困的现状及症结根据我国关于贫困的标准,1978年全国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为2.5亿人,1985年1.25亿人,1993年8000万人,1995年6500万人,1996年5800万人。1978年以来我国共计减少贫困人口1.92亿人。可以分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78年至1985年,平均每年减少1786万人。其主  相似文献   

2.
重庆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及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军 《西部论丛》2004,(3):51-52
直辖后的重庆市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其中农村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97%。据统计,2001年,重庆市总人口3091.0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438.80万人,占重庆总人口的78.89%;农村劳动力1399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57.36%,全市耕地总面积2374.8万亩,农村人均耕地面积0.96亩。如按现有农村人均劳动  相似文献   

3.
刘祎 《浙江经济》2006,(17):61-61
近年来,中国农村贫困状况得到了改善,全国贫困规模减少,西部地区和山区绝对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下降幅度较快。全国绝对贫困人口从2000年底的3209万人减少到2004年的261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5%下降为2.8%。然而,农村绝对贫困规模整体上虽呈下降趋势,但与上世纪相比,减贫速度却明显放慢。和谐社会建设,农村是最不可忽视的一块,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但一些偏远的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绝对贫困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情省力》2008,(6):27-29
一、农村贫困现状 2007年末全省农村贫困总人口305.5万人,贫困发生率5.9%。与上年相比,全省减少农村贫困人口91万人,返贫与新增60万人,净脱贫约31万人,减幅达9.3%。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黄冈市总人口726万,其中农业人口555万,占76.4%。全市现有农村劳动力260万,占全省农村劳动力的13.9%;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90万人,加上每年新增劳动力10万人,占全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16.9%。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关键是农民数量太多、素质不高,如目前南宁市有89.7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其中绝大部分为初中毕业后未受过职业技能训练的农村青年。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减少农民的数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素质。南宁市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探索出许多宝贵的经验,2004年组织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为8.4万人。  相似文献   

7.
更阳 《老区建设》2007,(10):7-9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是一个多民族、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十分艰巨。2006年底全省总人口548万人,农牧民总人口359万人。农牧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65.5%,农村劳动力185.2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6.27%。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105万人,每年还新增5万左右的劳动力。从性别构成上看:男性劳动力为98.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3.3%,女性劳动力为86.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6.7%。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农村富余劳动力集中在西宁、海东9县,劳动力占全省农村人口的88.9%。[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王惠玲 《发展》2003,(11):26-27
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贫困人口减少的同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贫困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医疗保健、经济发展、社会参与等方面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试图从甘肃农村扶贫效果入手,对近年扶贫开发的成效、目标差距的原因做一些分析和探讨。扶贫效果最能体现扶贫成效的指标,莫过于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这两个指标从不同层面直观地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扶贫成效。依据2002年全省农村贫困监测调查结果,目前甘肃省农村还有贫困人口176.89万人,比上年减少11.93万,贫困发生率为8.8%。农村还有低收入人口471.16万…  相似文献   

9.
农村改革以来的20年,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快的一个历史时期,也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最快的一个历史阶段。这个阶段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1997年的500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5.40/0。而且,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等事业,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仅1986年开展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工作以来,就解决了5756万人、5470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兴修乡村公路30多万公里,架设输变电线路35万多公里,新建经济林园100多万个,建设基本农田几千万亩,兴办乡镇企…  相似文献   

10.
日前,粤北老区韶关市曲江区科教局被教育部和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评为“2009年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曲江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成人教育,扎实有效地开展以农村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的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目前,全区农村劳动力10万人,每年培训2万人,培训率占农村劳动力的20%。  相似文献   

11.
经过近年努力,我省200万农民告别千年烧柴烧煤烟熏火燎的炊事方式。用上干净清洁的沼气。农村发晨沼气事业。不但解决了传统生活用能问题,而且促进了种植业,拉动了养殖业,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农业节本增效和无公害产品生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中国老区建设》2005,(2):19-19
教育部启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点建立教学光盘播放点,乡中心小学和村完小建立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初中建立计算机教室。用5年时间,让11万个农村小学教学点、38.4万所农村小学和3.75万所农村初中各得其所。  相似文献   

