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土地承包责任制后,第二轮农村改革已进入实质性阶段,本着走一步看两步的原则,农村第三步改革的理论研究也处于启动期。本文认为,农村第三步改革,将主要围绕土地经营权市场化运营来开展。这一步骤的实现与否,将意味着农村改革攻坚阶段的成效,土地经营权的非市场化,无法标志我国市场化经济体制的最后实现。可以说,土地经营权市场化,是中国全面进入市场经济的最后一道门坎。一、土地使用权市场化的理论诠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宪法明确规定土地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土地所有权的私营民营化当然存在着法律上的阻碍、存在着中国新民主…  相似文献   

2.
土地问题是中国的一个重大政策问题,有关土地政策的改革将对中国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轨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国际研讨会就征地制度改革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土地收入与财政金融、失地农民土地权益保障和耕地保护政策及土地法律完善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在中国土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民的土地权利、市场机制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土地政策改革的重点等方面取得了重要共识,为下一步中国土地政策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第一步改革是以土地经营方式的变革为主并取得成功的.农村第二步改革所面临的农业徘徊和停滞问题,能否通过土地经营形式的进一步变革得以解决?现实要我们解答的问题是:目前土地户营形式存在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解决矛盾的出路在哪里?推行土地规使经营的可能性是什么?土地经营形式的发展趋势如何?本文就此谈点粗浅认识.一、农村土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农村实行户营为主的土地经营形式后,土地生产率迅速提高,但以1985年为转折  相似文献   

4.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第一步改革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如何在第一步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步改革,是当前我国农村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出现了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的土地规模经营模式,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如何正确认识土地规模经营问题,它是否具有客观必然性,有哪些形式,怎样使土地规模经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的过程是一种土地利用的变动过程,中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约束了城市化快速发展、需要改革和创新.推动中国农村城市化发展,完善土地流转和土地置换制度是中国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和关键.土地制度改革发展方向:明晰产权关系,可行农地私有化、建立土地使用权商品化的价值评价制度,完善城乡土地间转换制度,建立城乡土地置换机制.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是土地作为商品进入场市.根据这一思路,联系长寿县的实际,就开发农村土地市场,在土地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搞活土地经营权和使用权的有偿使用.作一初步探讨.现实矛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我国农业的发展展现了一个新的态势.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创造的伟大成绩,并不能说明农村第一步改革已完全改善了土地制度,而它恰恰又暴露出了这种一开始就摆脱小农经济色彩的"人人都分田,家家有地  相似文献   

7.
给中国农民多少自由,中国发展就增添多少辉煌。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的新时代,随后不久中国农民赢得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往后农民又获得了产品自由销售权。农民权利的一步一步扩大,使中国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三十余年的中国大发展提供了全面支持。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角度,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追溯中国土地制度变迁轨迹,同时总结历史改革经验,为当下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推动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变迁是公有制(国有制)与私有制的循环过程;土地制度的变迁是多方利益主体博弈的均衡过程;土地所有制结构和土地产权交易形式在历史演变中不断丰富。对于当下,(1)土地制度改革不应为土地流转而流转,要以产业为支撑调动社会生产积极性。(2)土地制度变迁是国家、集体和农民三个主体之间利益博弈的结果,权衡好国家与各利益主体的博弈是土地制度改革成败的关键。(3)"三权分置"改革背景下,土地市场化改革将成为主流趋势,而土地混合结构化的改革思路不失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自农村“第一步”改革成功以后,中国农村经济的基本特征发生了历史性的根本变化,多元化经济结构取代了单一结构而成为中国农村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一步”改革以后继续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就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多种经济模式并存这一态势说明,各地农村形成了具有不同特点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机制,因此,如果说“人民公社”僵化体制是“第一步”改革所面临的束缚整个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那么,“第一步”改革成功  相似文献   

