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方经济》2006,(7):9
内蒙古经济发展中许多产业都与资源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煤炭、乳品、羊绒、钢铁、稀土、化工等。此外,基于天然气、煤炭等资源的化工产业也属于基于资源而延伸和扩展的资源型产业,这些产业我们统称其为资源型产业。虽然在近期内由于能源、钢铁、有色金属等产品的市场需求大,致使这些资源产业增长很快,效益不断提高,但是这些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不高。这些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存在比较普遍的高消耗、高排放特点,在我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对于这些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2.
港口是宁波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临港产业是宁波最需要放大的产业优势。《建议》指出,要择优发展临港工业,做强做优石化、清洁能源等重点临港工业,延伸循环产业链,提升产品价值链,加快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新型临港工业基地。力争到2015年,基本形成区域特色鲜明、产业关联度大、创新能力强的石化、能源、钢铁、装备制造等新型临港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3.
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域之间都客观存在着产业梯度差异。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东部地区利用地理区位和政策优势,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占据优势地位。经济快速发展。因近年来受到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和生态环境约束。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将受到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压力增加。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石化、钢铁、汽车、装备制造、造船)和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替代现有传统产业,是东部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也加快了东部地区传统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可再生能源开发是我国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比较突出,但其水资源、光照资源和风力资源得天独厚,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具有商业化发展的潜力。积极发展水电、太阳能发电、风电等优势产业,不仅可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还可以有效地解决西部农村无电户用电和能源短缺问题,改善农牧民物质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5.
何龙斌 《改革》2012,(8):75-81
通过对2000~2010年我国各省(区、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面板数据的研究,揭示我国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地区区际产业转移的一些基本规律。研究表明,我国四大地区产业转移表现为除东北地区单向转出外,其余地区均为相互转移,汽车、纺织、电子、钢铁产业向东部转入,能源、化工及资源型产业从东部转出;化工、家电、饮料向中部地区转入,纺织、能源、电子产业从中部转出;化工、能源、建材及资源类产业向西部转入,纺织、家电、钢铁产业从西部转出。从净流量来看,表现为其他地区向西部转移。这些规律并不完全遵循经典国际产业转移理论,而且在产业转移中还存在"污染避难所"效应,建议从国家层面对产业转移进行统筹管理。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业已进入新的十年,如何在新的十年找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如何让西部地区成为全球投资的黄金洼地?那就必须彰显西部地区丰厚、神奇、神秘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必须彰显西部地区各地的魅力,打造良好的环境,而旅游业这个综合性多功能的行业,在区域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社会民生、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纵观西部十二省,各省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上都有亮点,而四川在藏区发展、灾区重建、老区建设上的成果和魅力尤显突出,本期先从四川入手为您一一展示。四川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特色与生俱来。三年灾后重建中,旅游业率先恢复,很多过去以农牧业为主的边远山区,将旅游业作为富民惠民的工程来抓,起到了行业引领作用。旅游产业名副其实地成为四川灾后重建和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优势产业、富民产业。今天,曾经的重灾区已经旧貌换新颜,成为四川最美的旅游风景区。游客到四川去,不仅能看到世界闻名的大景区,还能看到最美的藏、羌族村寨、牧民新居,感受他们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7.
《北方经济》2006,(13):9
内蒙古经济发展中许多产业都与资源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煤炭、乳品、羊绒、钢铁、稀土、化工等.此外,基于天然气、煤炭等资源的化工产业也属于基于资源而延伸和扩展的资源型产业,这些产业我们统称其为资源型产业.虽然在近期内由于能源、钢铁、有色金属等产品的市场需求大,致使这些资源产业增长很快,效益不断提高,但是这些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不高.这些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存在比较普遍的高消耗、高排放特点,在我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对于这些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8.
汪继年 《发展》2006,(6):47-48
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完全对外开放,在东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发展时期,国内市场科技经济的竞争格局是:东部地区的产业体系服务于国外发达国家的产业体系,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产业体系服务于东部地区的产业体系;东部地区的产业体系是国外发达国家产业体系的生产子体系和商业子体系,西部地区则为东部地区的发展提供能源、资源和市场。  相似文献   

