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纵观时尚文化历史流行的发展变迁,时尚的流行有着周而复始的规律。研究服装历史文化对现代服装设计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横向比较中国先秦时期与古希腊时期的服饰功能与造型特点,并分析两者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尚风潮的发展,服饰图案中的花卉图案已经成为领导流行的主体,倍受世界各国著名服装设计师的青睐,并在其服装设计作品中表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随着人们对服装美的不断追求,服装的美化和装饰功能显得格外重要,图案与服装的完美结合,是服装设计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本文探讨了传统服饰上花卉图案在现代服装上的艺术表现,及其在世界服装设计大师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并预测了花卉图案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苗族的百褶裙是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成就的重要代表,是传统文明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今快时尚充斥着时尚界的时代,苗族传统的手工织造制作的传统服装,就会显得十分珍贵。服饰,是一个符号,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生活的镜子。苗族服饰就是原始苗族人们的文化符号和民族象征,同时也是一种历史的存根,一种无字的史书,一种无声的语言标志。如果用现代审美的角度来解析苗族百褶裙"褶"的时尚元素,所以研究苗族百褶裙在现代服饰设计应用中就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分析。为这一传统经典传统的民族工艺制作方式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的模式,从而给当代服装设计提供一个新的方向和设计点。  相似文献   

4.
王彩霞 《山东纺织经济》2010,(5):76-77,F0003
中国服饰艺术能够在世界时尚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树立本民族品牌,离不开中国历史大背景。"民族的就是国际的",没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服装是没有根的服装。中国传统艺术成为了服装设计中需要不断注入的既古老又新鲜的灵感血液。如何认识这一点,并准确的将博大的传统艺术精髓植入到现代服饰中,并有效结合成为整体,是我们将要研究的课题和任务。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的一种传统文化,皮影文化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在泰山皮影的造型当中,不仅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学与民俗理念,同时也包含着多样化的形式特征,将其充分的应用于服装设计中,能够充分体现出其所固有的精神体系,并展现出皮影艺术的气质,是现代服装设计中不可多得的重要启发。因此,本文就针对泰山皮影元素在服饰中的应用展开简单分析,以供日后参考。  相似文献   

6.
黎族传统女服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丹 《山东纺织经济》2010,(1):66-67,F0002
黎族,自古以来就在海南岛上生息繁衍,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服饰文化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首先黎族服饰样式多异,主要分为五大支系,对于现代服装设计具有较高的理论参考价值;其次将其与现代服装设计手法进行比较研究,探索将民族服饰文化应用于现代设计中的方法策略。本文的研究对于民族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具有应用价值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针对服装领域中服饰配件的研究,根据服饰配件的传统与时尚的历史变迁、内涵、种类及特性等方面,结合其自身的色彩、材质、造型设计,系统的阐述服饰配件在服饰搭配组合过程中的影响应用,并根据服饰组合过程中时间、场合、人物的不同,形成完整的服饰配件组合搭配体系的理论研究。同时简述并列举服饰搭配原则与风格理论例证,形成各种时尚与前瞻性的设计组合与搭配范例及理论基础。并根据现当代文化背景,分析服饰配件组合搭配的现状重要性及未来发展趋势,综合考量服饰配件组合搭配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旗袍是中国女性服饰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是凸显东方女性优雅含蓄气质的典型服饰代表,款式造型尤以民国时期为盛。《更衣记》是张爱玲于20世纪四十年代发表的一篇散文,其洋洋洒洒五千余字描绘了我国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百年服饰演变。本文通过对该散文中民国不同时期旗袍的款式演变进行研究,以民国旗袍款式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总结旗袍款式在服装设计层面的特征与表现,为现代旗袍的发展提供了研究方向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符号学理论及从符号学理论看中国服装设计中的体现,说明了符号学理论在服装设计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希望用符号学理论分析传统文化与时尚设计的结合,以及中国元素在国际服装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清代服饰图案,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服饰文化当中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而清代服饰具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并以它种类、数量的繁多,在传统领域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分地"。在本文中,笔者对清代服饰图案进行了简要的研究,并且对清代服饰图案在现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