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警惕“优惠销售”掩盖下的税收和资产流失江文时下,许多商店纷纷推出商品优惠价格来吸引顾客,这本是一种可行的促销方法,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是“优惠价格”在使用中明目越来越多,以致一些“优惠销售”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舞弊现象时常发生。“优惠销售”为少数...  相似文献   

2.
顾客忠诚度的三个不等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忠诚的顾客是企业真正的“上帝”。所谓忠诚顾客 ,是指那些能抗拒竞争者提供的价格优惠 ,持续地购买本公司的产品或服务 ,甚至为公司作免费义务宣传的顾客。从我国企业现状看 ,许多企业管理者对顾客的维系重视程度不够 ,对顾客的忠诚度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顾客满意不等于顾客忠诚直到现在 ,国内有些出版物和管理者还在大力宣传顾客满意的重要性 ,认为企业必须致力于争取顾客的满意度。他们的观点是 ,如果顾客满意 ,就会频繁地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 ,从而为企业创造正面的财务成效 ,增加企业收益。实际上 ,顾客满意是顾客需求被满足后的愉悦…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一家不算小的品牌商店里目睹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位顾客在选购打折的皮鞋,看过几双之后,还在继续挑选,服务员有些不耐烦地督促他快些付钱,那位顾客仍然在那里不慌不忙地挑选着,服务员又说话了:“都已经打折了,还挑起来没完啊?”顾客顶了一句:“你这服务员什么态度?”服务员立刻火了:“我怎么了,你愿买不买!”两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吵闹起来,幸亏商店的老板及时赶到,向顾客表示了歉意。最后,那位顾客还是放弃了买鞋,极为生气地退出了商店。  相似文献   

4.
<正> 石家庄振兴商场由于顾客少,常常影响商店营业额的完成。商场提出如何吸引顾客的问题。 运用价值工程对顾客心理作用进行分析。对顾客来说,到商场无非是购买商品,而顾客所要买的是商品的功能(常用价格评价),但成本包括了商品的价格和存车费。买大件商品时(几十元或几百元),相比之下,2分存车费就算不了什么。而买零星小商品,如一盒火柴或一支铅笔等,商品仅值  相似文献   

5.
邵军 《财会通讯》2008,(4):58-59
商品或服务的价值是它对于顾客的边际效用。在通常情况下,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企业能够为顾客创造价值,并且这个价值一般要超过该企业所付出的成本。在这里,企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成本构成“供给价格”,商品或服务对于顾客的边际效用构成“需求价格”,二者通过市场妥协产生“市场价格”。成本与市场价格之间可能存在差额或超额价值,这个差额就是利润。所以,利润的本质含义就是超额价值。  相似文献   

6.
1、数量折扣 一般情况下,是否给予价格折扣,给予程度有多大,应视顾客的购买数量而定。顾客购买的数量越多,给予的价格折扣幅度就越大。如果顾客仅仅是零星购买,不应给折扣。这种形式,意在用批量优惠来激励顾客扩大购买数量,实现“薄利多销”目的。  相似文献   

7.
美国有个“大发”商店,经销的一切商品都只有一个名字:“大发”。这是商店经理利用顾客的好奇心理设计的一种销售方法。如果你鼻子上架的是“大发”眼镜,手腕上戴的是“大发”手表,脚上穿的是“大发”皮鞋,嘴里喝的是“大发”饮料便会有一种洋洋得意之感。  相似文献   

8.
(1)力求创新。只有努力创新的商店,才会有前途。墨守陈规或一味地模仿他人,最后一定会失败。 (2)追求成长。如果认为做商人只是想混口饭吃,抱着成长不成长都无所谓的心理,趁早别做生意。 (3)确保合理的利润。如果不能以贱卖的方式去吸引顾客,就必须以更好的服务,多销商品,才能获得正常的利润。 (4)以顾客为出发点。做生意要以顾客的眼光为出发点,应设法了解顾客的需要,然后去满足他。经营商店,必须认为自己是在替顾客采购商品,这样才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世界强手如林、“商战”激烈的经济大潮中.任何企业都具有“胜者为王”的机遇,但也面临着“败者为寇”的挑战。因此,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多如牛毛的海外企业经营者们,纷纷挖空心思地竞相推出各具特色的营销招术,其中仅以“价格杠杆”做文章并取得成功者就不乏其例。现简介数例如下:新加坡的“半价中心”。据悉,新加坡有一家百货公司,对购买100新加坡元以上货物的顾客实行半价优惠。自实行这项优惠措施以来,生意一直十分红火,企业效益蒸蒸日上,仅1993年的营业额就突破了4000万新元大关,因而被人们称“车价中心”、目前…  相似文献   

10.
钱学锋 《企业文化》2001,(11):41-43
顾客满意(Customer Satisfac-tion,简称CS),已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顾客就是上帝”、“倾听顾客的呼声”、“把顾客放在首位”、“以消费者为中心”等所有这些口号也已在商界长期流行。但惟一的问题是只有少数企业真正做到这一点,因为大多数企业经常陷入“顾客满意”的误区。  相似文献   