13.
《老区建设》2013,(19):6-7
青山、翠竹、红顶、灰墙,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8000户农村危房改造后建起的新房分布在山间田野,民族特色浓郁,又适于村民们安全舒适地居住。目前,云南农村危房总量已由2008年末的515万户减少到244.7万户,5年间数量下降一半以上,近1200万人受益。  相似文献   

14.
方山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总人口13.7万,其中表农业人口11.7万人,苈动力45900个耕地总面积36万亩;2004年全县GDP总值2.62亿元,财政总收入3537万元。过去.一提方山,人们总认为一无资源.二无企业.而北川河两岸士肥水足,适合发展传统农业.人们的思维也就是局限在发展农业上,导致长期以来农民收入上不去.这不仅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了方山小索社会的发展.要繁荣农村就要转移农民,要富裕农民就要减少农民。解决农村、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 一、甘肃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与特点建国以来,在农村人口高速增长的强力推动下,甘肃农村劳动力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1988年全省农村人口达到1781.01万,比1958年增长了60.4%,年平均增长1.59%;同期农村劳动力由458.7万人增加到781.76万人,增长了70.4%,年均增长率1.79%。农村劳动力年递增率比农村人口高出0.2个百分点。目前,甘肃农村劳动力处在由第二个生育高峰所推动的新的增长高峰前期,表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6.
垫江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至2006年9月底,全县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近20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量的43%,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的77%。2005年全县劳务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人均创收5263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290元,劳务输出是该县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这对促进该县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由于家庭成员的外出务工,引起其家庭的残缺不完整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却是严重而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老区建设》2007,(7):32-33
黑龙江省安达市是农业部列为全国农村劳动力平等就业试点县(市),几年来,全市已举办农民工培训班823期,培训农村劳动力11.3万多人(次)。2006年内转外输9.15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8.4名,人均劳务收入4178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实施五年来,5700多万农村人口告别了饮水难,农村饮水解困“十五”规划目标已提前实现,目前巳基本解决了农村饮水困难问题。五年来,国家共安排国债资金98亿元,加上各级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和群众自筹,总投入约180亿多元,共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工程80多万处,受益农户达1400多万户。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带来了巨大的经挤、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如何有效衔接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基本情况(以莲花、芦溪两县为例) 根据省、市文件精神,我市2008年农村低保常补对象补助标准为100元,2009年提高到130元,非常补对象90元,提高到100元。莲花县总人口25.51万人,农业人口21.84万人,有农村贫困人口2.5万人,占总人口的10.4%,纳入农村低保对象9697人(2009年6月份数字),占农村贫困人口的37.2%。每月每人补差最高80元、最低35元,月人均补差65.4元。芦溪县总人口28.28万人,农业人口23.76万人,有农村贫困人口2.26万人,占总人口的8%,纳入农村低保对象10121人(2009年6月份数字),占农村贫困人口的49.6%,每月每人补差最高100元,最低35元,月人均补差67.2元。低保人数分配原则是:按平原、山区及各乡镇、村经济状况分配人数,山区乡镇、村最高达5%,平原乡镇、村最低为3.5%。低保形式是:平原地区按户保,山区按人保,主要是指标少,应保对象多,按户保自然会出现该保的没有保,不该保的又保了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生态移民——西部农村地区扶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是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全球性难题,绝大部分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发展中国家。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拥有庞大的贫困人口。消除贫困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1994年启动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标志着我国的扶贫工作已进入实质性阶段。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农村极端贫困人口已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3年底的2900万,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3.1%。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目前中国农村有8.517万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9.1%,其中收入637—882元的低收入人口总数为5617万。但是,余下的尚未脱贫的人主要集中在我国的西部农村地区,而他们的脱贫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