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万青  梅玲  章娟 《魅力中国》2010,(6):367-367
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职业青年体育锻炼行为现状进行了解。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职业青年的体育锻炼态度是积极向上的,锻炼价值观正确。他们的锻炼动机以强身健体为主。大多数职业青年选择集体性体育锻炼的形式,他们参加体育锻炼通常以与朋友同事一起活动为主。男青年多选择在晚饭前进行活动,女青年则倾向于在晚饭后进行体育锻炼。男青年倾向于选择锻炼强度较大、刺激性较强的项目,女青年则更喜欢能够瘦身塑形的小强度的锻炼项目。  相似文献   

2.
论员工意识     
陈维民 《黑河学刊》2011,(11):183-184
职业活动是人们社会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的活动。员工意识是人对自身从事职业活动的认识。员工意识使人在职业活动中不断自我控制、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从而使自己形成完整的员工角色。正确的员工意识有助于员工顺利完成职业角色的定位、心理归属、社会价值及人生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的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二者密切相关。在既定的制度框架下,资本结构的形成主要由特定微观财务主体的市场博弈行为所决定,但是当宏观制度和法律不稳定不完善时,资本结构则主要表现为对于宏观政策的制度适应性,并且其治理效应也会被歪曲或衰减。  相似文献   

4.
朱枝春 《中国西部》2014,(36):82-83
<正>黑格尔说:"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因素时,他才可以说是有德的"。德育品质力的道德行为是人们在生活中的一种惯性行为。道德行为是一切具有善恶价值并应承担道德责任的个人活动。它受一定社会条件制约并具有某种社会倾向;是人们按照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关系上,从本人意志出发自主选择的行为。道德行为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确定目的和形成动机、实际的行动、行动后的效果和  相似文献   

5.
刘影 《魅力中国》2013,(22):191-191
本文主要从成长分析、自我分析、职业行为分析三个方面对自己想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进行了详细分析,概述了自我的学习成长历程、品格修养、观点与态度、知识技能储备等状况,表达了希望通过学习成为心理咨询师助人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员工作为企业人力资本的核心要素,其主动性行为有利于企业更好的适应外部环境和驱动企业创新。如何激发员工的主动行为,成为实践一大难题。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从职业成长的影响路径出发,结合实证的研究方法,探究职业成长各维度对员工主动行为的影响机制,并通过构建工作投入的中介模型探讨职业成长对员工主动行为的具体影响路径。研究发现:职业成长各维度对员工主动行为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工作投入在职业成长与员工主动行为间存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何流 《中国报道》2009,(2):42-42
中国报道:您曾提出我国合作社存在着“财产虚置”的问题。这种情况是怎么产生的? 任大鹏:《合作社法》规定了合作社对于成员出资、提取的公积金、国家补助形式的财产以及社会捐赠等拥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但实地考察时你会发现,这几块财产可能都没有。因为法律没有规定合作社成员必须出资,《合作社法》规定农民按照合作社章程来履行出资义务,如果章程不规定,那么农民就没有这个义务。公积金也是如此,《合作社法》规定的是任意公积金制度,也就是合作社提不提公积金由它自己决定。  相似文献   

8.
《继电保护》课程是高职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强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将会较好的实现这些教学要求。本文分析了行为导向教学法的起源、特点,并结合实例阐述了行为导向教学的实施过程以及在《继电保护》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苏航 《东北之窗》2012,(9):52-56
在这个地球上,有一种孩子,当你问他(她)叫什么名字,他(她)会连头都不抬重复你的话:“你叫什么名字?”或者,当老师和他(她)谈生病请假时,他(她)会直摇头:“我没生病,我感冒了。”甚至,当他的亲人受伤痛苦的时候,他会像没事儿人一样,依旧埋头于自己的事情。他们是地球上的“外星人”,他们与我们近在眼前却又遥若天边。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懂人情冷暖,缺乏与人交往,不能自立于社会。他们的行为特征大多是少言寡语、目光黯淡、兴趣狭窄、行为刻板、暴躁易怒、伤人伤己。他们,就是孤独症儿童。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这些“外星人”注定要走过一条不同寻常的艰难的人生之路。他们不应该被漠视、忽视甚至歧视。  相似文献   

10.
陈建华 《中国经贸》2009,(20):200-201
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从行为科学角度分析,包括个体职业行为、群体职业行为、领导职业行为和组织职业行为,这些职业行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职业行为结构。  相似文献   