9.
优势产业是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头。西部地区优势产业中能源资源产业存在能源结构不合理,产业链过短,高附加值、能源深加工产品比重过低的问题。特色农牧业及其加工业存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对农业过度掠夺,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等问题。重大装备制造业则存在体制性、结构性矛盾。高技术产业存在科研经费投入过少,产值比重过低等问题。旅游业则存在服务意识差、接待能力不足等缺陷。提出了西部地区发展优势产业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2011,(17):16-16
目前,全国有色金属冶炼产品产量增幅呈现放缓趋势;受宏观政策及全球经济大环境影响,有色金属产业向“以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转变的同时,正加速向西部拥有资源、能源的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11.
《宁波经济》2006,(9):17-20,23
当前宁波的产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要素资源短缺,产品市场竞争加剧,企业效益下降,业已到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时期。为此,本课题选取发展基础较好的石化、能源、造纸印刷、钢铁冶金、运输设备、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和电子信息等八大产业为研究对象,客观评价宁波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和制约因素,提出进一步提升宁波产业竞争力的路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西部大开发10多年以来,能源资源产品市场好转,价格一路飙升,能源富集区的GDP持续迅猛增长。致使西部不少产煤地区诸如陕北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宁夏宁东等地挖煤不止。挖煤骤然间变成了"一本万利"的暴利产业。  相似文献   

13.
西部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幅员面积占全国百分之七十以上,人口占全国28.8%,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从1999年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在西部各省市的努力下,短短10年,西部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正在成为一方热土。实践证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申社芳 《发展》2003,(8):23-24
一、西部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五个问题 1.资源优势在逐步减弱。90年代末,由于工业经济的供求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供给过剩从下游产业逐步延伸到了能源、原材料及其它资源产品。1998年全国发电量首次出现下降,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能源和原材料积压严重。如果不能在短期内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则西部的前景不容乐观。 2. 人才资源流失严重。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观念陈旧等主、客观原因,导致西部地区人才大量流失,直接影响着人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等一系列技术资源的合理流动,很大程度地阻碍了西部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浅析西部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翔实的数据,说明了西部丰富的能源资源和开发利用潜力,较为系统地描述了西部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通过分析西部能源在全国的战略地位,提出西部能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战略思考,为西部能源资源的系统开发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由于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上升,东部地区出现资本报酬递减,加上能源紧缺及环境问题的加剧,东部经济发展面临挑战,因此东部地区加快了传统产业转移的步伐,腾出空间来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和高新技术产业,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在东部产业加快转移步伐的同时,西部地区作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可以通过承接东部地区的资金、人才、技术及先进的管理理念,结合自身的资源、土地及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还在初级发展阶段,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新形势下,西部需要审时度势,制定相应的承接战略,以便顺利承接东部产业,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对西部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经历了多年的粗放发展之后,江西省的工业发展也出现了瓶颈,主要表现在:一是全省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严重不足;二是环境污染加重;三是环境承载力压力巨大。因此,研究江西省的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是十分紧要的任务。研究发现,江西省的工业部门中能源产业、石化产业、钢铁和有色金属产业、建材产业、采选业是最大的碳排放部门,而产出规模因素、能源强度因素和产业结构因素是影响江西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资源环境约束下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伟 《改革与战略》2008,24(7):115-117
面对资源与环境的约束,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必须寻找一种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产业发展模式。文章围绕西部资源型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如何走出困境的产业发展模式,提出以更新资源型产业定位,树立新的均衡协调的发展观为重点,构建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相应的政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中的“软件”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东部在持续发展了20多年之后,能给的政策已经给足了,用够了。今后东部的发展将主要靠经济结构的合理化、管理的科学化和产业、产品的升级。这样,一方面有一些产业可能需要转移,另一方面所需的能源、资源要有充足的保证。西部开发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使得  相似文献   

20.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十大重点工作之一 2004年3月底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强调进步推进西部大开发需要抓好十大重点工作。其中,“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被置源、矿产资源主要接替区:合理调整全国产业分工格局,支持西部地区具备基本条件的地方发展资源深加工项目,由国家投资或需要国家批准的重点项目,只要西部地区有优势资源、有市场,优先安排在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