10.
<正>土地确权是当前改革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为什么土地确权这么重要?必须从中国经济的非均衡谈起。中国的非均衡是市场不完善再加上缺乏市场主体的非均衡。在计划经济时代,没有市场主体。企业不是真正的企业,没生产主体,产权是不明确的。所以中国的改革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就是产权改革,让产权明确,让产权界定,让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中国的计划经济两大支柱,第一个支柱是国有企业体制,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不少地区出现有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的趋势,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应当以此作为农村第二步改革的突破口。本文拟对四川省绵阳市一个种田大户起落过程的剖析,就中等经济水平地区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的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 绵阳市在全省的经济发展中居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探究中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合法性.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因果分析法.研究结果: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城市土地制度改革的创新,它符合法所追求的"秩序"这一基本法律价值;中国城市土地的国家所有,为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实施提供了重要保证;公共利益性是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在土地征用上的法律基础,但是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实施过程中还必须处理好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研究结论:中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3.
联产承包责任制启动了中国农村改革的阀门,平分土地、自主经营,使农民获得了财产权利和身份自由的双重解放。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第一步改革的“主线”,为中国农村的改革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联产承包责任制暴露出了不少难以使中国农村改革深化下去的弊端。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土地管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三步走”战略,而每一战略阶段的发展均与《土地管理法》的颁布实施和修订密切相关。第一步是实现了城乡土地统一管理,即改变过去多头分散管理的局面,实行城乡各类用地统一管理、统一审批的体制,这是1986年颁布实施《土地管理法》、建立新的土地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第二步是进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实现了由土地资源管理到土地资源、资产并重管理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土地资产的价值,并利用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是进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而这一制…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土地承包制度不合理,不完备,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土地经营效益。因此,认真研究并改革完善土地管理使用制度,切实实行土地有偿使用,进而逐步使之制度化是农村第二步改革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一、当前农村土地承包与管理上的问题近几年的实践表明,  相似文献   

16.
土地规模经营适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改革的开端和新经济体制的基础,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土地承包制所带来的农户土地的小规模经营的局限性和落后性也日益暴露出来。因而在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的过程中,出现了要求实行土地规模经营的呼声。...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作为激进改革模式的典范 ,土地的私有化是一个非常鲜明的标签。今年 6月 2 6日 ,俄罗斯杜马通过俄罗斯联邦“农用土地流通法” ,十年来围绕土地私有化和自由流通的种种纷扰终于告一段落。眼下 ,俄罗斯的土地私有化正进入一个高潮阶段。与渐进式改革的路数不同 ,俄罗斯的改革开宗明义就是要建立私有制 ,土地的私有制自是题中应有之义。事实上 ,俄罗斯从 1991年起便着手进行土地私有化的尝试和努力 ,从产权入手 ,以土地自由流通为目标 ,一步步将土地改革引向深人 ,但其间甚多曲折 ,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从这个意义上讲 ,俄杜马于今年 6月…  相似文献   

18.
征地补偿测算方法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征地制度改革课题组、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价所、地政研究中心及《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于2004年5月26日在北京召开了征地补偿测算方法专家研讨会。围绕征地制度改革中征地范围的界定、征地补偿测算方法的确定、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和征地程序等问题展开讨论,并重点对征地补偿测算方法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叶剑平、吕萍、黄贤金、刘卫东、朱道林、马仁会、张显胜、刘燕萍等专家以及规划院课题组的张晓玲、邹晓云、唐健、赵松及《中国土地科学》副主编冯广京等参加了研讨会。近年来,土地征用过程中侵害农民利益、影响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9.
动态与信息     
陈耀邦部长谈落实农村政策 农业部部长陈耀邦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重点从确保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四个方面,认真落实农村基本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目前,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延长工作基本结束,下一步将重点加强制度化、法制化管理。陈耀邦说,在此过程中要以承包合同、土地承包费和机动地管理为重点,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形成工作规范。有条件的地方,要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探索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的机制和办法,提高农…  相似文献   

20.
征地制度、土地财政与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农地非农化。中国政府着力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不断强化征地制度的原因在于,试图在既利用征地制度获取所需要的土地和资金又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之间寻找平衡。尽管改革和完善征地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但是,在现行行政考核和财税体制下,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会诱致地方政府滥用征地权,从而阻碍土地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一方面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征地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快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赋予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更多的与事权相匹配的税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