11.
王凯  孙亚杰 《魅力中国》2014,(2):263-263
社会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大集体。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适应社会环境的调节功能。体育活动能促使人们达到对社会环境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是指一个人的外显行为和内在行为都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社会所接受,行为符合社会身份,因而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而成的人工环境,人工环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标志,社会环境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因素,其中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人从幼儿开始的自然人,经过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逐渐学习社会知识、技能与规范,从而形成自觉遵守、维护社会秩序,以及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的社会人。体育活动对提高人的社会健康水平,成为社会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是由体育活动的社会特征所决定的。人们在体育活动或竞赛当中,既有互相协作配合,又存在相互竞争,又必须遵守一定规则进行比赛活动,这种在体育活动中形成的交往合作、竞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会迁移到日常社会生活、学习、工作中去,有利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公司代表人制度的缺陷既有法律规定中存在的漏洞,也有实际运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因此讨论代表人的有效设置,是在于公司作为法人不仅仅是法定代表人一个人的事,而是由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相关责任人所构成,当这种实际存在的代表行为不能得到规范,现有法律规则又不能制约这种无序状态,就会对公司的运行效率带来妨碍。以法律归责为底线而对公司代表人有效设置进行规范,其途径是以公司意思自治下的代表人制度对外有效,从而发生和法律外部干预的沟通。  相似文献   

13.
对于行业和职业的要求,调查显示,仅有17.8%的职场人依然会选择老本行。四成职场人会考虑转变职业或行业,但与之前从事的仍有所相关。只有两成的跳槽者会尝试挑战全新职业。  相似文献   

14.
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高校教师彰显的社会服务职能对社会发展起着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认同理论、职业认知理论、态度调节理论及其拓展,探索性地构建起高校教师职业氛围、职业认同与社会服务行为的微观机理模型,试图从全新的视角来研究高校教师主观感知的来自于社会的职业环境支持(职业氛围)与回报于社会的服务行为之间的逻辑关系,打开高校教师外界刺激感知与行为之间的"黑箱",促进其社会职能的履行。  相似文献   

15.
邢震 《上海经济》2005,(6):38-39
在大众的视野中,家族制长期被赋予一种负面和贬义的形象。但令人困惑的事实却是,家族制实际上是中国私营企业中的绝对主力。这种选择对于我国民营企业来说并非是一时冲动或草率的行为,而是他们在我国特定的发展环境下结合自身的实力做出的,是一种理性的行为。可以说,现在的家族制就像一块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却香。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发展的加快,家族治理模式是否是我国民营企业最优的选择?民营企业是否自始至终坚持家族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证券维权第一人”严义明日前遇袭,在市场与社会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尽管涉案人员已被警方控制,但对一个公益影响很大而自卫水准很弱的知名律师来说,当暴力来到自己身边并随时可能剥夺其生存杈时,即便他仍能保持以往的行为标准,也不得不评估自己的后续行为风险。  相似文献   

17.
刘晓光 《中国经贸》2012,(12):82-82
大部分的组织公民行为研究认为员工表现出正面行为是基于正面且利他的工作动机和组织公民行为对成型企业的正面效果。但就表现出组织公民行为的员工而言,在创业初期企业,这些行为是否会造成某些负面作用,则是另一个需要探究的议题。本研究主要是以创业初期企业员工的角度,探讨员工是否会因为考量自身职场晋升或在乎他人或社会的评价而表现出组织公民行为,以及当员工表现组织公民行为时,是否会对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联想、海尔等等一批企业的领导人对中国的老百姓来说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但同时他们也很神秘。作为职业经理人这个阶层,他们的状况如何? 北大国际MBA项目美方主任、管理学教授杨壮最近就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我们国家现在的职业经理人是很少的,作为一个阶层可以说还没有形成。就企业的高层领导人来说,大约有三类人:一类人是国有企业的老总,这类人中不失有魄力、有谋略的,但显得保守和缺乏创新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更像是一个政治家。第二类是民营企业家,他们的身上有某种英雄主义的色彩,他们有强烈的个人魅力和号召力,思想解放敢想敢干,但他们不是职业化的,他们的总体层次不高,到企业做大的时候,他们的知识结构和个人素质都跟不上要求。第三种人就是职业的经理人,他们知道自己的做事空间和界线,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经营方式、思维理念和行为方式和国际职业经理人比较接近。中国的很多经理人在专业上、个人工作能力上不比国外职业经理人差,但放在一起效率就低了,归根结底是职业化程度不够。职业化是一种潜在的文化氛围,在职场上大家都用同一种语言说话,都用同一种行为和道德准则来办事,而一个非职业的人是和他们对不上拍的。所以入世后我国经理人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尽快职业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家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家行为会产生重大影响,不管是民营企业主还是职业经理人,在进行行为选择时无不烙上了传统文化的影子.本文就家文化和帝王思想两种传统文化对企业家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家文化释析了民营企业两权分离困难和任人唯亲的原因,帝王思想释析了职业经理人投机主义行为的缘由,由于家文化和帝王思想的共同影响导致了职业经理人市场的不健全.  相似文献   

20.
经济的全球化造就了职业人职业 场所选择的广阔空间。在并不 需要职业人跨越国界流动的情况下,跨国公司一类的企业对于世界各国的大举进入,就让各类职业人不知不觉地进入到了职业场所选择的全球化过程之中。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职业人对于如此开放了的职业场所选择,都将在“职业价值”最大化的理性支配下,积极地介入其中,以期实现人生职业最大、最佳的价值。由此而形成的一种宏观动向,应当是职业人大量、迅速且高频率地在不同职业场所之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