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注意力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话说注意力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注意力经济     
李青 《现代企业》2000,(9):39-39
自1993年10月美国政府正式启动“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建设,互联网在全球炙手可热,以美国在线(AOL)、雅虎(YA-HOO)、亚马逊(Emachine)…… 为代表的网络经济神话喷薄而山。它也就成为各种新概念、新理论的渊源,诸如“信息经济”、“数字经济”纷至沓来,尚未摸清其脉搏,“注意力经济”已浮出水面。 其实自大众媒体诞生以来,注意力经济就存在了。网络时代中,浩如烟海的信息不再具有传统经济学的前提假设之一——资源稀缺性的特征。然而在信息爆炸乃至泛滥的比特流中,网络环境下工作的最主要动机…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一个叫“注意力经济”的概念频频出现于媒体。最早提出“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的是迈克尔·戈德海伯。他指出,目前有关信息经济的提法是不妥当的,因为按照经济学的理论,其研究的主要课题应该是如何利用稀缺资源,而在信息社会中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资源,相反是过剩的,相对于过剩的信息,只有一种资源是稀缺的,那就是人们的注意力。戈德海伯认为,目前正在崛起中的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最重要的资源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注意力。这种…  相似文献   

6.
7.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背景下,受众的注意力已经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这种稀缺性使其拥有了巨大的商业价值.本文在阐述注意力经济内涵的基础上,试图运用注意力经济的方法,在注意力焦点、消费体验、信息感染力、注意力的持续性以及媒介接触体验等方面,对广告的传播模式进行建构,探讨其在增强广告实效性方面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光熙  赵兰 《企业研究》2000,(12):58-59
尽管注意力经济未必是新经济的科学表述,但是新经济的确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与新经济一起引起大众注意的,还有一批新经济最热烈的鼓吹者。这些鼓吹者绝不是等闲之辈。他们几乎什么观点都敢讲,什么概念都敢提,与他们的新思维新思想相比,传统经济学已经无地自容,学界泰斗如果有还活着的也得面红耳热。现在的时代的确不同了。你是权威,你也不能规定什么应当提倡,什么应当支持;不同意见可以提,但你得面对,所谓信息高速,南来北往熙熙嚷嚷,无非是争夺所谓的注意力。虽然毛主席说过,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在这人声嘈杂的新经…  相似文献   

9.
短期政策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在用灵活稳健的宏观政策维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要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到解决长期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普及,曾长期视为"稀有资源"的信息已充斥在社会经济生活的每个角落,信息已变得不再稀有,相反,信息已出现了膨胀、过剩之势,而与信息爆炸相对应的是人的注意力资源却变得越来越稀缺,信息资源的无限性与注意力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将日益突出.现在的顾客和消费者所面对的是一个缤纷繁杂、眼花缭乱的世界,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什么样的品牌和企业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企业如何维持顾客的注意力?等等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13.
注意力经济与名牌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名牌是企业技术水平和经济素质、商品内在质量与外在形象的综合体现,谁创立和拥有了名牌,就意味着谁掌握了核心竞争力,占据了垄断市场、赢得了商业信誉、实现了超额利润,谁就可以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常胜不衰。名牌也是一个国家民族工业和经济发展的标志,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象征。日本一位著名人士曾经说过:“代表日本睑面的只有两个:左脸是松下电路,右脸是丰田汽车”,这充分说明名牌作为一国“名片”的地位和作用。而在当今卖方市场、信息充斥的时代,注意力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必须研究和关注“注意力经济”。  相似文献   

14.
杨娟 《中外企业家》2006,(12):44-45
注意力经济是伴随着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或知识经济的兴起而发展的。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使得信息产生,沟通和交流日益频繁,而作为信息活动主体的人的注意力资源则相对有限,当资讯的供给超过需要,注意力就会下降。因此,面对排山倒海而来的资讯,一个人的注意力就变成了稀缺资源,在未来社会中,人们的注意力将成为商业价值的源泉,谁能获取注意力即意味着获取财富,这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注意力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信息》2001,(2):15-16
名牌是一个国家民族工业和经济发展的标志,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象征。名牌战略对企业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实施名牌战备已成为现代企业的必然选择。名牌战略蕴涵了“注意力经济”的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品牌竞争也就显“眼球大战”,即争夺人们视线和注意力的竞争。企业要实施名牌战略必须研究和关注“注意力经济”。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时代极大推动了注意力经济的发展.基于此,在研究网络时代注意力经济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注意力经济下的网络营销策略与方法,以期为企业创新经营管理和营销策略,从而赢得市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钱钟书先生《围城》里的方鸿渐,在国外闲逛几年,一事无成,为了对出钱的老丈人有个交代,只好买了张假文凭。没想到的是,老丈人好面子,偏又添油加醋在报纸上广而告之一番,让方鸿渐从“夹耳根、连脖子、经背脊红下去直到脚跟。”  相似文献   

18.
你留心注意,不管是印刷品广告、电视广告还是汽车展,只要是在宣传汽车的场合,准会在车旁有一美女相伴。“这么漂亮的美女喜欢的汽车,一定是非常好的车。‘我要是拥有这部车,那样她也会对我倾心的。”诚然,这种信息是无法通过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印象”来影响你。  相似文献   

19.
“不成功就引爆”、“3500万元一套楼王”、“外墙贴24K黄金”、“看房有小车上门接送”、“小区建歌剧院”、“无理由退房”、……这些听来有点吓人,但又千真万确的事情经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轰炸我们的耳膜,吸引我们的眼球。在房产进入买方市场的今天,开发商不遗余力地作秀,已经达到了“语不惊人誓不休”地步。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世界进入了注意力经济时代,对城市经营来说,特别注重城市名片的作用。然而,在打造城市名片的过程中,很多城市更多注重打造城市标志性建筑,忽略城市名片的文化内涵。其实,作为城市名片,既可以是标志性建筑,也可以是标志性企业、文化组织。本文以老上海的城市名片——上海商务印书馆为例,探讨注意力经济下如何看待城市名片,并提出了注意力经济下如何打造城市名片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