11.
报载,日本企业十分注重收集市场信息,办法之一就是在闹市区开办“触角商店”。“触角商店”一般在周末营业,由企业产品开发总工程师“坐阵”,通过展销新产品、新技术,征询顾客意见,觅取信息,并将获取的信息作为企业发展生产、确立产品开发大方向的重要依据。 日本企业开办“触角商店”的做法很独特,这种独特展示出一种精神。市场是企业生存之本,市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08,27(4):F0003
一个自由企业在全面竞争中的长期成功.在于不断向顾客出售最佳价值.以换取预期的价格。换言之.“竞争”决定了一个企业必须采取“使价值令人满意”的方针.以达到产品或服务富有竞争能力的结果。这种最佳价值由两个条件所决定:功能和成本。  相似文献   

13.
任何企业都是以营利为目的,这个“利”来自于顾客的钱包。只有当顾客选中了企业生产的产品,交钱购货以后,企业才能盈利。企业如果忽视了顾客的利益,实际上是自毁企业存在的基础。美国IBM公司在经营中曾一度“漠视顾客需要”,他们以制造商老大自居,不理睬顾客的要求,当顾客需要迷你型电脑产品时,IBM却非要顾客接受一台大电脑不可。由于IBM不重视顾客的意见,一度失去了市场优势,从位列第一降为第12位,市场占有率从原来的35%下降至  相似文献   

14.
傅铁山  侯振秀 《商贸与会计》2001,(3):48-48,F003
价格是顾客挑选商品时最为敏感的因素之一,许多商家反映:来自价格方面的抱怨在顾客抱怨总数中占很大比重,如何防止顾客对企业定价“说三道四”,化潜在的抱怨心态为现实购物行为是业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买方市场的到来 ,已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推向更高需求的层面 ,如今 ,“感受”好与坏 ,也就成为他们购物过程中的首选标准。一般来说 ,顾客在购买商品时并不是买它的价格和使用功能 ,而是要享受那种愉悦的“全新感受”。每当他们去买某种需要的商品时 ,从走进商店到挑商品直至决定买或不买的刹那间 ,大多是受“感受”好与坏的念头驱使而下决心的。而我们的商家要想使自己的产品畅销 ,就要以独特的行销方式“号”准消费者的脉 ,用全新的服务技巧来赢得顾客那种“砰然心动”的感受 ,由此产生“感受真好”的魅力 ,使顾客称心满意的买。电脑也温情…  相似文献   

16.
一、优惠顾客在朋友介绍下,小周消费一套“清调补”礼盒(485元)之后,准备一张身份证复印件,一个活期存折(中行或建行),再加一元,便申请成为完美优惠顾客。此后,小周消费任何完美产品都享受8折优惠,并  相似文献   

17.
超级市场里,顾客出示会员卡或积分券,便能买到便宜货;提前半年通过旅行社预定的机票价格,与即买即走的机票价格相比,可以相差好几倍;日本汽车远销到美国,竟然比在日本本土的售价还要低廉;走在大街上,随处都可得到优惠券。同样的产品、同样的服务,但针对不同的顾客,价格却大不一样,这种现象无处不在。你可以说这是“让利”、“优惠”、“补贴”、“扶持”,然而笔者将用“价格歧视”定价理论来进行经济分析,认识市场定价行为本身的意义,看看优惠券是否真的优惠?!  相似文献   

18.
高差异战略是寻求针对竞争对手的产品差异化,从而吸引广大顾客的战略。采用差异领域战略的企业主要为了满足顾客的特殊价值需要而使产品或服务具有独特之处,因为产品或者服务上的“差异”或者“别具一格”满足了顾客的特殊需要者给顾客以特别的价值感受。采用差异领先战略的企业可以要求顾客为这些产品或服务支付相应的价格上的补偿。差异领先战略的基本特点是:(1)产品或者服务具有独特的性能或价值;(2)高水平的顾客服务;(3)杰出的产品质量;(4)消费者有独享或者高档的感觉;(5)具有迅速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市场营销把营销活动看成是单一的“企业活动”,即企业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地方,以适当的价格、适当的信息沟通和促销手段,向适当的顾客提供适当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尽管越来越多持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的企业已经认识到满足顾客需要、保护并提高顾客利益和长期社会福利的必要性,但却普遍地忽视顾客的参与,把顾客看成是单纯的产品或服务的接受者、受惠者。他们忽视顾客参与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低估顾客的参与需求,事实上,今天的顾客越来越不满足于被动消费,其自主意识增强,希望通过参与,获得成就感;二是低估顾客的参与能力;三是害怕顾客参与会泄露企业商业秘密;四是害怕顾客监督性参与会增加企业成本和营销风险,对企业构成威胁。与此同时,一些成功企业则在积极探讨如何强化顾客参与,进而建立一种在互相尊重、信赖基础上的伙伴式合作关系,不仅企业努力满足顾客需要,而且让顾客通过各个层面的参与“自己满足自己的需要”。这种营销方式可称之为“顾客参与型营销”。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消费中,部分人在购物时往往容易被商家的一些表面推销词句所迷惑而盲目购买,结果买下的商品或者质量低劣,或者价格太高,甚至是假冒伪劣商品,为避免吃亏上当,购物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优惠价不一定是最合适或最低的价格。要注意"货比三家"。由于商品流通环节多,进货渠道不同.经销商定价不一等因素,有时同一种商品的差价较大,因此往往会有甲商店的优惠价比乙商店的不优惠价还高的现象。所以,你最好不要受优惠销售的诱惑而采购自己并不急需的商品。2.新产品不一定是适用的好产品,如果你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去购买,就应做好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